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2023-01-06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究型高水平基础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丁奎岭

案由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2018年起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但是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与优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组织力度不够。高校的基础研究早期以自由探索式、兴趣导向、纯学理性的研究为主。虽然兴趣驱动下的自由探索确实能够带来基础研究领域的某些突破,但是当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或支撑探索的大科学计划却是需要有组织地开展。比如深空、深地、深海等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研究,无一例外都需要有组织的大科学项目为依托。

二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保障投入尚需加强。近些年高校获得的科研投入快速增长,但面向基础研究、明确支持自由探索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中央本级财政基础研究支出增长达15.3%,但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增长较少,比如教育部对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的投入没增反降。

三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仍需加快提升。根据统计,2020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人员占比仅有8.2%。最优秀青年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的氛围及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尚待加强。

建议

建议国家相关部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要“有”,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应从纯自由探索的模式向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国家战略需求上转变,要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同时,当前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已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高校应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评价等方式,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开学科边界,深化学科间跨界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

二是要“稳”,对于高水平研究大学基础研究投入要稳定。建议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即稳投入也稳增长。同时,建议教育部在保持“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方案,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支持,这是让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能够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稳得住的基础,引导前沿科学中心汇聚人才,发起、凝练大科学计划,聚焦“0到1”的原创研究和颠覆性前沿技术探索,建成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

三是要“兴”,加快建设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引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的引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本刊特约专稿)

猜你喜欢

研究型高水平基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