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3-01-06王丽聪张庆堂计建洪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仪器考核思政

王丽聪 张庆堂 胡 娜 计建洪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环材系 江苏 江阴 214405)

0 引言

科技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当前国家间的科技实力竞争日益激烈,但我国还存在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如半导体、芯片、高精尖仪器等,与世界顶尖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该领域涉及的技术与仪器分析课程紧密相关。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仪器分析课程开展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点的传输,还要加强思政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将爱国主义、马克思哲学、生态文明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使教学与思政有机融合,达到1+1>2的教育成果。

1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1 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脱节

仪器分析属于化学专业必修课,涉猎的大型仪器较多、分析方法多样、应用性较强,以往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看,然后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学生因没有亲自参与,很难充分掌握各类仪器的名称、作用等,尤其是看到许多国外牌子的大型仪器,只是惊叹于它的价格高昂,却无法深入理解此类设备背后的意义,尤其无法理解国内一些大型仪器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难以体会科学家前辈们为了研制这些化学仪器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学不到他们身上高尚的品德与奉献精神,也很难将仪器知识与国家发展、人民服务等方面联系起来,转化为课程学习的内生动力。长期以来,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脱节问题始终存在,甚至会使学生因无法理解该门课程的教育意义而失去学习兴趣。

1.2 教学模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没有对师德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部分教师的师德缺失,未能在教学期间将科学精神、道德、情怀等充分展现出来。此外,在长期重视基础教学、轻视专业教学的理念影响下,师生对实验类课程的重视度较低,许多院校出现学生理论基础良好但实践能力低下等问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在化学实验开展中,以验证类为主,创新和设计类实验较少,加上受到经费、教学场地等因素限制,仪器设备更新缓慢,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差距逐渐拉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

2 仪器分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

该学科教学过程可分为备课、教学和评价三个阶段。在各阶段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在无形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前明确思政目标,课中挖掘并渗透思政元素,课后通过思政考核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等精神品质,具体措施如下。

2.1 备课阶段,明确思政目标

仪器分析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检测知识与方法服务社会。教师在备课阶段应明确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与思政,以“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全过程,使教学和思政融会贯通,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为正式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例如,在理论教学中,仪器原理介绍方面可挖掘榜样力量、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仪器应用方面可挖掘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类的思政元素,结合社会热点,如“毒奶粉”“环境污染”“镉大米”等等,明确培养检测工作者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再如,开展实训教学中,学生操作练习阶段可挖掘合作精神、绿色环保等思政元素;撰写实验报告时,可挖掘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等元素,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创新优化,将线上互动、现场问答、课堂反馈等引入课堂,并将核心价值观的精华渗透到教学之中,由知识层面上升到思政层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思政教育,感受到化学中的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学与思政联合育人的成果[2]。

2.2 教学阶段,纳入思政元素

该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从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中发现与思政的融合点,巧妙的将爱国主义、马克思哲学、生态文明等元素融入其中,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协同育人功效。

1.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化学教师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在厚植爱国情怀方面下功夫,使爱国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在仪器分析的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努力传承爱国精神,引导新一代青年创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知识点教学中。例如,国内氢化物-原子荧光制造技术世界领先,充分展现出国内科研人员能够根据国家重大需求,持之以恒、自主科研与创新精神。在学习原子荧光光谱仪知识时,教师便可讲解国内科研人员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再结合最近几年遭遇的新冠疫情,我国医疗工作者为战胜病魔做出的杰出贡献等,使学生的民族自信、责任感得到充分激发;

2.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教师可引入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案例,对获奖者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方面的突出进展进行表彰,以超高分辨率确定溶液中的分子结构,为生理医学、生物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一案例的引入不但使学生了解到前沿技术,还在无形中引入了马克思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理,以仪器设备为载体,透过物质表象探寻内部结构与本质,反之还可通过物质内部结构本质探寻物质的表象,使学生学会站在哲学角度探究化学问题,了解事物本质与表象间的深层联系;

3.融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主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要求人类经济活动要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往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工业“三废”更是严重威胁了全球的自然环境,要想改善现状,必须先要知道“三废”是什么?有多少?才可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该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仪器技术的支持。例如,在学习色谱法测定环境内氟氯烃类气体时,便可引入生态文明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了创建绿色化学课堂,与传统化学分析相比,当前仪器分析方法中尽量减少试剂的用量。在基础试验中,针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改进。例如,在紫外光谱教学中,将“苯酚紫外光谱定量测定”变为“酪氨酸、色氨酸与苯丙氨酸的紫外光谱分析”,在后续实验教学中,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时也要考虑到方案中药品剂量、毒性以及废液集中回收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守护美丽家园的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3]。

