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关县柠条退化林现状及修复对策

2023-01-06

山西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灌木林柠条管护

李 锐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偏关县多年造林实践表明,柠条萌芽能力强,成枝率也很高,易种植,易成活。全县现有柠条灌丛面积4.024万hm2,占全县有林地面积(7.64万hm2)的52.70%,是分布面积最广的林分类型。柠条林营造前期,有效缓解了当地土地风沙化的进程,水土流失现象也有所减轻,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由于大部分柠条造林后未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导致现有林龄30年以上的林分逐渐出现了生产力下降、林分退化等现象,亟待解决。因此,柠条退化林修复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对于偏关县改善退化柠条林结构,让退化柠条林实现更新复壮,提升防护功能,提高县域森林覆盖率,实现大地增绿、群众增收、产业增效多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偏关县退化柠条林为研究对象,旨在确定合理的退化林修复技术,促进柠条林恢复旺盛生长,在保护好现有柠条林成果的基础上,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为退化柠条林的科学修复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从而实现保护柠条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目的。

1 柠条退化林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县现有柠条退化林面积4.024万hm2,涉及天峰坪镇、新关镇、万家寨镇、水泉镇、老营镇、楼沟乡、窑头乡、陈家营乡、南堡子乡和尚峪乡等10个乡镇,其中国家二级公益林面积2.295万hm2、省级公益林面积0.109万hm2、地方公益林面积1.467万hm2、其他林地面积0.153万hm2。按覆盖度等级分:覆盖度<30%的柠条灌木林面积0.731万hm2,占比18%;30%≤覆盖度≤40%的柠条灌木林面积2.582万hm2,占比64%;覆盖度>40%的柠条灌木林面积0.71万hm2,占比18%。这些柠条林地,从种植时间上看为20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666.67hm2;1978年~1995年种植面积2.133万hm2多;1996年~2010年种植面积1.80万hm2,主要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工程营造为主。这些柠条林龄都在10年以上,大多数接近30多年,随着林龄的增加,普遍出现了生物量下降、林分老化退化等现象;并呈现出枝条变粗,根颈部木质化严重,生长势衰弱,抗干旱、严寒、风沙、盐碱等能力明显下降,病虫害多发,林分退化严重的区域已出现大量植株死亡。近些年,偏关县尽管在部分林地实施了生态修复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柠条林地一直没有列入林地退化修复范畴,更没有调动起广大农民自觉参与柠条林地修复提质增效的积极性。

2 退化柠条林修复对策

通过对柠条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及柠条退化林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柠条造林后2.0a~4.0a内,植株可自根颈处萌生大量枝条,形成高2.0m~3.0m、冠幅2.0m~2.50m的茂密灌丛;8.0a~10a后,通过平茬复壮可恢复植株生长势,新生植株枝条可达50根~60根,平茬后约3年时间,新植株可生长为茂密灌丛。遵照现行国标、行标,笔者通过10多年从事退化林修复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经验,对偏关县柠条退化林提出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封禁管护的修复对策。

2.1 平茬复壮

平茬复壮是对有萌蘖能力的乔木或灌木,根据需要进行平茬复壮以快速恢复植被、增强萌蘖能力,是山西地区灌木退化林分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抚育更新方式,可促进柠条等灌木的可持续发展及精益化经营,提高其生态效益。

2.1.1 平茬保留带

柠条退化林平茬复壮采用隔行平茬,或隔带平茬的方式。隔行平茬为平茬1行,保留1行;隔带平茬,以3行~5行作为1带,平茬1带,保留1带。第一次平茬后2年,将保留行或保留带再次平茬。

2.1.2 茬口形状及高度

平茬可采用机械平茬和人工平茬两种方式,机械平茬后留下的茬口为水平截口,人工平茬后的茬口多为倾斜状。平茬时,要保证茬口光滑、整齐,保留茬应避免出现树皮撕裂、枝干劈裂等现象。留茬高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若地块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留茬高度控制在5.0cm~15cm;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块,留茬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

2.1.3 平茬时间和间隔期

偏关县柠条平茬时间宜选择在冬季土壤封冻后至翌年春季土壤解冻之前,即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该时期植株处于生长停滞状态,营养物质大量储存在根部,因土壤封冻,平茬时可减轻对根系的伤害,有助于新枝条萌发及生长。不同平茬间隔期,对柠条林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偏关县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林牧矛盾比较突出,平茬间隔期以4.0a~6.0a为宜。

2.2 补植补造

在退化比较严重的柠条灌木林地,为了确保修复质量,达到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的目的,要在缺行少株、空隙较大的林地直接补造乔木树种,以达到乔灌混交、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目的。

2.2.1 补植树种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油松、樟子松、榆、山桃、山杏等乡土树种作为补植树种。苗木质量标准要符合《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有关要求。

2.2.2 补植补造模式

人工营造的柠条灌木林,林相整齐,株行距均匀,可以采取宽行距窄株距的模式,在带间空地进行补植,株行距2.50m×6.0m;飞播或撒播营造的柠条灌木林,植株分布不均匀,可以在林中空地进行均匀补植。栽植时,容器苗必须脱杯脱袋,裸根苗要对根系进行修剪,并用生根粉、根宝溶液泥浆黏根后栽植。栽植后,要利用容器杯、容器袋或就地取材,用石片、地膜、枯草等覆盖保墒。栽植时要注意对原生植被进行保护,使新栽苗木与原有植被合理混交。

2.2.3 整地规格

柠条进行平茬后,要先进行林地清理,将平茬后的柠条枝条、枯死木、有病虫害的植株清理干净,再采取穴状方式进行整地,穴的规格是长60cm×宽50cm×深40cm。

2.2.4 补植密度

依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有关要求,确定补植补造树种的最低密度标准,油松密度每公顷≥42株,樟子松密度≥14株,山杏密度≥42株,山桃密度≥28株,榆树密度≥12株。

2.3 封禁管护

2.3.1 拉网封禁

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可设置围栏,进行拉铁丝网封禁管护,在封禁区明显处设置封禁标志牌,标明封禁要求、责任人等内容。

2.3.2 抚育管护

一是适时松土、施肥、整穴,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优化苗木生长条件,加快苗木生长量,达到退化林抚育修复目标;二是及时开展检查验收,对当年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地块,及时补植补造,确保造林合格率全部达标。

3 小结

在黄土高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偏关县采取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封禁管护等修复措施对10年生以上的老化、退化柠条灌木林进行科学修复,既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也符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研究柠条退化林修复,既是提升森林资源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森林自然生长规律内在要求,对该县实现“双增”目标、提升林业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灌木林柠条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四子王旗林业和草原局设立柠条平茬试验区
莲花山保护区灌木林的生态意义和保护对策浅析
柠条饲料林培育技术
播种时间对柠条播种造林的影响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我在西藏种柠条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