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2023-01-06李晨光

山西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皮松球果造林

李晨光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白皮松作为吕梁山林区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在构建吕梁山生态屏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吕梁山林区日照充足、温度适中、四季分明,较高的海拔弥补了降水的相对不足,因而白皮松生长状况良好。目前,区内以白皮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约有8 700hm2,其中天然白皮松林面积4 095hm2、白皮松疏林地面积4 605hm2、主要分布区域为勍香(汾西县)、克城(蒲县)、河底(尧都区)、台头(乡宁县)、屯里(吉县)、车鸣峪(中阳县)、上庄(洪洞县)等林场。白皮松苗木培育主要以播种育苗为主。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对白皮松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高可达30m,胸围可达3.0m;有明显主干,枝较细长,斜展,树冠为塔形或伞形;冬芽呈红褐色,卵圆形,无树脂。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细锯齿;叶鞘脱落。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球果通常单生,成熟前淡绿色,熟时淡黄褐色。种子灰褐色,近倒卵圆形,赤褐色。花期4月-5月,果期10月-11月。

白皮松为中国特有树种,天然分布于山西、河南西部、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及湖北西部等地,在全国多地均有人工栽培。白皮松分布海拔为500m~1 800m;喜光,耐瘠薄土壤及较干冷气候;在气候温凉、土层深厚、肥润的钙质土和黄土地上生长良好。白皮松为吕梁山林区乡土树种,在当地有较大面积的天然分布,对当地气候环境适应性强,是荒山绿化的首选造林树种之一;其树姿优美,树皮奇特,可供观赏,也可以用于城乡园林绿化。

2 育苗

2.1 采种

选择树龄20a~60a生、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作为采种母树。在9月-10月球果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即可采集球果。然后,将采到球果置于通风干燥处,摊开晾晒,每天翻动2次~3次,自然风干。球果果鳞开裂后,用扫把等工具轻轻拍打球果,使种子与球果分离。收集脱壳后的种子,晾晒风干并风选去杂。将干燥纯净种子装入布袋,置于干燥、低温、通风的室内贮藏。白皮松种子千粒重120g~150g,每千克种子6 000粒~7 200粒。

2.2 育苗地选择

根据白皮松生物学特性,并结合育苗实践经验,白皮松育苗地应尽可能选择地势较为平坦、有浇灌条件、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块,土壤以沙壤土或壤土为最佳,土层厚度不低于50cm,土壤肥力相对良好。白皮松怕水涝,育苗地应避开重黏土、盐碱地及地势低洼的区域。

2.3 圃地整理

新育苗地或大苗起出后,圃地经常高低不平,不利于灌溉和排水,应进行平整,并清理地表杂灌、杂草、石块、树根等杂物。播种前一年秋季,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深度不低于30cm。将翻出的树根等杂物清理出圃地,同时将地表土块拍碎、耙平,可起到消灭地下害虫、减少虫卵、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地温、有助于土壤蓄水保墒等作用。耙地应做到平、匀、细。

白皮松幼苗忌水涝,要采用高床进行育苗。东西为床长,南北为床宽,床面高出步道10cm~20cm,床面宽度90cm~110cm,长度依据地形而定,但不宜太长,长度过长不利于灌溉。步道宽度40cm~60cm。高床排水良好,土层厚度较厚,土温较高,床面不易板结,适宜白皮松裸根育苗。播种前要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是用五氯硝基苯(5%可湿性粉剂)75%+敌克松25%(或70%可湿性粉剂)混合均匀,再将药剂与细土混拌均匀,撒于土壤表层或播种沟内进行灭菌,用量为每平方米5.0g,可有效预防苗木立枯病等多种病虫害发生。

