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地方党报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路径探析

2023-01-06刘杨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新闻策划党报

摘要:当前,地方党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依然存在深度融合不到位、思维转化不彻底、技术迭代效率低等问题,以地方党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为做好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让党报在全新的传播语境下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章基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主题,深入研究分析成都日报深度融合报道路径,从“微叙事”的小切口打开深度融合“大主题”,以“四力”为思想引领,媒体融合下全媒体渠道传播三方面,研究地方党报在报纸端和新媒体端如何深度融合,提出在新闻策划与媒体跨界融合中的变革与创新可行性建议,旨在提升地方党报在内容优化、技术赋能、新闻策划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效能,加快推进以党报为代表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良好传播生态。

关键词:建党百年;党报;深融实践;创新;新闻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4-0147-04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点。一般来说,是指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等展开的主题报道,体现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生动实践[1]。常见的重大主题报道包括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如今,融媒体语境下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有了新变化,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1956年创刊的成都日报,秉承“权威、深度、责任”的办报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正创新、精心组织,倾情投入,“报、端、微、台”联动融合传播,在建党百年主题报道中谋划出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主题报道,全面加快了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升级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建党百年的政治主题,切实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前,地方党报的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和形式愈发多样,但从实际的传播效果来看,读者对重大主题报道的关注度依旧不高,影响力大多限于“行业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激活”不足

当前融媒体语境下的主题报道呈现复合性特征,即主题报道中往往包含文字、图片、视频、海报、H5、动画等多种形式,同时借助“两微一端”等渠道,在多元角度、多个平台的加持下多样化“展示”新闻主题。传统记者面对主题报道的时候,思维往往存在局限性,稿件的终端展示缺少“画面感”,对新闻的“可视化”理解不够透彻,未能按“两微一端”等不同平台受众的特点转变语言风格,整体对新媒体技术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导致思维混乱,产品不够丰富。

(二)没有以“读者”为中心

做重大主题报道,记者往往会投入很多心思,甚至很多单位会以部门组团的方式联合开展系列报道,但最后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政策宣讲层面,文章中存在大篇幅的“官话”“套话”,这正是由于对读者审美以及受众群体知识结构把握不足,对刊发在新闻客户端、微信等平台稿件的“包装”不充分造成的,忽视了受众收看和收听的感受,拉大了读者和新闻之间的距离。

(三)主题活动欠缺

在组织和策划重大主题时,相关配套活动往往没有及时跟进,缺少多部门联动。当主题报道开始后,未针对读者开展与主题报道配套的“游学”活动,阻碍了读者对此主题的把握。

(四)内容较为空泛

主题报道往往严肃、宏大、站位要高。在实际报道中,文章内容往往浮于表面,未能展现出主题背后的深度,报道也不善于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少有生动的细节描写,缺少以沾泥土带露珠的笔触讲述故事的态度,稿件阅读效果不佳。

(一)“微叙事”展现重大主题,创新传播触发共情

近年来,“微叙事”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做好主题报道的“手法”。所谓微叙事,是由大众媒体转型而新生的知识传达范式。更确切地说,微叙事代表着反宏大叙事的新方法论形态[2]。当我们面对重大主题时,每个“大主题”可能是唯一的,但“小切口”却是多维、多样、多元的,把大主题落脚到各个相关联的微小的新闻点上,把重大主题做小,大主题也会变得可知可感,当我们把所有“小切口”都做出彩,“大主题”自然会变得生动又可感[3]。

在做“微叙事”的时候,要抓住新闻共情这个关键点。共情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根植于人类基因的一种天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4]。新闻报道需要激发读者共情,找到一个亲近读者的切入点,从新闻角度、语言组织、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将刚性的政策方针、会议内容、领导讲话以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增强新闻的亲和力,提高读者的认可度。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如利用视觉化的符号,如文字、静态图片、声音等具体的视觉符号;也可以第一人称讲故事,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还可以在标题中融入隐喻等修辞手法,展现新闻主角等。

