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三深”引擎 助力课程生发

2023-01-06汪国莉李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园所教研幼儿园

汪国莉 李静

2019年,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出台了《江汉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2019—2021年)》,提出分层、分类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江汉区六渡桥幼儿园作为武汉市“自主游戏探究共同体”基地园,开始了户外自主游戏的探索和实践。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和“自主游戏研究共同体”的双重引领下,园所以“城市体验”为主体构建“晨露课程”,同时以户外自主游戏为支架,开辟了“游戏生成课程”的新路径。

以自主游戏为切入点的“晨露课程”建设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户外自主游戏的价值认同问题;二是户外自主游戏与幼儿园文化融合的问题;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园本教研。园所将自主游戏作为重要抓手,将园本教研作为助推教师主动发展和教育智慧持续生长的重要形式,构建了“体验式教研—问题式教研—审议式教研”的园本教研模式,通过“深学习、深对话、深反思”的“三深”引擎,支持教师在不同的教研现场中,思考并解决自主游戏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推动“晨露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同时不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使其不断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

以体验式教研为主要形式,促进教师的“深学习”

体验式教研指的是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特点,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育教学场景,使教师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关于教育教学(户外自主游戏)的知识和组织能力,从而产生价值认同的一种教研形式。教师个体的学习应该通过体验式教研逐步走向深入。

体验式教研是以教师个体成长和发展为目标,通过“自我学习、向儿童学习、向同伴学习”这三种方式去提升专业智慧,它所关心的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教师专业的意义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或者户外自主游戏来彰显和扩展。

以问题式教研为主要形式,促进教师的“深对话”

问题式教研指的是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激发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炼解决问题的经验。问题式教研的内容只有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才能让教师“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从教师的真实问题出发,从儿童的游戏出发,以案例分享为主要形式,根据游戏区域的划分构建主题式学习共同体,通过自我及团队的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在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

在每个班级,教师为每一名幼儿建立“个人游戏文件夹”,记录每位幼儿在游戏中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一方面形成幼儿个别化评价和成长档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重温、读懂游戏、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如今,园所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照片、视频、PPT、案例等内容,在每月的教研沙龙中,教师分享游戏案例,把“看见儿童”和“与儿童对话”都变成了生动的实践。

另外,园所将集中教研作为解决共性问题的平台,保持每周一次的频率,通过教研组长了解教师的困惑,收集共性问题,在每周固定时间以对同一个视频案例进行同看、共研的形式,在全园集中展开阶段性的专题教研,并尝试以“集中教研+即时对话”的方式来解决教师的个性化问题。

在“科研赋能,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园所主动搭建与各级专家紧密联系的桥梁,期望通过用园本课程改革与园所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科研“反哺”日常工作。比如,园所成功立项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户外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推进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六要素水平提升的“真”研究。

以审议式教研为主要形式,促进教师的“深反思”

审议式教研是基于幼儿园真实情境和真实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反复进行讨论权衡,以获得大家一致性认同的理解和解释,最终形成恰当的、最优化的课程变革方案以及相应的策略。園所以课程审议和课程评价为载体,采取质性研究(个案观察法)和量化研究(评价研究法)的方法,通过同伴间的倾听、对话、质疑、反思,对其问题作出合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从而实现多元化、特色化的共生发展。

如今,园所每月教研已经形成了“3+1”的模式,“3”即前三周的周五,“1”即第四周的周五。每月的第四次教研定为审议式教研,以教研沙龙的形式,每位教师以“我的观察发现”和“我的研究成长”这两条主线,再现观察游戏、研究方法的情景,分享自己在自主游戏课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成长感悟,从而通过两个主题的教研运作,实现课程实践中的“思行对接”。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现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和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同时,用课程审议来生成班本课程。基于“晨露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儿童本位体现不够”“教师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等问题,园所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分别进行了课程审议,通过课程的实施推进过程,引导教师通过课程审议、环境创设、班本活动、课程故事等方式,使幼儿园课程真正落地,并逐渐从单一的集体教学走向更多元的开放性活动。

在不断地反思实践中,教师将班本课程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口。通过对主题背景、脉络和资源的反复思辨,教师以幼儿的兴趣决定班级活动主题的走向,开始尝试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形式,以“开放性的话题、自主的小组活动、有质量的呼应”三种策略交织实施,不断支持幼儿将户外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室内、迁移到生活,使幼儿逐渐形成连贯的、整合的经验,更好地助力幼儿发展。

现阶段,园所主要以“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为主题持续推进教研活动,将生成课程和改进课程作为现阶段要突破的重点问题。在教研中大量运用量化研究——“检核表”评价分析法、“三阶段”评价分析法等,观察记录幼儿在不同阶段的游戏行为,用连续性、动态性、直观性的方式去呈现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情况,用数据帮助寻找理性支持儿童发展的策略。

以大(1)班在小树林的探索为例:幼儿在小树林游戏,教师选择聚焦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这两个方面去观察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发展情况。健康领域包括粗大动作、自我照顾、健康行为;社会领域包括冲突解决、建立关系。选择观察的工具为幼儿五大领域关键发展要素。班级两位教师先分工观察,每人每天观察5个孩子,连续观察4天,填写赋值表,然后使用统计工具SPSS进行数据分析。经过观察分析发现,该班幼儿的粗大动作、冲突解决发展不太稳定,于是提出以下解决方法:专项技能提升,加强同伴分享以及提供辅助工具,如闹钟等。最后教师反思,用数据的方式分析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动态性、科学性检测幼儿的成长路线。同时,要研究幼儿的行动,不断补充和反思教育实践。

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旁观者、听从者、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研究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最终走向自主专业发展之路。

在一个个真实的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尽可能地朝着“深学习、深对话、深反思”的方向努力,将儿童的发展作为内在动力。教师在看见儿童、倾听儿童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课程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从而让儿童的声音被听见、学习被看见,让课程更贴近儿童,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园所教研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爱“上”幼儿园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