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

2023-01-06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土建类政体专业课程

房 伟 罗 皎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0 引言

要想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发现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痛点并加以改进,确保学科教学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的发展观点。此后,教育部也指出,课程思政、网络思政等是教师应重点关注与解决的课题。为顺应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出发,对专业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进行反思,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效性的提升。

1 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需要确保其内容与大政方针、政治理想等的一致性,因此,这里所指的方向性与课程思政政治性同义。就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而言,相关课程教学应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课程思政体系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导,并坚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方向。

1.2 时代性原则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的。由于不同阶段时代发展特点不同,时代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特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高职教育就是在中国经济、政治等不断进步背景下诞生的教育产物。因此,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开展具有较高的时代性特征。基于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时代性原则是必需的,即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等的构建必须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同时能够被学生和国家、民族所接受。

1.3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的一种。与整体性原则相同,系统性原则也是将系统整体目标作为基准,通过对系统中各子系统关系的调节增强系统合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新教育环境下一种较为开放的教育系统,其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组织结构与技术方面,还包括管理、心理等的诸多因素。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也不仅仅是个体的独立行为,更多的是经过教育系统专业化处理所表现出来的组织行为。结合系统论的研究结果,现阶段的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必须从多种角度对课程思政体系的群体活动规律等进行探讨,从而构建一个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进的教育系统。

1.4 逻辑性原则

逻辑是理论发展与应用的根本,同时也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主要依据。基于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不能直接对人们固有的理想化观念进行经验转化,必须以经验知识为基础,从而确保知识经验与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双高”改革背景下,不论是土建类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学科教学,都需要对课程思政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坚持逻辑性原则是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即只有建立具有逻辑性的课程市政体系,才能够确保新理念、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与土建类人才培养规律相符合。

2 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策略

2.1 明确分工,促进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协同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仅仅依靠某一门课程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学科合力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换句话说,要想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融入协同育人发展理念,就需要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确保各课程有明确的分工,并强化各课程的联动,从而激发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

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程独立性较强,土建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这并不利于思政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理解为多学科共同承担思政育人的教学任务。但这里所说的共同承担,并不是所有学科融合在一起,即不能将非思政类课程置于其中,浑水摸鱼。基于此,土建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对德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其次,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挖掘各学科教学潜藏的思政教学元素,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途径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形成素材库,确保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重组。以土建类专业课桥梁工程中桥梁的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在介绍拱桥时,教师可为学生列举国内的卢沟桥、赵州桥等代表性建筑,并为学生分享其背后的故事;在讲解钢构桥时,教师可以世界上最高的连续钢构桥红河大桥以及闻名世界的港珠澳大桥为例,结合不同桥梁构建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代表的里程碑含义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桥梁建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民族自信等的提升。

最后,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对于学生价值形成的引导较少,甚至部分土建类专业教师认为该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上述想法与做法是十分片面的。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促进德育并修,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因此,作为专业教师,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输意外,还要挖掘更多的能够对学生精神品质等产生影响的教学素材。

2.2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双高”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但这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据主体地位的现状产生影响。那么如何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吸收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成为各专业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首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不仅应该熟悉思政课程的理论内容,还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因此,教师可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与教研室等相关人员保持沟通交流,对不同阶段土建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应该建立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进行商讨。与此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如慕课等其他高校土建类专业优秀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吸收更多的课程思政构建经验。

其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专业案例分析对土建类学生的工作环境及未来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剖析。例如,在为该专业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2015年深圳发生的1220重大滑坡事故作为问题导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该事件相关视频,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该事件的始末与事故的最终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让学生思考造成上述事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此时,学生可能会给出施工现场作业秩序混乱、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原因。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恪尽职守及建立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政教学内容,也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被学生接受。

2.3 重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凸显全过程育人

教师思想水平是影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有效性的主要元素。“双高”改革背景下,教师本人应具备较高的思政水平,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强化思政政治理论的学习,为了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同时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能力,在教研活动中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教学专题研讨会,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等进行交流。就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来说,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需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与课程特色,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环节,增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播更多的社会主义正能量。以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建筑防水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例,在很多学生看来,防水工作是很多建筑施工项目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且有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多数建筑物都存在渗漏问题,但大国工匠杜天刚老师所参与构建的上千防渗工程均没有返修情况。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杜天刚老师并没有较高的文凭,为什么总能够在根源上杜绝问题的出现?通过此案例的分析,学生更能够领悟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其对于防水施工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

2.4 多途径开展专业实践课,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的规范化教育

就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发展体制而言,土建类专业实践课通常包括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不可否认,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锻炼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实践课开展形式化现象严重,且教师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进行情感体验的机会较少。基于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专业实践课,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任务中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工作角色的体验促进其形成敬业爱岗的良好品质。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充分发挥权威与联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由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及校外实训等提供支持,丰富学生的岗位体验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加规范。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从而促成双方共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科特点的把握及育人价值的展现有积极作用。为实现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坚持全过程育人的教学观念,并通过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等途径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土建类政体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亚里士多德理想政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基于CAD三维设计的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及实践
土建类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