2.3 评价阶段,实施思政考核

在课堂教学完毕后还应注重评价阶段的思政渗透,可创建思政考核制度,为教师参与课程思政育人提供更多便利,强化课程思政功能,促进课程思政有序实施。一方面,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点对课程思政的落实、与知识结合程度进行评价,将课程思政成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之一,针对课程与思政融合业绩突出的教师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职称评定优先权等与教师利益相关的奖励。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考核内容,检验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程度。例如,在仪器分析考核中,可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维度与内容,思政考核占比30%,包括实验态度、团队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可为学生隐性学习成果评价提供便利。

3 仪器分析课程中思政建设的实例分析

3.1 明确实验目的

以微量元素锌含量的测定教学为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并明确实验目的。一是要求了解光谱法的实验原理;二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三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前毛发样品处理方式;四是利用光谱仪对自己头发内锌含量进行测量。通过上述目的的确定,不但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将其应用到学习、科研之中,鼓励学生能够选择最佳方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2 借助历史引出实验原理

教师可借助原子吸收光谱发展史,为学生介绍实验原理,使学生在掌握该项技术发展历史的同时,理解其属于暗线检测的有效方法。1802年,五郎斯顿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光谱内带有暗线。1859年,柯西荷夫在研究碱金属火焰光谱期间,发现钠蒸汽发出的光通过低温钠蒸汽时会被吸收,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内位置相同的原则,确定太阳连续光谱内存在暗线,主要因太阳外层大气圈内带有钠原子,可对太阳光谱中钠辐射进行吸收,由此产生暗线,到了1959年,电热技术正式产生。学生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史学习,逐步掀开神秘的面纱,了解实验原理后,对光谱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3.3 带着问题开展实验

本实验中需要对毛发样品进行预处理,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同样可借助历史事件引出问题,即围绕“光绪是否是中毒而亡?”进行实验。通过对光绪发样、骨骼发样进行测定,发现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毛发根部不存在砷,但在胃部周围骨骼内却发现超过人体致死量200倍的砷,可见他的确是中毒而亡。由此可见,依靠现代科学可对历史事件进行证实。通过该事件的讲解使学生日后走向法医学、质检、刑侦等岗位时,能够掌握一个重要的取样知识,即个体、取样位置、时间先后的不同均会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学生对此感到十分新奇,十分想了解自己毛发内的微量元素,并兴致勃勃的参与到后续实验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好毛发样品处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先选取样品,将其洗涤干燥后称重,湿法消解后定容,学生在明确流程后十分积极的提取自己发样,在实验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该环节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和提升。样品检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教师应加入安全元素,传授学生安全知识,并强调在科研期间遇到危险时应冷静沉着,针对原子蒸汽防护、乙炔块安全使用等内容细致讲解。任何学习和生活活动都要保障安全,在仪器操作期间,教师应对乙炔气瓶的特征性进行讲解,并在安全教育中加入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等思政教育内容[4]。

3.4 实验结果讨论

该环节教师对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对比,采集最近5年的数据信息,采集对象中包括学生的师哥师姐、本年级学生,甚至还有学生的舍友等,引导学生意识到锌含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并在课后主动延展学习。教师从众多样本中选出两位毛发具有代表性的个例,A同学烫发,B同学熬夜。A同学检测的是烫染过的毛发,结果显示锌含量为74.5ug·g-1,无法将其真实身体情况展示出来。因为人体毛发生长速度为每月1.6cm,他需要在一个月后重新检查,那时所得结果才可体现出真实的健康状态。B同学的检测结果仍然不乐观,只有136.8ug·g-1,该结果为其身体状态的真实反映。此时,教师为班级学生留下悬念,要求大家课下自行查阅文献,为熬夜同学提供指导,此举不但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还可增进学生间的情谊,使其带着“帮助他人”的目的学习科学知识,从而积极踊跃的查阅资料,增强集体荣誉感。

3.5 考核评价

在实验教学完毕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制定过程考核机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高素质人才。该项考核注重师生的“教”和“学”全过程的状态的总结和反思,形成科学全面的过程考核机制,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学习态度。考核项目、内容与分值如下:对学生有无迟到进行考勤,分值5分;在课堂预习检查模块,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分;在实验操作规范方面,评价学生仪器操作正确性、样品配制规范性,总分30分;考核实验数据记录准确性,分值25分;考核文字撰写表达能力,分值25分;考核学生的实验卫生习惯,分值5分。经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施,学生更加期待每一次实验教学,教师收到学生课后关于实验细节的问题反馈频率增加,所提问题从原本的仪器原理开始朝着仪器构造、方法创新等方面拓展。经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且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从整体上看,思政与教育联合育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5]。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化学教学体系中,仪器分析作为必修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专业自信。对此,教师应注重该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马克思哲学、生态环保等内容巧妙的融合课堂教学中。在实验教学中,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借助历史引出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实验,最后进行实验结果讨论与考核评价,并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全过程,真正实现思政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达成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仪器考核思政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