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策略

2023-01-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粒麦种创新性

程 魁

(广东人参果科技研究院石林分院,云南昆明 652200)

0 引言

小麦育种可以让大穗大粒小麦得到培育。大穗大粒小麦的培育方法包括:低茎麦种的基因突变、低茎麦种的定向培育、大穗麦种和大粒麦种的杂交、易倒伏大穗大粒麦种的选取、易倒伏大穗大粒麦种和新型低茎麦种的杂交以及新型抗倒伏大穗大粒麦种的选取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小麦育种能够符合人们的食用需求,有利于社会基础产业稳定发展与提升。

1 小麦育种创新性研究的意义

1.1 丰富现有小麦种类

小麦的种类一方面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类的创新性培育方法[1]。通过小麦育种创新性研究,能够增加现有的小麦品种类别,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使小麦品种能够向着农业作物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病虫害问题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病虫害的种类和影响程度是相关育种技术人员必须了解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力求培养出抗病性较好的小麦,让小麦能够在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抵御病虫的侵害,同时保证原有的小麦产量和品质。

1.2 增强小麦作物质量

不同的小麦品种的食用口感和对微量元素的获取能力各不相同[2]。通过对小麦育种创新性研究,能够增强特定小麦的质量,保证人们食用的小麦品种富含各种营养元素,满足人们身体健康需求。

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小麦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让复杂多变的气候成为可控制的创新变量。气候变化会使农业产生不稳定性的概率大大增加,导致产量波动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小麦的产量将下降37%左右。要让新的小麦品种具有广适性,这样能降低栽种条件方面的标准,让小麦的生产农艺变得简单化、便捷化,能够满足大部分农户对小麦的种植要求。小麦育种朝着大穗大粒小麦的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1.3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衣食住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中饮食是人们生活所必需[3]。小麦是人们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对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能够满足人体营养均衡的基本要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的生活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的质量。小麦的品质影响着人们的食用口感,通过小麦品种的创新,可以让大穗大粒小麦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小麦育种创新性的整体特征

小麦创新性品种为大穗大粒小麦。这种种子的特征在于大穗大粒小麦的成熟状态,能够满足质量和体量的改变,这种培育方法更具经济价值,能够为社会培育出更加优质的小麦品种,能够让农业从业人员投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产量[4]。

3 小麦育种创新性研究的策略

3.1 小麦育种创新流程

小麦育种的流程必须要做到科学、客观,符合小麦育种整体计划和设计标准。

在小麦品质、性状、抗病性及抗逆性研究的过程中,要选择大穗大粒小麦优良的品种,符合客观的生产条件。因为在实际种植的环境中,很难会有一种小麦具备全部的优良特点,而大部分只能够保持1~2种主要的性状特点。需要让种植人员保持周围种植环境的稳定性,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减少抑制小麦生长的概率及病虫害侵害的可能性。小麦的优良品质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基础,挖掘并创新具有遗传特点、高产优质的小麦是选种育种的关键。

要广泛收集国内外的优良种源,做好附近小麦的近缘、野生种质的结合与研究,这能够形成较为丰富的小麦基因库。在这个背景之下,加强小麦育种资源的研究力度,正确选择样本并合理地进行组配,是杂交育种取得效果的重要环节。在选择配备样本的过程中,要选择较为优良的小麦品种,这样才能将彼此的优势进行充分结合,真正研发出大穗大粒的小麦新品种。

3.2 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对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而言,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综合素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够表现出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实验数据的记录马虎大意,就不可能呈现出真实的实验结果,不利于小麦创新性育种研究。所以,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培训轮空包括个人的综合能力以及小麦育种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等。

岗位培训。要让试验人员了解到自身的工作岗位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岗位是对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二,对小麦育种技能的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3.3 记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小麦育种创新性研究的过程中,将产生的大量数据和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性整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真实的理论依据,以此保证后续的研究工作更加顺利。实验数据及相关资料记录整理,可以选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操作,使小麦育种实验流程各个环节中的数据资料真实、可靠。

3.4 小麦育种技术规程

3.4.1 选取低茎小麦种子,放入X射线源中进行辐照处理,以获得初代低茎麦种子,然后对初代低茎麦种子进行培育,可以获得初代低茎小麦种了。

3.4.2 对初代低茎小麦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二代低茎麦种,然后对二代低茎麦种进行培育,可以获得二代低茎小麦种子。

3.4.3 从二代低茎小麦中选择麦茎高度为50~60 cm小麦,进行自交育种,然后对其进行定向培育,直至其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然后以此小麦中麦茎高度为50~60 cm的小麦所育的麦种即为新型低茎麦种。

3.4.4 选取大穗麦种、大粒麦种进行培育,对其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初代大穗大粒麦种,然后对初代大穗大粒麦种进行培育,可以获得初代大穗大粒小麦种子,对初代大穗大粒小麦进行自交育种,然后对其进行培育,获得二代大穗大粒小麦种子。

3.4.5 从二代大穗大粒小麦中选取麦穗长度大于20 cm,且麦粒干重大于45 g的小麦作为三代大穗大粒麦种。对三代大穗大粒麦种进行培育,然后进行自交育种,即可获得易倒伏大穗大粒麦种。

3.4.6 将易倒伏大穗大粒麦种和新型低茎麦种进行培育,然后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初代新型麦种,然后对初代新型麦种进行培育,随后进行自交育种并对其进行培育,然后以此小麦中麦穗长度大于20 cm、麦粒干重大于45 g,且麦茎高度为50~60 cm的小麦所育的麦种即为新型抗倒伏大穗大粒麦种。

3.5 小麦育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步骤一,辐照条件为辐照剂量率15 Gy/min,辐照距离为25 cm,辐射时间为3 min。步骤二,当二代低茎小麦的麦茎高度均大于60 cm或小于50 cm时,则重复步骤一,直至二代低茎小麦中出现麦茎高度为50~60 cm的小麦为止。

在新型抗倒伏大穗大粒麦种选育过程中,小麦的培育温度为12℃~16℃,光照强度为2 000 lx,每日光照时间为12.5 h。在选育新型低茎麦种过程中,小麦的种植密度为144~169株/m2、易倒伏大穗大粒麦种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56~289株/m2、新型抗倒伏大穗大粒麦种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25~256株/m2。新型抗倒伏大穗大粒麦种在选育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培育,培育时,小麦的种植密度为144~289株/cm2。

4 结语

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对于丰富小麦品种有重要作用。通过小麦育种的创新性研究,能够让小麦育种或者相关的农作物创新性研究都提升到更高的标准与层次。

猜你喜欢

大粒麦种创新性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落麦种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抗寒大粒葡萄
抗寒大粒葡萄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