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智聚才打造院士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窗口

2023-01-05福建省科协调宣部

学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福建省研究院院士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的三家中国工程院地方研究院之一,于2019年6月正式启动运行。福建省科协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在福建研究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

机制创新显特色

低成本高效率,实现省外院士“为我所用”。

目前,全国两院院士共有1800多位,在闽工作的院士只有22位(其中工程院院士仅3位),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6位,院士资源十分紧缺。

福建省科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观,将福建研究院定位为公益性、咨询性非法人高端科技智库,不设编制和职数,从直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办公,实现引才聚才工作“轻装上阵”。

紧密对接工程院9个学部,组建包含2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9人学术委员会,建立22位固定服务福建院士、41位特聘院士队伍,需要时能够聚集并调动强大的院士智力资源,承担研究院工作任务。

率先制定咨询研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一批契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院规范有序运行。

接天线通地气,推动咨询研究“按题作答”。

福建省科协着力发挥福建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的主动性,让咨询研究“上接天线、下通地气”。

出好选题,既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又紧扣福建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各设区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省属各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级学会以及院士专家的咨询研究需求和建议,使选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选好团队,对重大、重点项目的院士数量作出规定,瞄准并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院士承接项目,并引导组建跨地域、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特别是吸纳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省内单位专家参与研究,使“国家队”与“省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用好成果,畅通与省委、省政府的联络沟通渠道,通过及时报送、阶段报送、集中报送等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报送院士建议,建立项目成果报送制度,“无缝对接”党委政府决策需求。

当红娘架鹊桥,实现技术攻关“私人订制”。

民营企业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但福建省民企普遍规模不大、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2021年,福建省科协积极拓展福建研究院工作职能,在中国工程院地方研究院中率先推行院企战略合作,积极为院士与企业牵线搭桥,探索建立协同攻关工作机制。

企业加入院企合作平台,“下单”技术攻关需求,研究院专人跟进,分领域、分专业精准匹配院士,量身打造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推动院士“接单”,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实现从智力到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服务成效多亮点

汇聚更多院士为闽服务。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紧扣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发展,组织开展了四批47个战略咨询项目,周济、潘云鹤、钟志华、何华武等150位院士,100多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单位参与研究。聚焦福建省民营企业技术需求,组织近70家单位的80多位院士参与企业技术攻关。

柔性引进院士实现了“量的飞跃、质的提升”,同时充分挖掘了院士背后的大院名所、重点实验室、重大专项中的科技资源,使福建研究院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聚宝盆”。

有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报送了16份院士专家建议、11份咨询研究报告,一大批研究成果已被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及8个相关专项规划和方案吸收采纳。

“福建省综合交通发展战略重点工作研究”项目组提出的《“三纵六横两联”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布局》《台海交通通道规划方案》等建议,被《福建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福建省交通强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采纳。

组织院士深入全省各地开展5场院士专家与党政领导恳谈会、18次院士行、25场院士专家与行业主管部门恳谈会。

吴曼青、陈左宁等8位院士参加福建数字经济发展院士专家恳谈会,省长赵龙出席并讲话。陈学东等6位院士参加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座谈会,副省长康涛出席并讲话。周济院士等7位院士参加福建智能制造发展恳谈会,时任省长王宁出席并讲话、副省长黄海昆出席会议。

一批院士建议得到有关地区、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牵头组织的“智能制造”战略研究、铁道部原副部长卢春房院士牵头组织的“综合交通”战略研究,为福建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创建交通强国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两个项目被工程院评为院地合作亮点项目。

工作成效

三年来,福建省科协报送的院士战略咨询成果,先后得到省领导40次批示,被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及8个相关专项规划和方案吸收采纳;在全国地方研究院中率先与175家重点龙头民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成38个院士技术攻关项目落户福建。2021年12月,时任省委书记尹力与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一行座谈,充分肯定了福建研究院共建模式,希望加大福建研究院共建力度,为福建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分批与175家重点龙头民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685项,选出重点需求117项,组织80多位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对接,促成一批技术攻关合作意向,推动解决福建省企业技术难题。

为打破欧美垄断局面,北京化工研究院毛炳权院士与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耐高温高压聚乙烯(PERT)管道研发”项目。

浙江工业大学高从堦院士与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功能性纳米线材料开发和在MBR超滤膜上的应用”项目,破解纳米材料研发难题。

广州大学郭柏灵院士与北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安全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突破数据安全“卡脖子”技术。

江亿院士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的“核能驱动零碳产业园”创新能源体系开发应用项目,推动福清核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成为国家能源领域去碳的国际示范工程。

肖绪文院士与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造与智慧建造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提高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以及智慧建造等领域的创新研究能力。

2021年11月11日,福建研究院举行“院士专家服务民营企业技术攻关签约活动”,遴选50项院士最新成果向民营企业重点推介,组织30个院士技术攻关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2022年8月25日,福建研究院组织桂卫华、江亿、肖绪文等8个院士团队与企业在福建省科协第二十二届年会上集中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福建研究院工作成效获得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中国工程院官网、中国科协官网、福建省政府门户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展现了福建省良好的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推广应用新做法

福建研究院组织模式的复制推广。

三年来,中国工程院高度关心福建研究院建设,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两次来闽调研,周济、吴曼青、陈左宁等联系或分管研究院的领导多次带队来闽指导工作,对福建研究院的做法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工程院调研组就福建研究院组织模式进行专题调研,将福建研究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制度建设等创新做法,吸纳到《关于深化科技合作完善地方战略研究院的整改方案》进行复制推广,重庆、浙江等兄弟省研究院纷纷学习借鉴。

同时,福建省科协将“引智聚才窗口”向下辐射延伸,各设区市政府指定对接部门和联系人,建立日常工作联动机制,协同开展战略咨询与技术攻关。

福建研究院工作机制的推广应用。

2021年9月,福建研究院应邀在中国工程院地方研究院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题为《实施五项工作机制,打造新型工程科技高端智库》的典型发言。福建研究院战略咨询、技术攻关等工作机制的具体做法,被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地方研究院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采纳。

中国科协通过《一周要情》、官方微信公众号,向全国科协系统介绍福建研究院组织院士团队服务民营企业技术攻关的经验做法。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今日要讯》刊登了《省科协汇聚院士专家资源助力民企创新发展》,向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介绍研究院经验做法。

福建省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福建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引智聚才优势,持续打造福建研究院“窗口”品牌,引进更多院士,服务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

猜你喜欢

福建省研究院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