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

2023-01-05王林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王林玉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过去、现在、将来青年工作都是党的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工作。”[1]给予青年什么样的精神养分,引导青年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如何培育青年,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8。从育人导向看,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养分,能够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政治信仰、奋斗目标、意志品质、情感归属等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充盈青年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青年振奋精神,真正成为心中有信仰、眼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永远跟随党的时代新人。本文主要从理论前提、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可能的致思理路。

一、理论前提:牢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堂奥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培育青年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定位,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前提,能够为培育青年把准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一)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8的伟大建党精神,这32字概括既简单明了、抓住要点,又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鉴于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已有不少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其特质来展开。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质,彰显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力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首先,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其具体内涵包含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群众史观等观点,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这既是规律,又是必然会实现的真理。自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理想照亮了我们党的前进之路,使我们党虽饱经磨难却愈发强大。究其原因,就在于共产主义理想不仅崇高而远大,更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真理。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风雨苍黄百年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至上铭刻于心,充分依靠人民,汇聚人民智慧和力量,并把这股强大力量注入追求远大理想的伟大实践中,筑成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其次,伟大建党精神不只具有理论性,更是将实践性鲜明地体现出来。毋庸置疑,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中,必定少不了风险挑战和重大斗争。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成就。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在实践中产生,而且将理论和实践贯通,将头脑中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带领人民奋斗的实践力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神底蕴,是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创新发展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特点。首先,伟大建党精神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自古以来,中国人在追求真理时就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和“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使命担当,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不屈风骨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效死输忠”的忠诚之义和“爱民如身”的赤子之情。这些民族精神都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得到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凝练与升华。其次,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观等思想。同时,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之下,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初心”和“使命”话语,首次阐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思想,从不同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强党实践中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我国新时代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8。这一论断明确了建党精神的历史定位。从时间维度看,“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3]1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党百年奋斗史的起点,伟大建党精神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无数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实干之我、为民之我勇担历史重任,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这些精神几乎贯穿党成立以来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所有历程,涉及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新时代所有历史时期。因此,也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一经形成,就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时,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精神力量催生出一系列具体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5]

有学者认为,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6]。这里有必要澄清两者的区别。虽然两者均发端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但是红船精神更侧重于党创建时特别是初创时期的革命精神,从时间顺序上看,它是精神谱系中一系列精神样态的起始点,也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包括党在创建之时的精神凝练,而且包括党成立后的奋斗历程中所彰显的精神品格。从时间维度上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是不够的,还应该从内容意义和深层逻辑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7]从内涵实质来看,虽然每种伟大精神的具体内涵各有侧重、各具特点,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渗透在一系列伟大精神的具体内涵里,一系列伟大精神都能够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思想基因。这也反映出,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建党过程中形成的[8],又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丰富发展、发扬光大。同时,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力量,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价值旨归: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并非空中楼阁式的抽象精神,而是一种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的精神现象,具有非常大的现实影响力。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以为青年的成长把舵定向,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引导青年磨炼心性、涵养德性,从而使青年成为心中有信仰、眼中有亮光、肩上有责任、脚下有远方的时代新人。

(一)指明方向,培育青年坚定的政治信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远大理想的精神意蕴,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动荡不安,没有体验过民族危亡的深重苦难。这就容易导致青年无法深刻理解找到拯救中国道路的艰辛,无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能够帮助青年拨开思想迷雾,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模糊认识。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百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远大理想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民于水火,走出一条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辉煌之路。理论清醒是信仰坚定的前提。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而党之所以能够在困顿逆境中奋起,更是离不开信仰力量的支撑。基于此,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一方面能促进青年不断学习科学理论,筑牢思想基础,坚定理论自信;另一方面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帮助青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进而增强对党的理性认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要而言之,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地为青年的成长成才举旗定向,培育青年坚定的政治信仰。

(二)提供精神动力,强化青年勇担重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自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之源。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篇章,不难发现,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恪守初心、不辱使命的历史。自创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就胸怀斗志,挑起重任,以驰而不息的执着担当带领人民一步步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现在正迈向强国的新征程。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理应成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力军。因而,就精神动力而言,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地包含着双重力量。除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能够提供一般意义的精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从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具体内涵中所激发的内生动力。初心在,使命在,动力就在。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以为青年指引奋斗方向,引导青年认识到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奋斗中要以党和国家的号召、时代的需求、人民的需要为目标导向,强化青年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思想决定行动。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以激励青年将担当意识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强化青年勇担使命的行动自觉。新时代青年要立足本领域,拓展能力边界,把肩扛使命的现实状态从“我要”变为“我能”,真正能担事、能成事,以优异业绩为谱写践行初心使命的新篇章贡献力量。

(三)引导青年磨炼心性,培养青年勇于斗争、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知重负重、不畏强敌、无惧牺牲、意志顽强的精神风骨和气质。回首百年发展,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数革命先贤不惧流血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始终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这样的精神风骨凝练成伟大的建党精神,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强国之路上行稳致远,迎来光明前景。但是,就时代大局而言,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激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虽稳中向好,但是仍有波动,部分地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各种隐性和显性风险不容忽视。新时代青年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为中国在百年变局中乘风破浪、稳步发展而努力奋斗。就个人而言,心理韧性不足的青年很容易在挫折和压力面前一蹶不振。再加上受到“丧”文化、“伪”奋斗、“佛系”思想等影响,不少青年选择“躺平”,失去斗争意识。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奋斗精神严重背离。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就是要使青年传承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精神基因,塑造青年不懈奋斗、勇于斗争的优秀品格,磨砺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是要引导青年增强忧患意识,拒绝“躺平”、摆烂,以昂扬姿态投入新的伟大斗争中。

