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促醒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3-01-05余柳燕郭沛鑫解宇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石菖蒲醒脑复方

余柳燕 雷 娜 郭沛鑫 解宇环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西医学中的昏迷是指各种疾病引起的觉醒状态、意识内容及躯体运动丧失的严重意识障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状态[1]。主要表现为完全的意识丧失,不能自由活动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但仍有呼吸与心跳[2]。70%的昏迷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即网状系统-丘脑-大脑皮质系统发生结构性损害引起的,少部分为全身性疾病,即弥漫性脑功能代谢异常[3]。临床根据刺激反应和反射活动将昏迷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和深昏迷[4]。总结发现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神经递质或突触异常、脑代谢失常、颅内压上升等有关。以上因素直接或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冲动上传,皮层无法维持觉醒状态,故机体陷入昏迷。

中医学中“昏厥”“昏聩”“昏蒙”及“神昏”等均是对昏迷的表述[5]。而伤寒、温病、厥证、中风、脑外伤及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昏迷发生率逐年上升,长期处于严重意识障碍阶段的患者,身体各系统并发症也随昏迷时长而增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增加致残、致死的风险,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如何快速且有效的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

1 中医病名

传统中医并无昏迷的提法,历代医家将其称为“神昏”“昏厥”“昏蒙”“昏聩”“不省人事”等。《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暴露不知人”首次论及到神识障碍,与西医中昏迷的状态相似,但无明确病名,《伤寒论》中提出了“谵语”症名,《许叔微医案》第一次提出“神昏”病名,至《伤寒明理论》时,才出现“昏迷”这一病名,但所指的神识障碍内涵广泛,与西医存在很大差异[6]。

2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昏迷属于心脑之证,心主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与其有关[7],而脑为清灵之窍,在受到痰、瘀、热、毒等病因侵扰时会出现清窍阻闭,神明失守,窍肢失用等表现[8]。《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血行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在上述关于昏迷的中医认识中,明确指出机体气血畅达,脏腑协调,机窍通畅才能使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昏迷的病因病机复杂,外感或内伤均可引起昏迷。目前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涉及以下方面:①腑实痰热中阻,气血阴阳运行逆乱,脑神失养,肝气上逆,闭阻清窍[9];②脑络受阻,自我调节功能紊乱,毒邪蓄积脑络,上扰心脑,引起脑神失用[10];③大量出血、出汗导致血瘀窍闭,津液亏虚,脑海失养,则窍络阻闭,神明失守[11];④多有浊痰,痰随气逆,或脏腑气机闭塞,机体津液代谢失常,生浊痰,则蒙蔽脑窍[12]。 综上所述,昏迷的病因病机主要与热、毒、瘀、引起的气机逆乱,蒙蔽清窍,或气血阴阳虚耗,清窍失养有关。

3 促醒治疗

中医认为痰、热、瘀等所致的清窍蒙蔽是昏迷的关键病因,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常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醒脑开窍法[13]、化痰开窍法[14]及活血祛瘀法[15]等对昏迷患者进行治疗。除内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祛痰开窍等作用的单味药物或复方进行治疗外,针灸、艾灸、推拿、药熨等体外治疗手段也常有运用。

3.1 中医药物促醒

3.1.1 醒脑开窍药 目前,临床多内服具有开窍醒神功效的中药进行促醒治疗。其中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在临床应用广泛[16]。动物研究已证实单味开窍药物因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单用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促醒作用[17]。与其它药物协同使用时,除发挥自身功效外,还可增加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的含量及速度[18]。

除单味开窍药物外,醒脑开窍类方药包括安宫牛黄丸[19]、醒脑静注射液[20]、清开灵注射液[21]、丹参注射液[22]及麝香注射液[23]等。其中,由安宫牛黄丸化裁而来的醒脑静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痰阻、湿热等引起的窍闭神昏之证。临床研究发现复方发挥促醒疗效优于单味药,其中促醒作用主要与其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等功效相关。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①调控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促进药物入脑,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及石菖蒲[24]等可通过减少BBB紧密连接、增加吞饮囊泡的功能、抑制BBB转运蛋白、抑制离子通道转运从而改变BBB通透性[25],改变开窍药物入脑的含量和速度,减轻脑损伤,维持大脑正常神经功能;②抗氧化应激、抗炎,麝香、冰片、栀子苷、牛黄及苏合香[26]等具有抗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功效,可降低血小板聚集、脑含水量,提高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皮质神经元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③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石菖蒲、冰片及苏合香可缩短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27],此外,麝香、石菖蒲[28]还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递质(5-HT、NE、DA)的含量。