1.恰当创新的话语体系是“微叙事”的亮点

2021年6月24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策划推出重磅融媒体产品《我相信》,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和说教模式,以“微叙事”的方式阐释宏大主题,成为媒体融合新生代表达范式。

作为产品的主创之一,融媒体产品《我相信》在策划时着眼于每一件小事。选取“火苗”为特定元素,在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讲述中共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北京奥运会、中国天眼、共建“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在表现形式上,以H5技术为载体,集合动画、特效、声音、手绘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时长1分58秒的视频中,为读者呈现一场穿越百年的“紅色之旅”,旗帜鲜明地亮出坚定的共产主义精神信念。

生动的语言、灵活的形式、精美的画面、顶尖的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让《我相信》从千万件新媒体网络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现象级爆款。《我相信》在成都日报锦观微信公众号首发后,获得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等37家省市级媒体,以及腾讯、新浪、今日头条等10多家主流商业平台转发。在近100个小时里,全网相关文章共计490余篇,累计传播互动量突破1亿人次。

2.实现情感共鸣要求“微叙事”内容“接地气”

新闻内容的质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越是“接地气”,贴近读者生活的内容,越能激发读者共情。

融媒体产品《我相信》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市民生活体验巧妙契合,从恢宏的大事件逐渐过渡到奥运会的举办、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等,用户在阅读和交互中实现了信仰认同、情感共鸣,进一步增进了受众对百年大党的认知认同,从建党之初的“我相信”到百年之后今天的“我相信”,我们从“相信”开始,渐渐凝聚成不可摧毁的信仰——初心使命更为坚定,信仰之光照亮前方。

同期,锦观新闻还推出了视频《燃!声动百年》,作品主要以声音、图像等视觉符号引发共情。通过字幕闪现和各类音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优秀红色主题影视作品音频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重要时刻的新闻音频,在强有力的视听冲击下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视频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影响覆盖面达千万人次。

(二)切实践行“四力”,在融媒舆论场中实现思想引领

在媒体融合时代,一方面需要新闻工作者在融合思维的统摄下锤炼“四力”,即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另一方面,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充分了解“两微一端”的“主场”和以第三方技术平台为主的“客场”特点,将采写的一线新闻依托新媒体平台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进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2021年4月,成都日报启动“信仰——永跟党走逐梦前行”迎接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以“百年奋斗 不忘初心”为主线,由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日報社编委会成员亲自带队,100名新闻工作者、10支采编队伍,深入全国10条红色线路,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贵州、陕西、广东、重庆、四川等地重走先驱路,开展深度采访,挖掘历史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到壮大的百年伟业,这也是1956年成都日报创刊以来,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点位最丰富的一次采访活动。从传播数据来看,微信、微博、客户端及第三方平台全网传播量超3.5亿次,传播效果显著[5]。

此次信仰活动从全国视野出发策划选题,以“四力”为基石拓宽公信力与权威性,以新技术、新手段为代表构建新媒体舆论场,在多样化的传播体系中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笔者作为此次活动前期的主要策划人和负责重走重庆红色路线的记者,在践行“四力”中完成主题报道。

1.说脚力

在重走重庆红色线路的7天时间里,笔者随队走进重庆市歌乐山麓,从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红岩革命纪念馆,感受红岩精神跨越时空的力量,走进“铜锣花谷”,看非法垃圾场变成生态乐园,在两江新区领略澎湃发展的城市生命力……我们用相机拍摄大量图片、视频,用手中的笔记录下采访对象的一字一句,大家用心感受、用情采写,全景展现我们党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

2.说眼力

做好新闻报道,就是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入基层一线,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见证百年荣光。在革命烈士杨汉秀之女李继业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也读懂了一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斗争到底的革命英雄的情怀。走进渣滓洞集中营,才能更深刻地体会革命英雄宁死不屈的精神,记者只有走到现场,才能写出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3.说脑力

