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光明区2018-2020年低效林改造城市生态风景林探讨

2023-01-06谢立新陈家裕岑祖才

林业勘查设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光明树种景观

谢立新,陈家裕,岑祖才

(1.深圳市万年春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72; 2.紫金县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广东 河源 517400;3.广东霖达林业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100)

深圳市光明区地处深圳市北部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开发建设使森林景观破碎,斑块间离散程度较高[1],自然生态资源分布不均。“十年绿化广东”营造的桉树、相思,已到成、过熟林阶段,呈衰退状态;树种单一,森林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2018年,遭受台风“山竹”侵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明显削弱,已不能适应生态城市文明发展的需求[2]。为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效能和景观效果,进一步夯实生态城市绿色基底,探索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路子,按照《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结合光明区实际落实任务,实施了光明区2018-2020年低效林改造工程(以下简称“项目”):依托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对全区重要的节点、空间、区域分布的260.5hm2桉树、相思林分进行改造,调整树种结构、优化林分、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质效,从局部重点改造到整体优化连通城市森林生态廊道,形成“一路一景、一园一品、一山一画”的城市森林景观。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1)光明区在深圳市西北部,地理位置22°41′~22°50′E,113°51′~114°00′N,东至龙华区,西、南接宝安区,北临东莞市。全区辖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6个街道,31个社区,共156.1km2。据2018年统计公报,全区常住人口62.5万人,管理人口约140万人,实现GDP达920.59亿元。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4℃,最低1.4℃,最高37.6℃。年均降水量1948.4mm,集中在5-9月。7-9月大风天气较多,台风为灾害性气候。以赤红壤土壤为主。主要有茅洲河及莲塘、鹅颈、铁坑、公明等水库。龙大、南光高速与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在光明区内相连,构成珠三角城市便捷的交通网络。

2)2017年度森林资源调查及林地变更数据统计,全区森林面积0.42万hm2,林地0.38万hm2。林地中,有森林0.36万hm2,其中:混交林0.11万hm2、占30.6%;纯林0.25万hm2、占69.4%。

1.2 现状分析

1)项目区及周边自然植被以荔枝(龙眼)、桉树、相思、木荷等次生阔叶林为主。北部山顶呈带状分布有“木荷+黄牛木+鸭脚木”群落;“相思+桉树”群落呈斑块状分布在山地中上部;荔枝(龙眼)群落分布于丘陵中下部及城镇与森林过渡带(园地),海拔较低、交通便利,以花、果形成一道靓丽风景线。项目区涉及公明、光明、凤凰、新湖4个街道,多为国有林地和部分集体林地,分布在西田、白鸽坡、公明等水库周边117.6hm2,光明森林公园、光明小镇运动森林公园和大顶岭、马拉松山湖绿道周边130.4hm2,光明新城公园12.5hm2。桉树、相思林分为成、过熟林,郁闭度0.6~0.8,停止抚育、追肥后林分生长缓慢,渐衰退;林下有木荷、鹅掌柴、白楸、潺槁树等,灌木有桃金娘、毛杜鹃、金樱子等,以及悬钩子类藤本和铁芒萁、蕨类等覆盖度约80%;周边为荔枝(龙眼)为主的木本果树;林地薄腐殖质、土层厚约50~80cm,pH值4.4~6.0。

2)项目区分布在光明科学城蓝绿活力环生态绿化带,集中于公常路、外环高速与观光路交汇处周边,是北出东莞市、西入龙华区的出入口,生态、景观地位十分重要。光明新城公园已建成较完善的环园路、登山游览道,是市民散步、休闲、健身观光的主要去处。光明森林公园、光明小镇运动森林公园和大顶岭、马拉松山湖绿道无缝衔接城市与社区绿道网,集观光、运动健身、交通为一体,满足市民骑行、徒步等不同出行需求,森林小径,登山步道方便市民进一步亲近自然,体验森林。

2 建设目标与原则

2.1 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运动健身”,衔接规划将自然生态要素串联为一体,布局重点区域改造。去劣留优,增加乡土阔叶树种、景观树种等,优化林分、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培育健康稳定、景观优美、生态效益好的城市生态风景林,构建多层次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3]。

