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中论病

2023-01-05徐兆辉

光明中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脾阳节律脏腑

徐兆辉

何为中气?中气即为脾胃之气,脾胃为中气之本,分和而已,其实一也[1,2]。在临床诊疗中发现,中气除了熟知的人体化生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生化之源外,中气与全身脏腑功能、气机运行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人体代谢节律调控、气机运行调控作用,对骨科退行性疾病、代谢类疾病的治疗具有参考意义。结合文献,下面从“中”阐释中气的作用及从“中”论治相关疾病的方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认识中气

1.1 中为人体生化之所天地之中为土,而也只有土才能化生万物;如,《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素问·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荀子·天论》:“天地合而万物生”。应之于人,天地之中为脾胃,吸入外界之清气,摄入地之水和食物,“天地合气”“氤氲变化”,则气血津液化生矣[3]。

1.2 中的特质 感交通和阴平阳秘名曰平人,而阴阳怎么能够阴平阳秘呢?《咸卦·象辞》讲:“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实际上阴阳相对,有“中”才分阴阳,因为“中”,阴阳才会相互感应,进而相互趋近,出现交接、互通、相和,发生氤氲变化。没有“中”的阴阳就是孤阴、独阳,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3 中气为全身气机的枢轴人体和自然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表现为气机的不断运动变化,运动的原动力是什么?古中医运用五行理论作为基础、重要的说理工具来解释运动变化,并逐渐形成了“中控四方”的五行模式,认为五行之土为运动变化的枢轴,成就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4]。据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在这其中:一、二、三、四、五分别对应水、火、木、金、土的生数,这里每一个加土的生数“五”而变成了:六、七、八、九、十,分别对应水、火、木、金、土的成数,故水、火、木、金四象实则是土气升降变化之不同阶段[5-7]。土数为五,居中央,为五行气机之核心,有序运动变化之主导[7]: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一得五而六, 则水成居下;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二得五而七,则火成居上;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得五而八,则木成居左;地四生金, 天九成之;四得五而九,则金成居右。故四象之位,非土不立,四象之生,非土不成,没有土的核心主导作用,四象的有序运动,就无法完成。犹如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都是围绕太阳运动,太阳的能量是整个太阳系运动的原始、核心动力;中气亦是人体运动变化的核心动力,简而言之,中气即人体之枢轴。

1.4 中气是人体脏腑秩序 节律的调定者脏腑的升降出入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五行形象地概括了脏腑的功能活动,其阴阳运动是高度有序的系统。人体脏腑秩序、节律是由谁决定呢?脾胃居中焦,是五脏之核心,脾胃旋转之枢则在中气,中气健运是维持秩序节律的核心,中气轮转,则五脏气机升降有序,脏腑内外出入有制,阴阳复位,患病者自愈,不病者延年益寿。现代科学证明,物质的系统运动核心是其有序的基础,一切系统的有序运动,没有核心也就失去了系统自身的调控与稳定[7,8]。中气规律地升降出入才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人体脏腑秩序、节律的调定者。

2 中气运动的模型

气将五脏六腑连结为一个相互联系作用的整体,使得人体脏腑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和能量交换,能量、信息围绕“中”在时间和空间内波动,并不断接近于“中”的状态;但“中”的状态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生理、病理方面亦是不同的,“中”的时空位置决定了进化、生长、调控、衰老、死亡。

脾胃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脾胃之气升降为中气转枢的体现,有此转枢,方有彼升降,因而才有水火相济,燥湿调停,阴阳相生。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就有论述:“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9],进而带动肝升肺降,激活全身气机。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0]广而论之,脏腑又表里相应,十二经气皆相对于中气之轴按节律升降运动、循环无端。如:“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人体的生理为中气像轮轴一样旋转于内,十二经气像轮圈一样升降运转于外;病理就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轮轴的位置决定了整个轮子的位置,轮轴的转动节律决定了轮的转动速度和节律。中气除了有转运不灵的情况,还有不在其位的病理;中气之善运也,必安核心之位,必守一定之节律。

