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都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初探

2023-01-05方金花俞永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莲都区病虫示范区

方金花,俞永健

(丽水市莲都区植保与动植物检疫中心,浙江丽水 323000)

关键字: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莲都区

莲都区地处浙西南,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近年来,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2 000 hm2左右,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全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形成了以单季晚稻为主的栽培格局。我区杂交稻主栽品种为甬优系列的1540号和15号、嘉禾优7245、中浙优8号等。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水稻品种的更替和种植模式的变化,水稻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变得日趋复杂,病虫害间歇性、突发性暴发成灾年份时有出现。而生产实际中,农民打保险药、过量用药现象较普遍,导致天敌昆虫大量减少,农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降低了天敌自然控害的能力。尤其是以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主的“两迁”害虫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受今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凉天气的影响,后期褐飞虱发生较重,另稻曲病、稻瘟病等受山区小气候影响有所上升,二化螟发生也有抬头趋势。

1 绿色防控政策

为了大力提倡“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理念,推进莲都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我区大力推广以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创新和集成。加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积极推进实施“肥药双减”工作,创建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示范区,依托各项植保技术的集成,通过示范引导、辐射带动,提升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在保持水稻稳产的基础上确保农田生态安全和稻米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 项目实施情况

为切实完成项目要求,在省、市植保部门的指导下,由莲都区植保与动植物检疫中心组织管理实施,建立2021年莲都区省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第1个示范区建设地点位于莲都区碧湖镇行口村、沙岸村、章塘村粮食生产功能区,示范区面积41.33 hm2,具体实施主体为丽水市莲都区心莲心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协军。第2个示范区建设地点位于莲都区丽新乡上塘畈村、咸宜村、山村粮食生产功能区,示范区面积44.67 hm2,由碧湖镇和丽新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技术指导。

主要内容:根据丽水市山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集成应用适用的水稻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推广田埂种植蜜源植物(波斯菊、毛豆等)、田埂留草等生态调控技术措施。利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进行理化诱控,选用抗性品种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提高作物抗性;通过水旱轮作、灌水杀蛹等农业措施降低虫口基数。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面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农药减量工程。

3 取得成效

3.1 经济效益

碧湖镇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全程统防统治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100%。经调查,与非实施区相比,化学农药防治次数平均减少1.5次,水稻农药使用强度(折百量)57.1 g,比周边农户减少36.2%;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为3.2%,达到了农药使用强度(折百量)低于120 g/667m2和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的技术指标。水稻平均增产15.7 kg/667m2,增效50.2元/667 m2,平均节本(农药和人工)110元/667m2,合计节本增效160.2元/667m2。

丽新乡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全程统防统治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100%。经调查,与非实施区相比,化学农药防治次数平均减少1.5次,水稻农药使用强度(折百量)97.3 g,比周边农户减少31%;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为3.1%,达到了农药使用强度(折百量)低于120 g/667m2和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的技术指标。水稻平均增产14.6 kg/667m2,增效46.7元/667m2,平均节本(农药和人工)105元/667m2,合计节本增效151.7元/667m2。

3.2 社会效益

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及技术推广覆盖区,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收,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能吃上更安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3 生态效益

示范区内调查每百丛虫量:稻虱平均150只(40~420只),蜘蛛平均124只(40~240只),黑肩绿盲蝽40只(20~60只),益害比为1:0.91。而非示范区稻虱平均283只(90~1120只),蜘蛛平均91只(30~140只),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未查到,益害比为1:3.11。在项目实施区,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实施区用药次数平均3次,比非实施区平均减少1.5次,农药使用强度的降低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了农作物病虫害天敌,实现了农作物病虫的良性治理,生态效益显著。

4 主要措施

4.1 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莲都区农业农村局植保与动植物检疫中心、各有关乡镇(街道)农技站组建了项目实施组。其中,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负责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协调及技术指导;乡镇农技站负责本区域项目的示范与推广。

4.2 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利用我区全国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加强水稻重大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准确预报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本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以绿色生态防控手段,运用各种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适时科学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减少田间农药使用量,保持稻田生态小环境。

为提高水稻病虫监测预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每年7月31日~8月1日,参加市局植保站组织的全市测报技术人员关于单季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及时发布单季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每年8月下旬~9月中旬,对本区水稻病虫发生防控情况进行普查和指导,确保病虫情报和技术措施及时发布到各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高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

4.3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防控目标

为扎实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展,提升我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我区根据《2021年浙江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浙农专发〔2021〕5号)的要求,于2021年4月制定了《2021年莲都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和莲都区《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救灾资金计划的通知》(莲农发〔2021〕131号),细化了工作措施和资金补助内容。

