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控制土建施工技术质量

2023-01-06裴少林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5期
关键词:通病钢筋建筑工程

裴少林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1 控制土建施工技术质量的重要性

在土建工程中,施工方需要完成地下基础结构以及地上梁板柱等承重结构的施工。承重结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或构筑物稳定性、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土建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乎建筑或构筑物是否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从本质上来看,土建工程是由施工方在监理方和业主的监督下,通过采取配套施工技术操作构筑而成,因此施工技术的实施质量决定了土建工程的建设效果。基于此,为了使土建工程建设效果达到预期,就必须要做好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此外,施工技术质量不佳,也很容易造成土建工程完工验收不合格,造成返工问题,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而且也拖慢了工期,影响了土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控制土建施工技术质量,对于土建工程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由于实施过程中,参与单位较多,组织关系、合同关系较为复杂,并且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干扰因素,因此,为了保障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2.1 预防为主

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商品,对其管理和控制应以预防为主,把不安全因素、可能的事故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活动不仅涉及建设全过程,而且涉及生产时间、变化的生产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对变化的因素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摸索新规律,总结新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文明施工。

2.3 强制性

依据我国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生产的安全设置、安全投入都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避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并对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也要进行强制处罚,保证安全生产[1]。

3 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管理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施工持续时间长、工程量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极易受各项不利因素的影响,如资金投入、物资流转、人员配置等,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未认识到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为后续工程施工建设留下了一系列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3.2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意识较弱

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工作量大的特点,使得建设项目管理的周期相对较长。所有方面和因素都会影响项目管理和建设的质量。无论是初步的成本预测与评估,建筑材料的流通,还是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人员配备管理,都将影响建设项目管理和施工进度的效果。因此,建设单位必须注意对建设项目各个方面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建筑公司缺乏对建设项目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意识很弱,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缺乏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人才会使业务经理和建设项目经理感到困惑[2]。

3.3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不理想,无法根据预算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在建筑成本管理实践中,施工企业内部未建立高效、全面的管理方法,严重影响建筑成本管理工作,无法提升施工质量[2]。并且,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参与人数比较多,很多一线施工人员是农民工,其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存在很大差异,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具有很大难度,在遇到问题时会对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3.4 建设项目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

高质量的建设项目需要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作为保证,健全的建设管理体系需要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说,健全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对提高建设项目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严格划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避免出现伪劣、违规操作等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建筑公司缺乏完整的建设项目管理监督体系和专业的质量安全部门,无法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能和作用,制约了建设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严重威胁社会公共财产安全。

4 控制土建施工技术质量的对策

4.1 加大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进行,并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为了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问题,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其落实到个人身上,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工作特点,制定可行性的质量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必须严于律己,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工作,还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综合效益。

4.2 加强项目各方面的协调

当前,项目分包是建设项目中的普遍问题。建筑公司通过招标接管项目后,通常的做法是将项目分包给外部施工团队进行施工。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间没有有效的联系,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无法进行具体的控制和管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范围,协调人际关系、物资供应、过程交叉和技术交流。面对这一现象,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协调管理程序,进行客观地分析和控制,改善整体协调,加强组织程序,减少人为失误。除此之外,在计划项目进度时,工作人员必须在遵循合同要求并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尝试想象所有可能的情况,并邀请安装人员参加,以便开展民用建筑安装工作。努力完善每个阶段的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和周转材料。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留有一些余地,否则一旦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将无法调整。

4.3 材料存放以及使用前检查

待材料验收完毕后,须科学存放这些材料,防止材料在存放过程中质量下降,影响最终的施工落实效果。在此过程中,应当按照材料的具体用途,参照施工平面设计方案,将材料的存放地点尽量设在距离应用地点较近的区域,减少二次搬运,降低搬运操作对材料质量的影响。此外,还要注意,做好防水、防雨、防潮等措施,规避材料质量风险,例如,在钢筋材料的存储中,需要在钢筋临时堆放的场地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场地积水,腐蚀钢筋材料,影响质量。在施工技术操作之前,也要检查所用材料的质量,并淘汰经过存放后,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由此保证施工技术质量[3]。

4.4 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制度

为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施工现场应应建立包括材料与设备的进场验收检验制度;施工过程质量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抽查检验及竣工后的抽查检测等各项质量检验制度。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沟通、协调,并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企业需要掌握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特点、建筑企业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理任务和制度;其次,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多个工程类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避免因协调不到位引发施工工期延误的问题,有效地处理各项突发问题;再次,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优化责任制度、考核制度,激发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确保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

4.5 增强工程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非常重要,工程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对建设项目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采取敷衍的态度,将直接导致建设项目质量的问题。因此,必须抓好人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才能有效地确保建设项目管理和施工质量的合规性。在开发过程中,公司可以定期进行一些培训活动。企业还可以成立专业的监督团队。监督小组的主要作用是严格监督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并及时处理一些问题。

4.6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形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既包括产品形成全过程的质量,又包括管理全过程的决策质量和经济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各级人员的充分参与,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另一方面要以顾客需求为依托,规范相关建设生产全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保证最终建筑质量能够满足顾客要求。

4.7 加强钢筋施工技术质量通病预防

在土建工程中,施工方需要运用钢筋施工技术构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框架,使主体结构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抵御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内外应力,增强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但在施工技术操作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通常会出现施工技术通病问题,导致施工技术质量降低,因此,需总结现有的经验,针对施工技术操作中的通病,提前防治,以深入优化施工技术质量水平。通常来说,钢筋施工技术的通病包括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钢筋绑扎完毕后倾斜、保护层过薄等。针对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问题,应当在绑扎施工时,同时将多个钢筋端部对齐,以免出现某号钢筋偏离原有位置,使钢筋框架变形,造成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通病。对于倾斜问题,则通过采用八字形的绑扎方法,并及时调整好箍筋间距,来保持整体钢筋结构的平衡,解决此项问题。而保护层过薄主要是由垫块厚度不足造成的,因此,在钢筋施工中,要根据保护层厚度需求,选择相应厚度的垫块,以避免该问题的发生[4]。

4.8 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通病预防

就目前来看,混凝土施工技术通病主要包括蜂窝、麻面、孔洞等,这些施工技术大部分源于配比不合理、振捣不均匀、养护不当等因素,因此,在施工技术操作中,应当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制备、振捣,以及后期养护等工作,以针对性地规避上述质量通病,保证施工技术的高质量落实。现阶段,混凝土工程建设中所用的各类施工技术,均存在配套的技术规程,以及验收规范,施工方通过严格遵循规程、规范,开展技术操作,即可有效规避各项通病,同时,监理方也要按照相应的规程、规范,采取旁站、巡检的方式,监督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遏制施工技术通病的形成,深度优化施工技术落实水平。但应当注意,对于重要或隐蔽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需要在施工完毕后,通知监理检查,确认无通病等问题后,才能进行之后的施工,以免影响整体施工技术方案的落实质量,确保土建工程的建设达到预期预期。

5 结语

近年来,由于建筑房屋坍塌造成的施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现象较多,而出现此种安全事故均是由于施工方质量管控不到位导致。因此,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详细研究,以此降低或杜绝施工中由于行为不规范埋下的安全隐患。经过实例检验证明,设计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保证工程构件的弯沉度在一个有效范围内,即通过规范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可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通病钢筋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