3.1.2 活血化瘀药 中医认为颅脑外伤、脑梗死、脑炎等颅内疾病导致昏迷的基本病理机制与淤血互结,阻滞经脉,压迫脑髓;津行不畅,诸邪胶结,化毒伤脑进而导致窍闭神昏有关[29]。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为基本治则,应用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通络功效的药物,如红花、石菖蒲、赤芍等[30]。宋海鹏等人[31]在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疗效研究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组在临床疗效、血肿吸收速度及意识状态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郭莎莎[32]在利用活血化淤复方治疗重症脑梗死时,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了活血化痰药物对淤血互结,阻滞脉络,导致的窍闭神昏具有显著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物发挥促醒作用的机制与减轻神经元凋亡与损伤程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量,修复脑功能有关。此外,化痰药与息风止痉药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促醒作用。

3.1.3 化痰开窍药 痰饮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运化津液停滞可导致多种疾病[33]。痰作为病因的同时也是病理产物,可引起机体出现多种病理症状或体征,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34]。痰在不同脏腑经络中的病理表现不同,但与痰邪最密切相关的唯有 “元神”,中医认为痰浊蒙蔽清窍,则机体出现神昏、痴、癫、痫等神志异常表现[35],治疗应围绕化痰开窍为基本治则。应用具有化痰通窍功效的药物,如牛黄、石菖蒲、半夏、胆南星、郁金[36]等,复方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及苏合香丸加减[37]等。王福荣[38]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化痰开窍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治疗组患者痊愈率、疗效评分及降低血脂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蒋跃文等人[39]发现化痰药半夏、瓜蒌、浙贝母、石菖蒲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并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认为其降低血黏度的机理可能与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相关。现代研究已证实,化痰开窍药物发挥促醒作用的机制与降低血脂、减轻局灶性脑细胞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脑供氧,发挥脑保护作用有关。

3.2 中医针灸促醒 机体意识和认知功能的维持依赖大脑皮质层高级神经活动的完整性。临床除内服中药促醒外,体外运用针灸对昏迷的治疗也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运用针灸刺激脑部开窍要穴或特异性穴位时,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解除大脑皮层抑制,促进觉醒,同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激活大脑皮层,维持机体的觉醒。

3.2.1 传统针灸 运用针灸刺激对神志疾病有特异性作用的腧穴及醒脑开窍要穴时,可直驱病所,改善脑功能,从而达到促醒效果[40]。临床中关于针灸的治疗包括针刺、刺络放血、艾灸等[41]方面。在《针灸大全》中,针对中风或中暑导致的昏迷,可通过针刺人中、百会、中冲、合谷来发挥促醒作用[42]。因急性热证诱发昏迷的患者,则可通过针刺脉络,释放淤血来促进患者清醒[43]。对于寒厥、气厥、痰厥等各种厥证,则可利用艾灸法发挥温阳理气、活血的功效来达到促醒目的[44]。此外,针刺治疗昏迷的报道中,还提及可通过刺激曲池、涌泉、内关、膻中等穴位来发挥促醒作用[45]。

3.2.2 电针 除常规针刺外,近年来,临床运用电针或电刺激等手段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时,发现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及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解除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发挥促醒作用[46]。赵洁等人[47]利用电针观察脑性昏迷患者时,发现叠加电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平均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与常规针刺相比较,中医的电针刺激将电刺激与腧穴刺激优势相结合[48],在治疗脑性昏迷方面促醒作用较好。此外,临床上在对昏迷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常与其它药物协同发挥促醒作用,还可进一步增强促醒的疗效。

3.3 药熨 “药熨”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记载的药熨主要用于寒痹与痛痹的治疗[49]。将单个或多个药物加热后置于人体相应部位,借助其温热之功,将药物的活性成分由皮肤渗透进入经络、血脉之中,发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功效即为药熨法[50]。后世医家将药熨法不断创新发展,衍生出阴阳熨法(即冷热交替之法)、药饼熨法[51]等,在优化操作方法等基础上,对药方组成创新,为临床应用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4 其它疗法 除上述促醒治疗方法外,运用中药灌肠或直肠滴药法、中药雾化吸入、药枕、放血、推拿[52]等也是中医治疗昏迷的传统治法。而现代医学针对昏迷促醒的治疗策略主要以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降低抑制性神递及调节脑代谢等,同时辅以营养补充、护理支持、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脑循环等对症处理。近年来,在促醒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常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将中药单味药或复方及中医的体外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脑缺血、脑卒中、中毒等引起的昏迷,联合治疗疗效及预后优于常规治疗组。若中西医合理联用,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还可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

4 总结与展望

昏迷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虽然近年来促醒治疗策略多样,但仍无特异性的药物或方法治疗昏迷。近年来,开窍中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类疾病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基础研究多集中于单味药为主,针对复方研究中促醒机制明确的研究较少;在临床研究中,运用中药复方联合西药进行促醒治疗,仅以神经功能评分及清醒时长等单一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其促醒的机制仍然不明确。若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合理的将中药与西药联合运用,利用开窍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可在西药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减少毒副反应,协调增效。明确药物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与信号通路,将充分扩大中西医联合的优势,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类的疾病提供理论依。

猜你喜欢

石菖蒲醒脑复方
石菖蒲种植模式调查分析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