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01-05张纪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黏虫玉米螟高产

张纪娟

(五莲县于里镇便民服务中心,山东五莲 262318)

0 引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和饲料方面,近年来我国通过积极推进玉米种植技术,玉米产量得到大幅提高。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玉米的种植。

1 推广高产玉米种植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为了更高产量的栽培探索,不断研制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使得玉米具有密度大、穗部性状好、抗倒伏等优点。结合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出与当地种植环境最适宜的玉米品种,同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以实现更高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1.1 提高玉米产量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与经济水平不断增强,到2020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但是目前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能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玉米产量,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升人们的幸福水平[1]。

1.2 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玉米种植上仍保留着过去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所选的方法和品种并不科学,产量无法保证,遇到一些恶劣天气往往会出现绝收情况,收益也相应减少,粮食收益占据农村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粮食产量减少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推广高产玉米种植技术会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玉米产量的提升不仅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会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2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2.1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理论指导。就我国目前玉米种植情况来看,玉米种植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会主动去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对种植技术明显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往往依赖过去的小农种植经验,迷信传统办法,对于一些新的高产品种有抵触情绪。

2.1.2 种植技术落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传统的农业技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但目前来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许多农户仍保持传统的种植理念,对于玉米新型种植技术不予采纳,不愿采购最新的农业设备,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没能更新观念,缺乏创新意识,仍然采用粗放的种植方式[2]。因此,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

2.1.3 未能因地制宜。我国高产玉米种植过程中暴露出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用同样的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因此产量却大相径庭。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农户未能因地制宜,高产玉米种植不仅需要挑选优质品种,还需依据当地土壤、水文条件进行科学种植。

2.2 解决措施

2.2.1 加强推广工作。首先玉米高产技术的主要问题还是农户们对技术不了解,依旧采用传统方式耕作,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组织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知识普及,改变传统种植理念,让农民对新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广玉米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其次要拓宽推广渠道,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作为专攻农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企业内部人员也可进行宣传与推广,提升宣传效果。政府有关部门应进行宣传,因为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政府具有权威性,可以自上而下地推广种植,农民也更加愿意信任政府,政府可以派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帮助,从而改变种植理念,提升种植效率。二是可以依托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是由农民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与农民联系密切,运作灵活,信息传播速度快,对于农产品宣传来说,是非常好的平台。最后要认识到推广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伴随着先进种植玉米技术的推广,粮食产量在不断提升,对玉米销售具有积极影响,从而增加农民收益,对于满足我国社会需求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2.2.2 推广先进技术。首先可以通过农业论坛推广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农业论坛作为农业知识普及平台,很多农业从业人员都在这里进行学习、研究,农民可以从这里了解最新的农业资讯。其次就是可以依据短视频、广告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宣传效果明显。最后是建立玉米试验田基地,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水文等特点,在每个村镇都设立高产玉米试验田,并不断进行完善,让当地农户直观有效地看到玉米产量的实际增加,可以吸引更多农户前来参观和学习,以激发农户学习热情。玉米种植技术包括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选种、播种、施肥等环节。宣传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让农户切实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产量优势[3]。大力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有助于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2.2.3 因地制宜,科学种植。首先,玉米种植要有科学长远的目标,根据当地情况选好品种并要多施加农家肥,只有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增产增收。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工作包括除草、灌溉等工作,伴随着玉米植株的不断生长,需要大量水分,要合理灌溉,以保证玉米良好生长,不同地域土壤有所差别,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地。杂草是影响玉米生长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玉米产量影响颇大,因此要及时做好除草工作。最后,选择适宜本地区的玉米品种。玉米种子对于产量至关重要,因此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各地气候不同,选取种子时也应有所区分,对于山东、河南、关中地区,选用德利农988、屯玉808等优质品种,都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3 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常见病虫害