3 从中论病

在临床中还会遇到软骨退化性疾病、代谢类疾病,如膝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肥胖、高血糖、高脂血症、痛风等,主要表现为人体物质转化失常,或分解过多合成不足,或存量过多、排泄不足。《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饮食入胃,人体怎么调节有多少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有多少化糟粕下输于大肠,这些是由谁决定的呢?是脏腑机能不足不能代谢转化物质,还是机体阈值改变,脏腑“收支”标准发生变化呢?脾主运化是脾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从饮食入胃开始,腐熟消化—代谢输布—排泄转化等多个阶段,含有“运”和 “化”2种功能。“运”主要指对饮食水谷的腐熟消化,“化”是水谷腐熟消化后,进一步代谢输布到全身各处被机体利用的过程,完整的脾主运化功能应包括腐熟、消化、吸收、输布及转化等5个方面,这5个方面相辅相成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守恒的基础核心。现代研究多集中在脾运化功能失常,脾气不能“游溢”和“布散”,导致饮入于胃的营养物质不能转化成精气,糖分、血尿酸和脂肪在体内留滞,引起血糖、血尿酸和血脂的升高,造成糖尿病、痛风、肥胖和脂肪肝等病变。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主运化失常可以很好地解释现代生活营养物质输入过量、运动消耗少导致的代谢综合征;但这很难解释一部分患者通过严格饮食调节、运动治疗仍然疗效较差,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代谢类疾病这么容易反复[11]。生理情况下,人体的生成和消耗保持动态的平衡,使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必须依靠精准的节律调控和细胞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和转化[12,13]。在这一过程中,中气是维持平衡的中心和关键[14],若中气的节律调控和升降出入失调就会打破人体机体的动态平衡,则会表现出机体的功能失调引起相应的疾病[15],而通过节律调控和恢复中气正常的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来治疗相关疾病,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总之,脾胃之气对立统一于“中气”,中气的气机运动,与全身脏腑气机、营卫运行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通过以上关于中的论述,提出了中气为人体节律调控、盛衰调定之本;中气衰退,使土枢移位、运转失常是病所由生。因此,“中”不离位,履端于始,序则不愆;“气”用周流,生化无穷,升降浮沉,允执厥中;可以为这类难治性疾病提供一个治疗思路。

4 执中治病

4.1 温脾阳《伤寒杂病论》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中纠正阳虚水停的机关在哪里?仲景给出的治法:“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大气一转就是指温脾阳—脾阳主升,用附片温阳,麻黄桂枝细辛升阳;阳升则阴降,中气之轴复转,周身气机得畅,荣卫、水饮各行其道,诸症得愈[16]。不行水而水行,不利脉而荣卫通;充分证明了脾阳对中气轮转的推动作用。

4.2 补脾气《伤寒杂病论》中有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丸。何为建中?建立中气,阴阳自和、营卫得调之法。甘入脾,小建中汤中胶饴、大枣、甘草之甘,建立中焦之营气,令腹痛渐愈。理中丸用甘补之人参、白术、甘草,补脾气调中;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干姜之辛,以温胃散寒。脾之动始于中气,人参、白术、炙甘草所以守中州,中州得建,阴阳自和,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受气也,此理中之旨也[17]。诸药相合,以使中气建立,复归其位,其运流转,阴阳得以相和,寒得以散,血脉不滞,则诸证自愈。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18]中论述:调和阴阳、调营卫,为什么必以建中为先?营卫源于水谷,出于中焦,赖于脾胃为之转输,脾胃者谓之中,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4.3 用风药补中升阳李东垣著《脾胃论》,用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葛根等升阳风药,风药味薄,升发以伸阳气,则阴气不病,阳气生矣,故病即瘥。又,寒湿难清,则风药平之,风助阳而寒湿可去,治之奈何?在上者宜下,在下者宜上,阳气虚则不能上升,而脾胃之气下流,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以辛甘温之剂,补中升阳,以甘寒泻火。

4.4 补中调气以促轮转脾喜燥恶湿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清阳难升,胃喜湿恶燥主降浊,燥则升降反作,人之病生,多由于此,是故,治病首在中气。如何恢复升降,黄元御《四圣心源》补中调气以促轮转[9]:①崇阳补土:“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②调气轮转,升降复常:“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周回……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总之,执中治病,重在脾气、脾阳。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犹如拨云见日,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脾阳健运,精气运行,升降浮沉,次序井然。如何治病,执中而已。

猜你喜欢

脾阳节律脏腑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气促又咳嗽 专家有妙招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脚板上的四大强身穴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调治苦夏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