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林区人工与天然混交造林模式探讨

2023-01-06朱海先

山西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阔叶树混交林油松

朱海先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和顺 032700)

太行山林区地处山西东部的太行山脉,地貌为典型的石质山区,土层瘠薄,土体含有大量的石砾,造林立地条件较差。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当地造林困难,幼林保活成林难度较大,但面对山西省建设“绿色山西”的奋斗目标,必须要克服困难,全面推进国土造林绿化。当前,太行山林区的造林模式以营造混交林为主,但培育的混交林多为人工营造,利用现有天然林营造混交林的情况较少。笔者总结了太行山林区营造人工与天然混交林的方式及造林设计中面临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人工与天然混交造林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1 人工、天然混交造林概况

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形成一般分为3种情况:一是在人工林中天然树木自动更新形成,如油松或落叶松人工林下有山杨、白桦等阔叶树种更新;二是在天然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人工林,林下存在萌芽与实生更新的阔叶树种;三是在老龄人工林、疏林或失管的人工林下有天然林种更新,或人工补植形成的复层异龄林,但未经有目标的培育,林相一般较差。

实践证明,混交林林下会出现优良的阔叶树,甚至是珍贵树种更新,因为是自然更新形成,比人工栽植的树木更适应人工林环境。该混交林下更新树种多,林龄差异大,分布不整齐,要根据情况确定培育目标,对树种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整,更新不足或树种组成不合理的进行补植,采取科学的育林措施后更容易成林。今后营造人工与天然混交林将是疏林地造林的一种模式,可以避免人工混交林的弊端。

2 人工、天然混交造林难点

人工栽植树木与天然树木混交造林形成的森林既不是完全由人工种植树木形成,也不是全部依靠天然更新形成,而是由人工种植树木结合已有天然树木或依靠天然更新的幼树形成森林。在设计造林模式时,如何做到人工能够控制与难以控制的统一,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难点。一是人工种植的树木种类可以控制与设计,与之混交的天然树木种类难以控制与设计;二是人工种植树木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与设计,与之混交的天然树木的密度难以控制与设计;三是人工种植树木的株行距即种植点配置可以控制与设计,与之混交的天然树木的株行距无定形,难以控制与设计。

人工种植树木与天然树木混交造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模式。但由于天然树木存在诸多不可控制性,在设计中还存在不少难点。例如,人工种植油松与天然萌生山杨混交造林模式设计为带状混交,带距3.0m~5.0m,带内株行距1.0m×1.50m,人工种植的油松带可以实施,山杨天然萌生带很难按照1.0m×1.50m的株行距品字形配置成林。再如,在山杨、白桦等次生林人工种植油松,设计油松与山杨单行混交,株行距1.50m×3.0m,种植点品字形配置,人工种植油松可由人为控制按设计施工,山杨则很难按设计的种植点更新成林。

3 常见人工、天然混交造林模式

太行山林区目前实施较为成功的人工、天然混交造林模式主要有两种:侧柏+天然灌木混交模式和油松+天然灌木混交模式。

侧柏+天然灌木混交模式,适生立地为阳坡或半阳坡石质山地,土层厚度30cm以上,海拔高度在1 000m以下,天然灌木生长良好。太行山林区春旱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夏季干热,干旱阳坡适宜造林的乔木树种较少,侧柏是首选树种。侧柏不仅抗逆性强,易与天然伴生树种共存,长时间可形成稳定的乔灌混交林。造林树种为侧柏和天然灌木,造林株行距2.0m×3.0m,混交方式为3.0m内坡面保留黄刺玫、荆条、白刺花、河朔荛花等天然灌木树种;侧柏选择地径≥0.50cm、根系发达的2.0a生大规格容器苗。整地方式为鱼鳞坑,品字形排列,规格为长宽60cm见方、深40cm;整地时间为造林前一年。造林时间春季、秋季或雨季均可,造林后就地取石块碎片进行覆盖保墒。栽植后2.0a~3.0a内,每年5月-8月进行中耕除草;林地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每年追肥2次,以氮、磷肥为主,追肥量每公顷750kg。造林后10a~15a,可形成健康、稳定、高效的人工——天然混交林。

油松+天然灌木混交模式,适生立地为阴坡或半阴坡土石山地,土层厚度30cm以上,土壤为中性或偏酸性沙质壤土,海拔1 000m~1 600m,年降水量300mm~750mm;天然灌木盖度在50%以上,生长状况良好。造林树种为油松和天然灌木,造林株行距2.0m×3.0m,混交方式为3.0m内坡面保留黄刺玫、虎榛子、绣线菊、蚂蚱腿子等天然灌木树种;油松选择地径≥0.50cm、根系发达的2.0a生大规格容器苗。整地方式为鱼鳞坑,品字形排列,坑规格为长80cm×宽60cm×深40cm;整地时间为造林前一年。造林时间春季、秋季或雨季均可,造林后就地取石块碎片进行覆盖可起到保墒作用。栽植后2.0a~3.0a内,每年5月-8月进行中耕除草,穴内萌蘖灌木同时除掉;林地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每年追肥2次,以氮、磷肥为主,追肥量每公顷750kg,同时采取定株、修剪等措施。天然灌木林地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能力,油松混交造林,更加有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造林后15a~20a,就可以形成健康、稳定、高效的人工——天然混交林。

4 建议

4.1 造林树种与混交类型设计

造林树种的选择与设计,天然树种已经存在,人工造林树种则需要根据造林目的、立地条件和混交的天然树木种类等因素进行选择。例如,天然树种为灌木,人工造林则选择乔木;天然树种为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则选择针叶树种。在造林设计中,人工造林树种必须具体到树种名称。

混交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人工乔木与天然乔木混交林(人工针叶树种与天然阔叶树种混交林、人工阔叶树种与天然针叶树种混交林、人工阔叶树种与天然阔叶树种混交林)、人工乔木与天然灌木混交林(人工针叶树种与天然阔灌木树种混交林、人工阔叶树种与天然灌木树种混交林、人工针阔叶树种与天然灌木树种混交林)。造林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天然树种的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造林混交类型。

4.2 混交方式设计

人工乔木与天然灌木混交造林,目前有两种混交方式:一是天然灌木自然生长于人工乔木株行间,即成行人工乔木与散生天然灌木混交方式;二是人工乔木行与天然灌木带混交方式,即行、带混交。

人工针叶树与天然阔叶乔木混交造林,目前有两种混交方式:一是天然阔叶林改造皆伐后,人工带状更新针叶乔木,与天然萌生的阔叶树形成带状混交方式;二是在阔叶林皆伐改造迹地,人工更新针叶乔木,并有计划的保留萌生阔叶树种,或者阔叶疏林中人工补植针叶乔木,人工种植的针叶乔木与自然萌生或与已有天然阔叶树混交,形成成行人工针叶乔木与自然式散生天然阔叶树种混交方式。

人工种植树木与天然乔木或天然灌木块状混交方式。在有块状天然阔叶乔灌木分布的疏林地或残破天然林地,可设计块状人工营造针叶乔木与天然阔叶乔灌木混交方式,适用于封山育林地。

4.3 其他相关设计

混交比例设计时,由于天然林具体树种、株数、所占林地面积等不确定因素,造林时难以进行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在实践中混交比例可多样化,无需采用同一混交比例。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形式设计时,一般只对人工种植树种进行设计。适宜立地与适用林种设计,以人工种植树种为准。

猜你喜欢

阔叶树混交林油松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阔叶树生长效果分析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野生真菌物种多样性调研
油松种子催芽处理方法与研究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树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