主要目标:创建省级绿色防控(农药定额)示范区2个,重点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施药为主的防治技术措施,如灌水杀蛹、二化螟性诱等理化诱控措施;田埂留草,种植波斯菊、大豆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蜜源和庇护场所,提高天敌控害能力等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鼓励引导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等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快“肥药两制”改革落地见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4.4 加强技术宣传和人才培训工作

根据项目要求,加强水稻绿色生态控害技术的培训与宣传。莲都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要求,今年将“肥药两制”列入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加强对培训课程的审核力度,将肥药减量增效行动落到实处。在2021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750人次的基础上,委托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举办莲都区“肥药两制”农业绿色生产培训班,培训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共180人。

结合我局在大港头镇举办的农民丰收节,利用节日丰收喜庆、农民朋友多的机会,在丰收节现场,接受农民咨询5 000多人次,发放资料8 000份,其中发放“对标欧盟·肥药双控”相关的《丽水市四批禁限用农药名单》《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推荐产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等资料3 100多份。通过举办培训和宣传,大力宣传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关技术,提高农户对绿色防控的认识,引导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促进我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与提升。

5 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稻飞虱

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采取生态协调控技术保护天敌和控制害虫,推广田埂留草,田埂种植波斯菊、大豆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蜜源和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在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推广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防治白背飞虱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噻虫嗪等,防治褐飞虱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等,田间虫量大或不同虫态混发时,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异丙威等速效性药剂混用。用药后5~7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2 稻纵卷叶螟

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尽量不用药,充分利用水稻自身的补偿功能。药剂防治重点是保护水稻功能叶,在水稻功能叶抽生至破口期,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高峰前选用甲维·氟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进行防治;兼治二化螟可选用氟苯虫酰胺、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兼治二化螟、稻飞虱选用氯虫·噻虫嗪。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要用细喷雾,注意药剂轮换使用。

5.3 螟虫

4月下旬,是越冬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实行翻耕灌水杀灭越冬蛹,降低螟虫发生基数,减少螟虫越冬虫源。二化螟危害严重区域,要加强区域治理,在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从越冬代开始,蛾期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杀成虫,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根据虫情,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田块的化学防治。药剂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阿维·氟酰胺、氯虫·噻虫嗪等,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选用甲氧虫酰肼等,掌握在螟虫卵孵化高峰期用药。

5.4 稻瘟病

种植优质、高抗、高产品种。选用对稻瘟病具有较好抗性的良种进行栽种,如选用甬优1540、甬优15号、嘉禾优7245等抗性品种。药剂防治掌握“抓两头、控中间”的原则,重点抓好秧苗期和穗期的预防。移栽前选用三环唑带药下田,分蘖期发现病害要立即用药,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施药预防,破口抽穗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齐穗期再用药1次。防治叶瘟推荐使用春雷霉素+稻瘟灵,预防穗瘟选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等。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5.5 纹枯病

加强科学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以增强植株抗病性。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药剂可选用噻呋酰胺、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井冈·已唑醇等,减少单一井冈霉素的使用。注重破口至抽穗期三唑类杀菌剂防治纹枯病的技术培训,避免产生药害。

5.6 稻曲病

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点抓好在水稻孕穗末期预防,即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根据气候情况,宜早不宜迟。药剂可选用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戊唑·嘧菌酯、氟环唑、井冈·蜡芽菌等,可兼治纹枯病。穗期如遇多雨等天气,在破口至齐穗期再施药1次。在穗期施药时,可配合使用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以增强水稻抗逆性,促进水稻增产。

5.7 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重点做好药剂浸种。单季稻晚稻选用咪鲜·杀螟丹浸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

5.8 病毒病

水稻秧苗期是防治病毒病的最佳时期,病毒病潜在流行区要重点抓好药剂拌种和带药下田,控制前期媒介昆虫,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播种前选用吡虫啉、噻虫嗪或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控制苗期白背飞虱,兼治稻蓟马,预防水稻病毒病;水稻移栽前3~5天选用氯虫·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带药下田,控制大田前期白背飞虱为害,减少水稻病毒病的侵染,选用氯虫·噻虫嗪还可减轻大田前期二化螟的危害。

5.9 细菌性病害

种植抗(耐)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防止窜灌、漫灌。预防细菌性病害,病区要做好秧苗的保护,培育无病壮秧,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大田田间出现病株要立即用药,控制发病中心。药剂可选用噻唑锌、噻菌铜等。

6 保障稻米质量安全

示范区生产的稻米,按照《无公害食品稻米》标准(NY5115-2008)检测农药、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12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猜你喜欢

莲都区病虫示范区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日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莲都区油茶新造林项目(第一批)180亩通过验收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