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出发—回到临床”科研模式在附属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3-01-05张力平方嘉佳

科技视界 2022年25期
关键词:浙大医学学科

张力平 方嘉佳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科研部,浙江 义乌 322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义乌 322000)

0 引言

新形势下的高校附属医院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高质量科研发展是显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也成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医疗快速发展要求下有效推进科研协同发展,提升医院综合影响力,成为重要话题。文章拟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新建医院科研模式初探为例,探讨“临床出发—回到临床”的科研模式在附属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适应未来发展的医院顶层设计

1.1 从医学发展史和顶级医院找到指引

一部医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医学科技创新史,医学科技创新贯穿医学发展全过程,现代医学发展100 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1]。1895年伦琴发现X 射线,使得医学诊断发生革命,人类可以在没有切口的状况下观察人体内部情况。1953年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示了生命的奥秘。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发表,开启了医学发展新纪元。所有的这些医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事件,回归到一点,就是首先需要发现问题。而其中医院和医生的科研就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充分发挥最了解临床问题所在的医生群体的作用,加深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研究新领域至关重要。

国际医疗界对于顶级医院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医疗、科研、教育三个方面。梅奥诊所(Mayo Clinic)稳居榜首[2],他们通过不断挖掘临床需求,为科研指明方向,通过教育培养顶尖医学人才,为科研团队不断注入创新活力,再通过高产的科研成果,提升临床能力,完美地阐释了三者间的关系。据统计,梅奥诊所当前拥有57 个研究中心和3 800 多名专业研究人员,每年在医学创新研究上的投入高达数亿美元,共孵化了14 万项医学创新成果,并且当前还有12 000 多项创新技术正处于研究和转化阶段[3]。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是全球医学生和医生心目中另外一个“圣地”级别的地方[4],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美国最佳医院评比中常年稳居前列。这些顶级的医院的发展殊途同归,利用医疗资源,可以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到细胞、机制基础研究,再将从试验中学到的信息带到患者床边转化,从而逐步打破医学领域内认知的边界。

目光转向国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内无数医院管理者想去了解、探究发展足迹的地方。20 世纪90年代初期,华西医院仍在“无国家重点学科、无国家重点实验室、无两院院士”的窘境苦苦挣扎。现如今,华西医院已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中国一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那么,何以短短二十年间,华西医院就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华西医院抓住了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搭建了全链条的支撑体系,聚焦学科前沿,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了一条从基础到临床再到转化的未来医学创新链[5]。该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表示,围绕临床开展的科学研究,要坚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一项好的科研成果最终应该转化为临床应用[6]。

1.2 以国内外顶级医院为标杆,明确定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简称“浙大四院”)是浙江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系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自2014年建院开业,7年踔厉奋发,是全国最年轻的A+等级公立医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大四院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并同期建设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现已开启“三院一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华西医院等国内外顶级医院为标杆,浙大四医院厘清自身优势和差距,明确“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的发展定位,创新浙大四院、“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国际健康研究院“三院一体”的发展模式,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综合发力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在此定位下,浙大四院以临床医疗为中心,健康研究院作为科研支撑和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加强基础和临床融合,综合发力建设国际一流医学中心。

2 践行“临床出发,回到临床”的科研模式,构建“三院一体”新体系

2.1 临床出发,注重品牌专科建设

科研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但是科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为临床服务上来[7]。浙大四院以临床高峰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优势学科建设为支撑,打造学科尖峰,激发内生动力,优化学科生态,构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鼓励临床科室聚焦学科发展前沿,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开展高质量临床试验项目,快速成为区域内的临床医学中心。同时,遴选医院优势学科,强化临床诊治和学术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和优势学科。举例来说,浙大四院呼吸科通过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团队,规划高规格的临床试验病房,主持承担了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通过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医院科研水平,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培养了研究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这样的模式推动下,医院重点打造了呼吸科、骨科、妇产生殖等15 个品牌专科。

2.2 融合基础研究科研队伍,开展多学科交叉高能级研究

人才是科研的基础,医院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构建起规模化专兼职科研队伍,加强领军人才对学科建设的引领。不仅引进了中科院院士黄荷凤、美国国家生殖表观基因学研究中心主任闫威教授等战略科学家,还注重加强优秀青年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引进了一批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的顶尖青年人才,形成一些在相关学科领域保持先进地位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明确对医院三类人提出要求:一是科主任,科主任是科研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发挥带头作用。二是专职科研人员,要发挥主力作用,积极与临床科室对接,在做好个人申报工作的基础上,有责任辅导临床医生完成高质量科学研究。三是年轻的博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凝练工作基础,积极结对专职科研人员,组织开展高能级研究。

2.3 建立科研支撑和转化平台,促进临床基础转化全链条研究

建院初期,医院就决心搭建自己的科研平台,可以支撑医院开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流式细胞学等实验。正是这个平台基本满足了新建医院的初级科研活动的需要。随着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浙大四院高标准规划建成了建筑面积为4 万平方米的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作为科研支撑和转化平台。平台坚持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开展基础、临床及转化全链条研究,建设了包括饲养规模达10 000 笼的实验动物中心,涵盖显微成像、基因测序分析、蛋白质谱、药物和纳米药物筛选、病理分析等功能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标准化PI 实验室。布局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平台,落地了代谢医学中心、脑医学中心、RNA 医学中心等学科平台。

2.4 回到临床,打造“医学+”特色医学研究中心

现代医学早已突破了生物医学的范畴,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医学创新发展已成为趋势[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因此,在临床医师同专职研究员之间紧密互动下,浙大四院重点打造了生殖医学、肿瘤医学、再生与衰老医学、RNA 医学等学科方向,建设了基础、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相融合的“医学+”特色学科群。该模式可以促进研究员扎根临床,从临床问题出发,充分利用临床样本和资源,开展高水平研究。而临床医师则能够从研究员那里得到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指导。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形成了蓬勃向上的学科发展氛围。真正实现“临床出发,回到临床”的科研模式。

3 新模式探索初现成效

在这样的举措之下,医院初步形成了符合医院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临床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仅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1 项,新增合同经费突破千万元。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发表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83 篇。生殖医学方向引进了国际著名男性生殖学专家、特聘研究员等专职科研人员,成立了生殖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团队,针对生育力调控、生育力保护、配子源性疾病等开展研究基础和临床研究。团队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 项,一种阵列式超声治疗系统已获批国际专利。

4 结语

综上,面向未来,科研已然成为医院重要意志,“临床出发,回到临床”的附属医院科研模式是可以推动医院科技创新发展的。聚焦基础和临床脱节、科研管理体制僵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普遍问题,明确科研管理定位,以服务临床为中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科研资源高效利用,逐步形成符合医院发展的科研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浙大医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医学的进步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