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2023-01-05柏自芳

今天 2022年24期
关键词:乘法探究数学

柏自芳

(陇南市成县西关小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新时代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自己专业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并通过互动、探索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强化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认识与习惯。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促进数学教学,升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

1.运用互动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互动式教学是最容易激活学生各个感官,以及接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只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就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升,发展才能更高、更有效,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隐性能力的形成。

1.1 在互动中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设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问,敢问,愿问,同时也能使所问有所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由于性格的原因,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知识都是惜字如金,更不要说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课堂气氛不但会显得过于严肃,死气沉沉,学生对于教师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根本不敢质疑,发问,使课堂问题得不到深入的解决。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师没有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学生在教师严肃的教学语言中,过程中,态度中不敢发言,学习压力倍增。不但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得不到培养。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保持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并在课堂上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鼓励、引导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不但能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2 积极创建互动式课堂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在教学中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联接,创建互动式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与教学互动,进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成绩与升学,教师灌输式教学的痕迹非常明显,不但抑制了学生兴趣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实现学生可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任务式的、冷冰冰的灌输,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搭建与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桥梁,从而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发展的、动态的状态,实现教与学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

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明白了什么是乘法,也认识了乘号,会读也写会乘法算式。但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乘法要比加法方法快呢,不是结果一样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只进行讲解,恐怕让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得费一些精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是一组,教师一个人是一组。然后出几道相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给学生教会乘法的算式,让学生结合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师运用加法按步骤计算,看学生用乘法算得快,还是教师用加法算得快。结果肯定是学生快。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乘法与加法的区别,连老师都算不过你们,说明乘法计算又快,又准确,是不是?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但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乘法以及乘法口诀,乘法计算的好处,还由于教师与学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提升与养成。

2.运用课前导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导入在教学中的运用,既能更好地唤醒学生、鼓舞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意识,增强课堂的代入感,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了保证课堂效率,灵活导入,促进教学。

2.1 设疑导入,激发探究欲

在导入中进行设疑,能激发学生本来的探究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充满好奇地进入课堂学习,获得理想的,高效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导入环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导入环节,要挖掘教材,结合课堂内容,精心设计疑问式导入,激发学生探究,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的。

比如,在《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的导入时,教师结合生活给学生设计一个疑问式的导入:我今天早上给我5岁的孩子出了一道题,我说他如果今天表现好,我给他奖励一个长方形的玩具。我给他三个选项,让他自己选,如0.3米、0.30米、0.300米。儿子高兴地说,“如果我听话,我要0.300米的。”我偷偷笑了,心里想,小样儿?同学们,你们说说,我为什么笑?如果想知道答案,跟着我走进这节课的内容,你会找到答案,并且到时候也会“坏”心一笑的。这种有趣的设疑式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在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为了找到答案,充满好奇,不断探索,最终获得理想的学习结果。如此,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与学习意识,升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2 以趣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掌握的一项教学技巧,就如何打造有趣的课堂,把学生吸引住,因为小学生年龄的关系,他们喜欢有趣的、新颖的事物,也只有有趣、新颖,学生不怎么常见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导入环节,教师一定要以趣为主,以此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联想,激励学生探索,激活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带着高涨的情绪,全身的智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投入学习,为一堂课教学的成功铺好路,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比如,在“比例尺”教学前,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世界地图,并用特写镜头,让学生看看我们中国的面积。有的学生感叹,我们的中国这么小呀,不是听大人说中国土地面积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吗?这时教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的美国、英国等,他们的土地面积都很小,都没有中国的大,似乎都能一眼望到边。为了强化学生认识上的冲击感,教师又给学生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学生大多看到是拇指肚大的一点点,甚至有的只是一个小点。这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运用。这样的导入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趣,神奇,更能调动他们学习课堂内容——“比例尺”的热情,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转变学习观念,倡导学生自学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就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潜能得到发展。

3.1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能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规划课堂,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结合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创新性,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把课堂所学融入其中,灵活运用;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结合内容给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体验知识,全面理解课堂知识,收获学习的乐趣。教师不要小看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行为、态度,能力、习惯,它是一切学习能力之中最宝贵,最有效的。

3.2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疑”是探究的引子,也是学生不断深入学习,获得知识的途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的质疑让自己的难堪。知识是无穷尽的,学无止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堂内容进行质疑,提出新颖的思考与解题思路。哪怕教师当时回答不上来了,也要鼓励学生,并要在课下与学生的一起通过一些手段,资料、做调查等,把问题解决掉。教师只有用这种态度,才能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式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得到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智慧,态度、价值观达到高度的统一,既提升教学效率,也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一些适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环境,运用探究、互动、自主学习等方式,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乘法探究数学
算乘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