APP下载

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风险防控

2023-01-07付学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重金属农药

付学文

(金华市环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之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除了大气资源和水资源,作为农业经济发展重要支持的土地资源,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虽然近年来,我国就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时间短,仍存在不少不够完善的地方,也未能形成专业、有效的系统和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再加上土壤自我修复周期较长、治理难度大等特性,目前,土壤污染的现状仍未获得明显改善。

1 我国土壤环境所面临问题

1.1 重金属污染

当前,我国工业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各地关于生活、生产资料的工业厂房均处于高速运转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不达标废水、废料残渣等,也对周围的生态和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多数未经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的工业排放废水中均含汞、镉、铅、铬等重金属离子,一旦进入土壤中,便会留存非常久的时间,也不会被微生物所分解,对土壤的结构和自净能力均带来巨大损害,使其失去肥力,造成营养贫瘠、成分坏死现象,若渗入植物或水源,则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在2012年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显示,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20%,重金属污染占80%,全国粮食调查中,重金属超标率占10%,造成实际经济损失高达200亿[1],揭露了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1.2 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对农用地土壤的破坏力更强于重金属,也是我国土壤污染中的突出问题,全国至少有1 300-1 600万公顷的耕地受到化学污染。农药、废旧农用膜、塑料袋、化肥都是造成化学污染的重要源头。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可达50-60万吨,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公顷以上,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不少地区习惯于使用农膜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的快速增长,但农膜回收率低,易残留,也不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和养分迁移。我国是化肥消耗大国,施用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氮肥,导致大量土地氮养分过量。土壤本身处于一定的酸碱平衡状态中,一旦置入大量化学元素,必然会直接导致酸碱失衡,引起土壤自身的养分流失或土壤变异、退化,保水肥能力下降,出现土壤坏死、裂块,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也会由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被破坏而导致沙化,对局部气候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一些类型的化肥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如磷肥等,若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无法获得保障,对人们身体健康埋下较大程度的安全隐患,污染问题根源无法获得有效整治,对社会、经济、农业等多方面发展形成了制约。

1.3 土壤环境污染形势越发严峻

不少城市土壤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尤其在工业、煤矿较密集的地区,污染风险更是远远高于一般地区。这类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种类较多,新型污染源和老污染源相结合,引起土壤环境污染的方式更多,大大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再加上对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的宣传力度不足,大众保护土壤意识较差,也未能形成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缺乏相应的防治制度,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风险防控局势十分恶劣[2]。

2 引发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

导致我国土壤环境遭受如此严重的污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工业、企业造成的污染,农耕过程中引起的污染,空气污染对土地造成的间接污染,人们环保意识欠缺,以及对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等。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中,为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并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各类工业企业都纷纷搬到了市郊、农村地区。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在未经处理后就随意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附近流域,首先对水源产生污染,其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类渗透到附近的土壤中,引发土壤污染。化肥和农药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常用手段,用以增加土地肥力、满足农作物所需养分,对抗病虫害现象。虽然适当的农药和施肥对农作物的成长有较大益处,但不少农民并不具备相关科学知识,往往存在过量运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导致土壤结构被改变、酸碱失衡,容蓄水源和养分能力下降,并可能进入周围水环境而引起相应的污染,诱发水资源危机。空气、水、土壤污染三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会导致土壤污染原因更加复杂,风险防控工作难度更大。空气污染会间接引发土壤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煤炭燃烧生成的化学物质都是重要污染源,会随着水蒸气形成酸雨,渗透到土壤中,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也会酿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若人们不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一味强调经济效益,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或惩戒措施作保障,无法对人们实际使用土地的情况作出全面监督,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工业企业肆意排放废水废渣,都会直接污染水体和土地,导致土地无法被持续利用。同时,在污染风险防治上的投入并不多,建设和管理环境过程中也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即使一些部门相关人员已意识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的紧迫和必要性,也会在专项治理、防控资金申请等方面面临较大阻碍。再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导致土壤污染防控缺乏可遵循的依据,各类防控行为并不规范,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收费机制,使得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匮乏,土壤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防控和治理。

3 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

如前文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土壤环境问题中,存在多种导致污染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导致土壤肥力、容蓄水能力下降,土壤内部酸碱失衡,沙化,结构改变,引起当地气候恶化,也会由于农药、化肥、重金属残留而进一步污染水源、农作物,对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一些干旱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发病率明显升高,多雨的湿润地带易出现缺氟病,褐土腐殖质较多地区克山病发病率增加,化学元素污染地区因甲基汞引发的水吴病、镉中毒引发的疼痛、砷中毒诱发的肿瘤、铅中毒导致的神经和消化系统损害以及幼儿智力发育受损等[3],种种严重疾病的医疗消耗,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4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风险防控策略