3.1.1 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俗称灰包或乌霉。黑粉病对整个植株不会产生影响,属于局部病害,规律并不明显,从幼苗到成熟期均有可能出现。感染部位比较广,茎叶、根部都有可能发病。初期病变位置会出现白色瘤状组织,随着病害加剧,颜色会由褐变黑,最终破裂。黑粉病受湿度、密度、施肥量等因素影响,湿度较大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3.1.2 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病害中常见的一种,在病害初期,叶面上会出现灰色斑点,随着病害加重,中间部分会出现黄褐色,边缘出现黑褐色大斑,如果降水丰富,斑点面积还会扩大,叶子会出现枯黄情况,影响玉米叶以及果穗生长。首先田间植株密度过大是该病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次土壤对于大斑病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地,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最后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玉米大多数都是连片种植,这也给大斑病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1.3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虫害中常见的一种,玉米在受到螟虫侵害后,在玉米植株上能看到整齐小孔,心叶部分抽穗后,玉米螟会蛀穿雄穗,使玉米籽粒发生霉烂,形成瘪粒,影响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减产[4]。

3.1.4 玉米黏虫。玉米黏虫在幼虫时期暴食叶片,严重时会在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当一块玉米田被吃光后,黏虫会迁到另外一块田地继续侵害,一般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的田地损失严重,而且黏虫繁殖能力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连续繁殖。

3.2 防治措施

3.2.1 黑粉病防治措施。黑粉病易受湿度、施肥量等因素影响,因此要对症下药。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消除感染源,种植人员需及时将患病植株清除并集中处理,从而阻断越冬传染源。三要控制好施肥量,尤其要避免氮肥施量过多。四是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在出苗之前喷洒除锈剂;用15%的三唑酮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在抽穗前喷洒50%多的菌灵或者50%的福美双进行防治,喷洒1~2次可以有效减轻病害。五是要及时灌溉,在玉米抽雄前后阶段要保证水分供应,可防止侵染。

3.2.2 大斑病防治措施。防治玉米大斑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清洁田园,清除田地间的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控制病原。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可以施加氮肥和钾肥,加强玉米抗病害能力。第二,要做好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杂交品种,在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翻耕。第三,农药防治,用20%烯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 ml/667m2、28%嘧菌·丙环唑30 ml/667m2等兑水喷洒[5]。第四,可以适当提前播种,让孕穗期避开高温多雨的天气,可以有效避免病害发生。第五,在排水灌溉方面,要修建排水渠,避免田间积水过多造成内涝。

3.2.3 玉米螟防治措施。玉米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防治:第一在越冬期防治,每年4月底之前,将发生玉米螟地块中的秸秆移出并集中烧毁,清除玉米螟虫的寄主如苍耳子等。第二在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如果螟虫蛀食的花叶率达到10%时,或者吐丝期以后,虫穗率达到5%时,可以用1.5%的辛硫磷颗粒和细煤渣,按照1:15的比例拌匀,撒入喇叭口,还可用药液灌注。第三,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方法。在玉米螟产卵的始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释放赤眼蜂,可放1万~3万只/667m2,可以设置2~4个释放点/667m2。赤眼蜂消除玉米螟的效果明显、成本低。第四,可以使用微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使用白僵菌和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农药,用1 kg含孢数量为100亿以上的菌粉兑水1 000~2 000 L,将白僵菌粉撒播在玉米芯叶中;在心叶末期,可选择辛硫磷颗粒进行处理,或者配成白僵菌粉颗粒剂使用。

3.2.4 玉米黏虫防治措施。针对玉米黏虫,第一,可以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在黏虫幼龄阶段,可以选取苦参碱、甲维盐等药剂进行防治,均匀喷施在植株或地表上,可以有效杀除土壤中的幼虫。也可喷施2.5%的敌百虫粉,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第二,采取卵块诱除,可根据成虫、虫卵特性,在田间放置杨柳枝、玉米幼苗等物引诱,发现田间枯黄的玉米植株上有卵块时,可进行集中处理并销毁。

4 结语

随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要关注从选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确保高产种植技术的顺利推进。以此为基础,种植户应根据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及时调整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玉米产量,确保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黏虫玉米螟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到偃师市开展科技服务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