2.2 建设原则

项目衔接城市规划、森林防火、公园建设等,整合城市绿道网、森林防火巡护道、步道统筹实施,同步增强森林巡、防火功能,实现整体效益。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与景观融合;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规划布局,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选择长寿树种为建群种与景观树种相结合;保护现有植被,通过近自然式小群落大混交办法,巧妙搭配色叶、花果树种,乔、灌、草相结合,实施多种配置方式栽植,整体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效能和景观质量。

3 建设模式

3.1 树种选择

在树种选择、配置及措施管理等方面借鉴梧桐山风景区、仙湖植物园建设经验。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生态学、林学特性[4],以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Oliv.)、红锥(CastanopsishystrixMiq.)、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Dandy)、木荷(SchimasuperbaGardn. et Champ.)、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等建群树种为主,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Lour.) Poir.)、山乌桕(Sapiumdiscolor(Champ. ex Benth.) Muell.-Arg.)等色叶树种为辅,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chrysanthus(Jacq.) S.O.Grose)、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Dunn)、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油桐(Verniciafordii(Hemsl.) Airy Shaw)、铁冬青(IlexrotundaThunb)、仪花(LysidicerhodostegiaHance)、无忧花(SaracadivesPierre)、白兰(MicheliaalbaDC.)、凤凰木(Delonixregia)等花、果树种相结合;按“建群树种+景观树种”[5]进行灵活配置、综合改造;采用间伐、调整树种方式和带状改造、群团状改造等措施[6],通过树种配置比例、混交方法和群丛种植互利共生树种,加强森林抚育等措施有效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及进程,减少种间竞争、排斥等不利作用发生;以地带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为建群种,利用保留林木的荫蔽环境,加快建群树种和景观树种培育[7],增加保健型、抗污染树种和耐火树种。在水平布局上,采用近自然配置方式进行群、丛栽植;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慢生、中生与速生、伴生树种结合,大、小乔木和耐荫、喜光树种进行搭配,利用群状配置方式营造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

3.2 建设布局

围绕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结合规划统筹重要节点、空间、区域,以“点、线、面”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布局,有机结合串联为一体,利用“乔、灌、草”植物配置造景,形成组织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生态景观空间,以远观色彩季相变化,近赏色叶、花果的城市生态风景林[8]。

3.2.1 局部点缀方式

公园道路、休憩点、观景亭台等视线区为重点,进行点状或开天窗式改造[9,10]。光明新城公园有较完善的园建设施,提供了户外休憩、运动和观赏的活动空间,结合园路系统、管理服务设施等,园路周边以观花、观果、观叶树种为主,选择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等为主题树种,以木荷、红锥等乡土常绿阔叶树为基底进行自然式组团栽植,配以铁刀木、铁冬青、美丽异木棉和凤凰木进行点缀多姿多彩的醉人美景,以林、灌、花、草等形成林冠郁闭、林下通透的绿地,实现初春有紫荆花盛开,踏青可观赏金色风铃花,满足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和科普教育的社会需求。

3.2.2 带状勾绘方式

围绕绿道网布局在公园道路、森林防火巡护道、登山道、游览步道等主要线路两侧较平缓区域构建带状风景画廊。结合地形和人文景观,采用黄花风铃木+宫粉紫荆搭配铁刀木、铁冬青、美丽异木棉和凤凰木等,营造以木荷、红锥为本底的色叶、花、果林,结合观赏灌木进行乔、灌改造,增强其固土护坡、道路防护能力和提升森林景观的层次、鲜明效果。公常路、外环高速和观光路周边是光明区出入东莞市、龙华区的重要景观区,离公路较远区域采用自然镶嵌法,多样化配置空间景观,结合大、小乔木,花、叶景观树种营造不同的风景,交替呈现,做到“移步异景”效果。山脊防火林带,结合防火需要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利用营养空间进行改造,尽量与公路、河流等形成闭合,增加固土保肥和涵养水源能力,提升防火功能和景观效果。