4.1 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意识,落实土壤保护思想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只有让公众都能充分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推动保护和风险防控措施的进行。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通过网络、电台广播、报纸、电视新闻等传媒手段扩大土壤环保宣传的渠道,并在各个社区举办相关活动,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公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避免“白色污染”,加强环境监管意识,勇于举报破坏土壤环境的不良行为,从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扩展到对外部的监督,主动参与到土壤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中,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

土壤作为构建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元素,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加强土壤环保和风险防控,对构建环保型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获得和谐发展。相关部门应将保护土壤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布局,将其置于关键位置,更好的实现土壤环境的保护和风险防控。应树立起土壤保护的思想,有序引导这种思想的正性发展,要求必须建立起处理机制并在平时严格落实,确定改良土壤质量、确保作物安全、构建和谐环境这一重要目标,重点保护农业生产和污染严重区域的土壤环境,在减轻土壤污染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全面落实土壤保护思想,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管理能力,规范土壤环境保护行为,做到满足公众对土壤环境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预防土壤污染的风险发生。

4.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风险防控力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前土壤环境污染严峻的形势下,更应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保护及防控措施的执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其中应明确各级政府在土壤管理中的职责,严格审查工业用地,及时并严肃制止不法排污现象,建立相应的耕地保护体系,为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应严格限制农用土地,防止成为工厂排放超标有毒物质的“福地”。定期对农户进行关于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播种、育苗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通过农用补贴奖励的方式以资鼓励;对于能始终做到正规处理废水、废渣后再进行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奖励,增加人们对土壤环境保护的动力。建立科学的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土壤环境保护和风险防控工作,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定期调查和检查的具体方式,全面排查疑似出现土壤污染的地区[5],尤其应对被举报的工业企业排放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彻底处理,直至评估合格为止。

4.3 确定有效的治理方案,加大对已污染区域的检测力度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环境的检测,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但基于土壤本身的特殊性,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方案。首先,应有效控制污染源。工业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少污染或者轻污染的生产技术,做好对废水、废渣中有害成分的检测,统一收集经有效处理并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降低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损害。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渣的监管,排查污染源,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农业生产中也需避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尽可能维持土壤理化性质,预先检测灌溉用水,避免用受到污染的水源灌溉。整顿农药市场,规范销售行为,严格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严格控制农药用量、范围、喷施频次和时长;改进农药剂型及喷洒技术,尽量开发低毒、低残留农药,避免直接喷洒至土壤。其次,应加强对土壤污染的修复。对已被污染的土壤,需交由直接责任方,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完成治理和防控工作。根据土壤污染类型,运用物理化学、植物及微生物修复法等实施针对性修复[6]。如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可运用溶剂洗脱、吸附、浓缩等理化方法去除污染物,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运用植物修复法完成对污染物的固定和吸收。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剂,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者运用石灰、碳酸盐等化学改良剂,通过和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方式将其固定于土壤中,减轻污染。再者,应将农业用地、饮用水源区域设置为重点保护区域,根据对土壤环境的检测结果来划分相应的等级,建成数据库,便于后续的用地审批和治理方案的实施。如污染较轻的土壤区域,可对其进行正规处理后成为农耕用地,而对那些污染较重的土壤区域,应采取更长久、有效的治理措施。

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已受到污染区域土壤环境的检测,尤其针对以往的农业用地及在其上种植的农产品实施检测,根据是否能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决定该土地可继续进行农业种植或是应立即停止种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若检测发现受到的污染已超过一定标准,且无法通过常规治理方法在短期内恢复,应将所涉及土地划分为禁止使用区。在检测工业生产用地时,应根据检测结果和生产性质来决定土地是否能通过审批,后续使用中也应经常性对其进行检测,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管控。除了农业、工业生产用地外,对于建筑工程及基础设施用地的审批,也应建立在对所涉及土壤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并在后续使用中继续做好检测工作。

4.4 将土壤保护纳入目标考核中,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为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出现对污染放之任之的情况,政府应定期和各级部门充分交流,在共同监督下实现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管、有人看,全面整治非法占用规划土地谋求利益的现象。落实每一片工业用地的管控责任,和企业签订土壤防治责任协议,将后续使用中污染排放量控制在一定标准内。将土壤保护纳入到目标考核中,建立起土壤环境和综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考核,每年对辖区内土壤进行定期检测,开展质量和污染情况评估,对土壤保护中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企业给予惩罚,通过奖惩机制来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避免土壤污染问题的扩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土壤环境的保护更应重点关注。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立有效的治理方案,将土壤保护纳入目标考核中,落实风险管控责任等手段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风险防控。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重金属农药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吴世忠呼吁:加速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