笔者作为早期方案撰写团队的主要力量,查询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大量权威资料,分析走访城市和多个红色点位、红色旅游路线,最终确认10条红色采访路线。每条路线都由报社编委会成员策划指挥采访小组,从整体上把控小组采访活动,采编部主任为行动执行牵头人,即组长。同时还配备了文字记者2名,摄影记者1名,新媒体编辑1名。每个人分工不同却又紧密合作,形成一个战斗力超强的全媒体采访报道团队。值得注意的是,在策划一个多人参与的行动方案时,需要仔细规划路线内容,其中包括人员配比、写稿计划、交通出行、采访住宿等问题,策划案写得越详细,后期的报道活动就会开展得越顺利。

4.说笔力

在走访重庆后,我们重庆小组写下了《不负青山》《红岩丰碑》《见证 携手之力》这3篇原创稿件。放大到整个策划报道里面,100天里成都日报推出近60个版面、240篇原创稿件、50多个新媒体作品,在阅读量达数千万次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百年大党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媒体融合让主题报道“出圈”“出彩”

在传播上,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本次建党百年主题报道,在传播策略上依托新媒体客户端、报纸、线下活动等多个平台实现主题内容联动传播,通过媒介融合,打造全媒体渠道的多元分发,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

1.开设专题频道,打造主题宣传阵地

2021年开年第一个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即推出新频道——领航。作为频道开办者之一及后期运营编辑,通过在频道里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等多种形式,回首百年足迹,追望峥嵘岁月。

在策划频道内容设置上,推出《党史百年天天读》《先声 》《领航》《党旗飘扬》等多个栏目,通过图文稿件、动漫、视频、H5、深度调查等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页面布局上,频道利用头图区、专题区、重点展示区、banner区、贴文区展示频道内容,开设专题集锦,方便读者系统阅读感兴趣的板块;在UI上,《领航》频道采用中国红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主色调,再配以党徽党旗等元素,既突出中共主题又兼具栏目特色。按照每个栏目的具体内容,还搭配了不同的辅助色,让《领航》在锦观新闻客户端上的辨识度极高。

通过横向对比全国各大省市级媒体发现,《领航》频道是全国首家由市级党报媒体开设的呈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频道,该频道获得成都市委宣传部的肯定和鼓励,并纳入重点阅评之列。

2.特刊“融”合表达,构筑轻量化阅读模式

2021年7月1日,成都日报报纸版面推出100个版的特刊——《百年风华》,全景展现党的百年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精神图谱,细数成都发展重要点位和高光时刻,系统、生动地展示成都在党的领导下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庆祝建党百年氛围推向高潮。

当天,在成都日报锦观新媒体平台上同步刊发了电子书,用融媒体思路将7月1日成都日报100个特刊版面集纳成册,以掌上阅读的方式将特刊版面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电子书在上线后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反馈,全网阅读量三日逾10万,读者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或点击超链接,就能阅读到100个特刊版,并在阅读后纷纷点赞和写下“百年风华,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福伟大的党,生日快乐”等留言。

3.线下“主题活动”,打造流动“党史课堂”

把主题报道内容转化为现实可感、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开展线下“主题活动”中强化品牌效应。

2021年6月25日,由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和成都文旅公交联合打造庆祝建党百年红色主题巴士“初心号”“领航号”在宽窄巷子东广场正式发车。两辆各12米长的巴士,犹如移动的“党史课堂”,在带市民、游客领略成都公园城市美景的同时,以新颖生动的形式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事实上,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在此之前已经分别打造过“我爱祖国 我爱成都”成都首辆爱国主题旅游巴士和“公园城市和他的朋友们”成都首辆公园城市主题旅游巴士,而笔者在三次主题巴士活动里都扮演了策划者和设计者的双重身份,在活动中感受到依托单位间资源互换等形式,可以共同实现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的同步提升,以此次建党百年活动来看,效果明显,对建党百年的氛围营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十分重要,是特定时期的规定动作,必须得做。