2.4 种子催芽

播种前7.0d~10d,将贮藏的种子取出,平摊于干燥通风条件下1.0d左右。经过贮藏的种子,含水率较低,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可大大提高出芽率。催芽可采用混沙层积、雪藏催芽或温水浸种催芽等多种方法。本文以温水浸种催芽为例,催芽前首先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入0.20%~0.40%高锰酸钾溶液中10min~30min,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水温60℃的热水中浸泡24h,再用30℃温水浸泡2.0d,每天换水1次~2次。然后,将浸泡后的种子取出,控干水分,再与湿沙按照1∶3的体积比均匀混合,平摊于温暖向阳处进行催芽(厚度3.0cm~5.0cm),每天翻动2次~3次,保持温度25℃~28℃、湿度90%左右,当有3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2.5 播种育苗

播种前床面要浇足底水。播种时间在春季土壤解冻以后,即地表5.0cm深处地温稳定在7℃~9℃。播种方式为条播,即按照一定距离开沟播种,播幅30cm左右,每667m2(1亩)播种量40kg~60kg,覆土厚度1.0cm~1.50cm。播种之后要覆盖遮阳。

2.6 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遮阳,并防止鸟害、兽害及虫害。由于幼苗易感染立枯病,可用1.0%~2.0%波尔多液每隔7.0d~10d喷洒1次,出苗2个月后停止喷洒。苗床越冬时要覆土或覆草防寒。杂草未出土之前,每667m2用25%除草醚0.50kg~1.50kg或者50%西玛津150g(兑水60kg~150kg)喷于行间,喷洒2次~3次即可。

3.0a生苗裸根移植,株行距20cm×60cm,随挖随栽,移植过程中要保护好根系,栽后要定期浇水。5.0a生苗木即可上山造林;如果用于城市绿化,则按60cm×120cm株行距进行2次定植。定植地尽量选择黏性土壤,避免选择沙性土,以免影响成苗后带土移栽,但要施足底肥。一般10年左右,可从株间隔株移出进行栽植,其余苗木培养至所需规格后再行栽植。

3 造林及幼林管护

3.1 造林

白皮松适宜造林立地海拔500m~1 500m,阳坡,坡度大于36°,土层厚度30cm~80cm,年降水量大于400mm;适生于干冷气候,可耐-30℃低温,在肥沃深厚钙质土或pH7~8黄土上生长状况良好,在酸性基岩或石灰岩山地也可以生长。造林时间为春季、秋季或雨季。白皮松荒山造林可与黄栌、槐、臭椿、山杨、白桦等阔叶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以白皮松与黄栌针阔叶混交林为例。整地采用鱼鳞坑方式,品字形排列,坑规格60cm见方、深40cm,将腐熟有机肥料与地表土混合均匀后填入栽植坑中,厚度15cm左右。白皮松苗木选用3.0a~5.0a生裸根苗,高度不低于30cm,地径0.50cm以上;黄栌选择2.0a~3.0a生播种苗,两者行间混交,株行距1.50m×3.0m。栽植前,用根宝溶液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可提高根系活力和再生能力,增强苗木自身抗性,提高成活率。根宝为山西省研制的植物包活助长剂,每100mL根宝原液兑水5.0kg浸根1.0h~2.0h,可造林4.0hm2。

3.2 幼林管理

幼林抚育,包括补植、割灌、扩穴、除草,以及防火、防病虫鼠兔害、防冻害、防人畜破坏等。要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的同时,做好防火线、瞭望塔以及病虫鼠兔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等规划设计。造林初期,白皮松幼苗抗寒能力较弱,应在入冬前对幼树采取深栽埋土、覆草、包扎等措施。造林后,应健全防火机构、严格防火制度、严格管控火源,加强巡护,及时发现火警。要建立和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机制,不合理的樵采、随意放牧等行为,都会对幼林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造林后要采取机械围栏等封山育林措施。

猜你喜欢

白皮松球果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白皮松大苗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
寄生黄蜂的阴谋诡计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宝鸡市陈仓区白皮松天然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新植物从哪里来?
思茅松球果螟危害与思茅松球果挥发性物质关系研究
未完成造林任务有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