(四)涵养德性,培养青年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既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又是共产党人忠诚品格和人民情怀的直接表达。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是一致的。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最大的忠诚。[9]但是,部分青年由于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对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使命感还有待强化。有的青年对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内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了解人民诉求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对比之下,当我们把目光投到共产党人身上时,可以发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甚至宝贵生命履行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诺言。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始终心系人民,以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为人民排忧解难。因此,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有助于引导青年纠正认知偏差,认识到爱人民是爱党、爱国的应有之义,爱党、爱国与爱人民是一致的,从而以理论上的清醒认知带动行为上的自觉。不仅如此,共产党人早已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基本要求升华为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可以指引青年将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的认知升华为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认同,引导青年衷心拥护党、忠诚于党、真心热爱人民,使青年真正成为心中有信仰、眼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永远跟随党的时代新人。

三、实践路径: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有力举措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生力军。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助推中华民族再次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应有之义。

(一)坚守理论阵地,筑牢信仰之基

如何培育时代青年?从系统分析视角看,培育青年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但是从育人导向看,学校是培养青年的主要渠道,思政课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以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尤其是重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效能。

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党史教育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于1921年建党之时,贯穿党的百年非凡历程。因此,教师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势必要结合百年党史。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向青年讲清楚自党诞生以来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艰辛曲折和浴血奋斗的历程,讲好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讲明党锤炼的优秀品格和良好作风,以此为基础,引导青年更好地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百年党史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生动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历程。

党的创新理论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成果。要讲明白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就必须将党史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将理论教育融入百年党史的相应阶段,讲清楚党的每一个创新理论,讲透其时代背景、内涵、意义和实践成果,引导青年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教学方法方面,坚持内容完善和形式多样相结合。用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青年,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教学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背景、青年的认知特点及精神需求、所授内容等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传统的灌输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但是容易造成青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实困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首先,着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抓住学生的疑惑点,以问题为导向,直击学生思维混沌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觉投入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中。其次,运用榜样示范法,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邀请革命老兵及其子孙后代讲述革命故事,或者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标兵、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讲述他们的工作经历,激发学生共情,在增加学生理性认知的同时增强感性认同。最后,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善用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生成虚拟仿真世界,重现党的奋斗历程,让学生在创设的虚拟世界中不断转换角色、场景,借助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进行沉浸式体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二)把握文化阵地,加强文化熏染

抓好文化阵地,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宣传更具普及性、更加大众化,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对青年的文化熏染,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实效。

建好“有形阵地”。“有形阵地”是指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首先,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人们更容易接受简洁明快、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精神意蕴富含高深的哲学思想,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等特点。但是,红色人物、经典事迹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活教材,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纪念馆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物载体。因此,要深挖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纪念场馆、革命遗址遗迹等阵地的作用,在红色场所讲述红色故事,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具象化、情景化。其次,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创新发展新型文化阵地,建设“润物无声”的文化空间。比如建设文化书屋、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公益场所。有了场所,文化就有了“触角”,可以延伸到基层,走到广大青年身边。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红色元素融入房屋装饰、路牌标识、广场绿化等,优化培育青年的社会环境,使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更具普及性。

建强“无形阵地”。在新媒体平台开辟新阵地。首先,利用报纸、电视、村口大喇叭等传统媒介宣传阵地,高度契合青年精神文化需求,浸润青年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含而不露的传播方式可能比直接进入主题的政治教育更容易被青年接受。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通俗读物、影视作品、歌曲、文创娱乐、旅游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将抽象理论以朴素流畅、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青年形象认知伟大建党精神,感悟其精神伟力,在真信笃行上下功夫。其次,当代青年是网络原住民,网络是青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因此,必须牢牢抓住网络阵地。重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用短视频、网文、动漫等青年喜爱的方式宣传伟大建党精神,使伟大建党精神理论宣传更加通俗化、大众化。适时抓住百年党史中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纪念活动,组织线上青年论坛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三)建强实践阵地,注重知行合一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仅仅依靠纯粹的理论研讨和口头讲授难以取得显著效果。只有在实践中,青年才能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实干笃行、积极作为。

组织实践活动,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选拔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组建伟大建党精神青年宣讲团,让青年讲给青年听。宣讲前积极准备,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广泛征集青年的宣讲需求,确保宣讲内容是青年感兴趣、愿意听的,在宣讲内容的通俗化上下足功夫,把伟大建党精神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语言讲给青年听。组织宣讲团经常性地深入各个校区、学院、基层社区宣讲,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一方面,促使宣讲人明白应该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学些什么,自己又应该做些什么;另一方面,通过宣讲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传递给更多青年群众。由各地团市委牵头各部门,与高校团委建立共建机制,为青年提供驻点式实践平台。团市委协调校、地、企按需对接,通过组织推荐、部门面试等程序,遴选出优秀青年学子,在寒暑假到各个部门或者街镇挂(兼)职岗位锻炼。在挂职岗位的实践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青年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激励青年争做新时代先锋力量。

走进乡村,扎根基层。基层实践能够让青年直面现实、体察群众疾苦,在实践锻炼中将理论落到实处,更好地增长担当使命的本领。国家尽可能地完善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政策,吸引青年毕业后投入一线实践,将就业方向瞄准偏远乡村和艰苦地区。在深入基层一线的实践中,知悉党情、国情、民情,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并将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在处理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基层工作中,增长才干、磨炼心性,积累实践经验。基层实践给青年提供了走近群众的机会,能够锤炼青年做好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民忧民困、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青年干部更要积极投身一线实践。无论是乡村振兴、科创文卫,还是抗击疫情、抗洪抢险,青年干部都要挺身而出,冲到最前线,把干事创业的理想和祖国发展、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基层挥洒青春汗水、绽放青春之花。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