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2023-01-06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化人才

毕 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毕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农业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调研等方法,对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现状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教育结合地方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特色,明确培养对象的需求,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多途径培养人才,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

2018年-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内容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富民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多元化开发农业功能,从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缩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产业兴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人力资本开发是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才能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启动了“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计划通过五年时间的培养,形成具有较高学历的百万名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到:不但对本土人才要大力培养,对城市人才还要引导下乡,共同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此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结合地方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特色,充分了解培养对象在完成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需求,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多途径培养人才,使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有所提高,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1]。

一、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现状概述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需要大量专门的从业人员。但目前的现状是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年轻人纷纷涌向城市,从事的都是第二、第三产业,导致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基本都是老年人,生产力不足,专业性不够,生产效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国的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且以女性为主,学历一般为高中以下,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业务能力总体不足,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不会或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更谈不上进行农业生产现代化创新,对当前国家形势政策的新要求不能积极响应,对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不能有效实施。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的农产品生产仍停留在第一产业,缺乏精深加工,大多数农民群众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既不能有效应用精深加工技术,也无法对现代农业经营实现有效管理。大部分的基层干部都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工作中大都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缺乏系统化的长远规划,不能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发展谋划。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能力,难以有效地将新兴的产品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进行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及时加强农业现代化人才的培育[ 2]。

目前很多大学都有涉农专业,但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宁愿丢掉专业留在大城市发展,也不愿意深入基层发展专业。同时,涉农专业主要立足于农业生产进行人才培养,在现代农业向一二三产业综合化发展新态势下,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人才培养不足[3],导致农业现代化人才缺口较大。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培养一批有创造力,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的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保障。在农业现代发展进程中,创新型、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首当其冲的重点工作。

通过总结国际经验,发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才[4]。面对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基础、新条件,在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需要不断夯实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服务基础,逐步完善乡村发展的基础要素,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质量服务。我国现代农业正处于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专业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根据调研,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缺少以下方面的人才:

(一)现代农业高层次管理类人才短缺

农业现代化管理人才需要能够服务农业生产全过程,能够提供各种服务给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基层管理事务繁多,很多都是一人多岗、一人承担多种职责,缺乏有效管理。农业管理人才更多是跨行引进来,对现代农业发展理解不足,使得管理过程中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二)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人才短缺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粮食安全上要想拥有自主权,必须保证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人才年龄普遍偏大,80后占比较少,且独立研发经验不足,特、优农业产业研发人员也较少。在人才结构上,我国专门从事农业的技术人才大约有67%是正高级,但在生物种业、低碳农业、智能农业等前沿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一流的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5]。

(三)现代农业生产专业技能人才短缺

目前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等方面人才缺口很大,在基层的农业作物生产者仍以基层农民为主,农耕方式也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农业从业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能有效的吸收和应用,不能高效的进行智能操作。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缺乏科学性,盲目操作不但会影响作物的生产质量,还对乡村生态振兴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大多数农业生产仍旧采用小户型的生产模式,缺乏规模化的生产和种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现代农业营销专业人才短缺

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建设大量的扶贫爱心助农服务平台,加大了对农村农副产品的帮扶力度;电商企业也加强了线上销售市场及渠道的开发,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一批优秀的“带货者”,通过互联网将农产品推出去。而现实中很多农民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法进行直播,或者是在直播的过程中出现“翻车”、邮寄出现产品问题不能妥善解决被投诉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在“互联网+农产品”盛行的背景下,需要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培养一批懂得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策划组织并完成农产品物流、电商运营的综合型人才,帮助当地的农产品提升销售效率,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持续建设农业现代化[6]56。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总量大、类型丰富,针对农村现有管理和生产人员层次差距大、专业能力不足等特点,如何有效培养及优化配置是人才工作的关键。建议一方面对乡村现有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知识的普及,分类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专业化教育,更新知识,提升素养,帮助农民就业增收,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乡村管理干部,将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推行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等系列政策,实施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将新型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实行成人化继续教育,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现代化模式生产[6]57。高职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在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中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拓宽招生途径,丰富培养层次

充分调研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根据乡村产业特色确定招生专业,以本地愿意服务农业的生源为主,面向农村基层的农民、基层干部、无业人员等人员,适当放宽年龄、学历等条件的限制,结合政府组织部门推荐录取的方式,通过学历教育或短期职业培训,与地方政府联合定向招生、分层培养,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实用型、学分制”,以培养其创新思维、清晰的工作思路、果断的办事能力为目标,增强其法制、民主意识,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使党的惠农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调研当地的产业需求,结合产业生产和管理特色,培养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培养对象的年龄、背景差异较大,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较突出。虽然有学习需求,但因工作原因很难达到学历培养要求,而短期培训又无法满足学习需求。将短期职业培训纳入专业学历教育体系,实行分项学分培训。通过分段式、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构建基本技能必修、专业技能模块化选修、“1+X”证书自行考取、学分置换的培养模式,以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作为学业作品的方式,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二)明确培养对象,重构课程体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侧重于培养种植和养殖技术人才,缺乏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理论学习时间过长, 实践课程较少, 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低, 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所需的人才类型存在差异。

经过调研发现,来自于农业一线的培养对象,不管是学历培养的一村多名大学生,还是短期培训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在学习过程中都提出希望能加强管理和经济方面的内容,更好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尤其是一村多名大学生,很多都是村两委成员,具有双重身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其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社会视野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对现代化农业产业中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逐步形成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乡村振兴专业群”,融入多学科,跨专业培养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做支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在校内进行创业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设计;在学生毕业后,也要做好相关的后续跟踪服务,帮助学生了解政策,更新技术,能够通过创新创业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强化思政教育,培养乡土情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涉农专业毕业生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为了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对涉农专业的统招生的培养除了要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还要着重于“三农”意识的培养,突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认同感、时代使命责任感的教育,做好课程思政,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具有乡土情怀、能够扎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习总书记曾说: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人才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深入农业一线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输送人才。

[1]蔡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武威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轻纺,2022(2) :59-61.

[2]卢欣永,宋金凤,陈聪,张元针,沈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2(3) :160-162.

[3]周德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21(12) :32-33.

[4]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国外如何开发农业实用人才[J].中国人才,2013,433(13):56-57.

[5]孙月,周旭,刘志斌.新常态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1(3):89-92.

[6]李荣.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才培育的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10):56-57.

On Way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i Y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We must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Talents are the key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clarify the needs of training objects, train talents in multiple way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in order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719.21

A

1672-1047(2022)03-002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3.06

2022-05-16

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以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ZJGA201913);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NCCJ2021082);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构建‘服务乡村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21B3042102)。

毕宇,女,湖北浠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农产品加工。

[责任编辑:秦春娥]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现代化人才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人才云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