从媒体发展实际来看,随着媒体融合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针对重大主题产出的新闻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否真正实现新闻报道“入脑入心”,仍然值得商榷,要想突破融合深度、广度,依然要在内容生产、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媒体跨界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坚持责任与担当

地方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是党和国家宣传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尽管受到区域限制,党报的资源以及影响力都稍有欠缺,但是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依然需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面对国家重大事件、重大宣传节点等,依然需要勇担重任,发挥主流舆论的作用,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主题报道,克服失位、片面等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强化思维训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媒体融合的关键一环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要进一步巩固和树立“融媒体意识”和“互联网意识”,不断提升融媒体产品的策划能力,学会在互联网上引领舆论走向,离开熟悉的工作领域,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适应全新的新闻传播生态、传播路径和传播格局。于记者而言,首先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写稿模式,在做新闻策划时需要具备“产品思维”,把完成一件新闻作品看作是在完成一件“产品”,扮演好产品经理的角色。当前,互联网平台孕育出的微信、微博等,让融媒体产品无论是表现载体、作品包装,还是技术运用都更加多样化,产品基调也更加年轻,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充分把握产品表现形式、基调、形态,善于运用各个平台、各类技术人员协同完成产品,让产品足够年轻化,并且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好文案和新技术成就好策划

完成一个重大主题策划方案,重点要抓好文案和新技术两个方面。除了要写好稿件之外,针对主题报道中的平面传播内容要做好海报、H5、网络banner等专属主题文案,对系列篇幅的主题稿件要做好阶段性的推广文案,分时间、分步骤在网络平台上制造舆论热潮;制作视频、动画等产品,则需要提前写好如动画脚本、微电影脚本、短视频采访脚本、直播脚本等,这要求记者要成为全媒体记者,实现全面发展。一方面记者要主动学习,储备更多的传播类、广告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则可以联合技术人员配合完成相关工作。但总体上来看,主题报道的写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稿层面,而是变得更加碎片化、故事化、场景化。

重大主题策划方案还需要技术赋能。从最早的GIF图、视频到现在的SVG、H5、AI虚拟主持人、VR+AR技术、5G+4K全景高清直播,融媒体产品早已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通过技术把主题内容视觉化、场景化,不仅让“硬”新闻变软了,变得更“潮”了,读者也在体验式和沉浸感阅读中达到心理认同,切实改变过去板着脸说教的报道方式。

(四)品牌思维,新媒体人的王牌武器

地方党报凭借特殊的背景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具有先天的品牌优势。鉴于此,其可以打造更多记者个人IP,成立记者专属融媒体工作室,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建立以记者命名的栏目,针对重大主题制作视频类的采访、评论等栏目;此外,与媒体同行、知名企业、城市相关机构联合开展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做好建党百年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是主动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使然,也是主流媒体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宣传语境下,以重大主题报道检验党媒媒体融合的内外宣能力,锤炼新闻记者“四力”的练兵场。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对地方党报来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新闻理念,把“写报道”向“做产品”推进;在技术方面积极推进变革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感,打造爆款。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地方党报在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匠心打造兼具技术优势和社会意义的融合产品,依然是党报媒体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环境下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只有这样未来才能更好地占领舆论主战场,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瑶.让宏大饱含温度:大型主题报道的“小角度”叙事[J].新闻世界,2022(1):54-58.

[2] 潘天波.微叙事的时间本质与意义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12):90-96.

[3] 商宇.关于加强地方党报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2):141-142.

[4] 张举,玺张珊.论共情视域下主流媒体凝心聚力之微叙事:以央视新闻客户端《微视频》栏目助力抗疫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2(2):30-34.

[5] 杨天.全国视野追寻红色基因 全媒融合践行“信仰之力”:《成都日报》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全网传播量超3.5亿的深融实践[J].城市党报研究,2021(7):8-9.

作者简介 刘杨,硕士,编辑,成都日报责任编辑,研究方 向:时政报道与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新闻策划党报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县级台如何做好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让新闻报道深一度
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