3.2.3 景观渲染方式

按照“主题树种+基调树种”灵活组合,近自然式“群团”混交。西田水库、白鸽坡水库、公明水库发挥重要的蓄水功能;水库周边、山坡下部及山谷区域,选择千年桐(油桐)、宫粉紫荆等树种,山坡上部和山顶、山脊区域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木荷、枫香、山杜英、山乌桕等树种,营造“五月桐花,秋韵丹霞”主题生态景观林,以红锥、格木、火力楠、木荷等为基调树种营建绿色基底,结合各树种花、叶、果、冠等季相色彩营造自然式分散斑块森林景观;辅以伴生树种和林下毛杜鹃、桃金娘等灌木及草本,以木本植物改良土壤,以浆果类、坚果类和蜜源类植物丰富林内生物多样性,培育木荷+红椎、木荷+枫香和木本蜜源植物群落等,形成春有花开、夏满绿叶、秋冬观叶,营造“层林尽染”色叶、花果林和富于季相变化的森林景观,既提升森林景观效果又发挥森林生态效能。

3.3 主要措施

3.3.1 不皆伐,不炼山

采用环山带状间伐、群团状择伐,按60%强度伐去生长明显衰退老化、弱化的桉树、相思及其它病残木(伐后郁闭度≥0.3),保留及更新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和景观树,避免损伤保留木;伐后进行除萌芽条处理。

3.3.2 保护原生植被

在改善种植条件的前提下,采用1m2小块状清理杂草,堆沤增肥及穴状整地;尽量保持山谷、山顶、陡坡区域和防火林带的原生植被,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

3.3.3 自然分散式斑块混交

采用两年生以上的较大种植苗,以5~10株近自然式配置“小群落,大混交”[11],按不同树种、混交比例和方法营造复层森林小群落,合理配置主要建群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群丛种植互利共生树种等形成地带性特殊森林小气候,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3.3.4 养护及抚育

根据不同改造模式,实施3个月水、肥养护和“3年5次”抚育、管护措施。除草、扩穴、松土、培土、补苗、扶正、追肥和修枝、间伐等措施改善林木的土壤养分及光、热、水资源竞争,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同时做好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和防火护林等工作。

3.3.5 辅助工程及环保措施

围绕公园建设、森林防火等布局采伐及营林作业道,加强防火林带、防火设施等。修建作业道及时利用采伐剩余枝叶覆盖坡面或撒播狗芽根、狗尾草种籽等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较陡区域栽植常绿花景类攀缘植进行防护,利用排水沟和林地内森林植被及采伐剩余枝叶建立防护层,分级截流,减少水土流失;基肥尽量采用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半环状沟埋施法抚育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避免环境和水源污染。

4 建设成效

2018年实施64.6hm2低效林改造,森林质效提升效果良好。2019年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印发了《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光明区2019-2020年低效林改造工程项目总概算的批复》(深光发改〔2020]341号);项目投资3102.42万元,实施低效林改造面积195.9hm2;采伐桉树、相思约12.5万株,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约21.2万株,实施养护及“3年5次”抚育、管护措施。项目建设新增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等建群树13.5万株、生态景观树5.5万株、园景树0.7万株;新增森林防火巡护道、步道22.7km,森林消防蓄水桶14个。

随树木生长壮大,林分结构逐渐优化,景观树逐步显现花、叶效果;森林的季相变化将形成具有地带性的森林生态风景林,以多样性的城市森林景观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以优雅舒适环境给人智慧启迪,将增强居民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数;森林防火系统渐趋于完善,进一步提升森林防火功能;调整树种结构,增加阔叶混交林0.02万hm2,混交比例由30.6%提高到36.1%;树种渐显丰富,林分优化将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森林健康,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 讨论

项目建设依托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结合规划以局部改造、近自然小群落大混交方式整体优化林分结构,增加乡土阔叶树种和景观树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连通性,构建森林群落结构稳定、多层次、多色彩城市生态风景林,提升森林质效。逐渐把城镇与森林过渡带的荔枝(龙眼)改造引导为近自然的森林景观;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让市民走进森林、亲近自然;以智慧林业规划建设生态科普教育设施,公园作为生态文化载体,“互联网+”为导向宣传,获取市民意见和支持,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光明树种景观
遇见光明
景观别墅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火山塑造景观
树种的志向
黑暗中的光明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树种的志向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