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劳动育人实践研究

2023-01-04徐进

职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三全育人职业教育

徐进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如何深入理解“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开展”的育人理念,探索构建新型劳动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理论课程教学、职业技能实践、劳动清单制度等方面探讨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劳动育人实效,推动劳动教育改革立破并举。

关键词:三全育人    职业教育    劳动教育

课   题:本文系2021天津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重点项目,2021年天津市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TJDYYJZXKT2021-14)的研究成果。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这一论断是时代对技能人才的呼唤,寄托着总书记对技术工人的殷切期望。步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围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青年之“新”,在于新时代青年学子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使命。其中,技术工人队伍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升级”——五育融合、协同育人。因此,将劳动育人有机融入新时代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全体劳动者不懈努力,共同奋斗。而职业教育正是在社会劳动的催生下不断发展的,因此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具有显性地位,二者的融合有着天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一)是踐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劳动育人提供了实践指导和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目标导向。将劳动教育贯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出现的缺位、错位问题,有效引导新一代劳动者尽快融入社会,肩负起社会职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国家对教育结构的优化和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设计,也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学子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脑力劳动和复合型劳动在“劳动”中的地位空前提升。职业院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例如,劳动教育目标的认识窄化,大多局限于体力劳动和体验活动层面;劳动教育主体的意识淡化,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缺乏劳动认知和情感,意志力不强;劳动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形式化,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显然,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劳动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青年学子的聚集地,职业院校理应将劳动育人与时代脉搏贴合,与学生现实成长需要贴近。开展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有助于职业院校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发创造性劳动形式,促进“内在思”和“外在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最终实现由“劳动光荣”向“劳动幸福”的情感升华,从而发挥其育人效果。

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劳动教育的价值剖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等重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坚持三全育人”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符合职业院校大思政建设的发展规律。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要与“三全育人”相辅相成,以劳促“全”、以“全”进劳的过程,正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催化剂。

(一)全员育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路径

全员育人,即学校全体教职工、家庭和社会分工协作,积极投入到学生的思想引领教育中。2022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使其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唤醒家长对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整体协同和深度融合。学生在校学习劳动课程,在家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在外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固化“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品质。此外,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贯穿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理论课注重内涵解读与价值引领,在带领学生熟悉安全意识、法律常识、活动原则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实习实训课和专业课则更加注重学生劳动技能培养以及职业素养提升,让学生在动手实操和职业规划中激发劳动的乐趣与积极性。

(二)全过程育人: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过程育人,是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全过程,具有阶段性、衔接性和贯穿性特点。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五育融合、协同育人,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课,积极探索服务性劳动与二课堂有机结合、创新性劳动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劳动教育清单与考核评价机制相契合的新时代劳动育人体系。

(三)全方位育人:搭建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平台

全方位育人,需要各门课程、各个教育环节、各级各类平台协同发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将育人全方位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实现育人功效的全覆盖。劳动教育绝不能让学校唱“独角戏”,应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是掌握劳动技能和培育劳动精神。现阶段,劳动教育师资主要由劳动课程专职教师、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技能实践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隐性教育作用,构建立体化劳动育人机制。二是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形成劳动教育持续动能。一方面,构建校企教育平台,共享赋能,深化合作。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文化资源,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劳动模范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构建家庭教育平台,形成家校联动。因为家庭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影响最大,要以劳动清单制度为抓手,鼓励学生主动居家劳动,培养生活技能与劳动技巧。

三、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三全育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全员”作用,开辟多方主体的“全过程”育人渠道,探索各方联动的“全方位”育人路径,努力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核心、劳动教育理论课为骨干、劳动教育二课堂为支撑、专业实训课为辐射的同心圆协同育人格局。

学院党委领导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理思路、找举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明确学院“技能+素养”的劳动教育目标,创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统筹校内外劳动教育,开展竞赛交流活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推动数字賦能增效,建立电子特色劳动育人模式。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育人制度

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出台《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育人实施方案》等多个制度文件,构建劳动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学院全面推进“三全四育”机制建设课题研究,使劳动教育课与思政课有机融合,增强了相关学科的协作互动,大大推动了学院劳动教育教学团队的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配齐建强劳动教育“引路人”,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学院劳动教育团队教师平均年龄35.7岁,硕士研究生占比83%,所学专业方向覆盖面广,各项工作都有所突破。劳动教育团队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构建网络劳动教育教学平台,淬炼理论功底、拓展知识视野、吸收新式方法,凝心聚力推动成果转化。学院《基于劳动清单制度的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被列为2021年天津市教育改革试点重点项目。

(二)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劳动教育作为技工院校“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积极创新探索实践,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推行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优化完善学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理论必修课

一方面,把劳动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并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好劳动教育理论课。除必修课外,学校还注重劳动教育的跨学科渗透;另一方面,基于区域劳动文化特色资源,结合学院校本特色,广泛开发劳动教育教学资源。挖掘活用劳动素材,凝练本校发生的或者校外的劳动故事,将工匠精神、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融入课堂。疫情之下,云端之上,劳动教育与疫情防控“同频共振”,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极大增强了课堂的时代性、亲和力和吸引力。

2.实践必修课

学院因地制宜,统筹谋划,整体部署,精心打造以3D打印创新中心、“未蓝”创客空间、电加工创新实践中心、网络布线世赛基地和工业机器人体验中心5个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开设特色实践课程,以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在沉浸式的职业实习、见习中熟知劳动标准、规则,掌握劳动知识技能,强化安全意识、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三)建立品牌项目,提升育人效应

为切实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学院始终坚持“五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与“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着力打造“劳动教育清单”“技能竞赛二课堂”“行走的劳动教育”三大实践类品牌项目,实现了主体、形式、方法上协作的内在机制,构建起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基础的协同保障系统。

1.学生劳动教育清单

2019年,学院承担市级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抽调各系部骨干教师,扎实调研,因势利导,科学研究编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清单,开展劳动教育试点改革。预计2022年底,学院将顺利完成劳动素养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各级实践与评价数据共享,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校内劳动。首先,通过主题班会、线上课等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各系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劳动,将日常劳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最后,以服务育人、安全育人等为载体,组织学生通过食堂执勤、快递收发、绿化养护、宿舍管理等加强劳动锻炼,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再次,以团学组织为主体,学院团委制定劳动教育日历,开设“菜单式”团学劳动项目,可谓劳动教育的“加强针”。如推出“靓丽寝室”“消防逃生演练”等主题活动,旨在加强劳动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二是家庭劳动。劳动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家务劳动”表面,最终落脚点在于让学生知晓为何劳动,发现“劳动的美丽”。按照不同年级的家庭劳动目标,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指导家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促使学生掌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家庭劳动技能。

三是社会劳动。2022年职校学生劳动教育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0.3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类活动;70%以上学生希望与教师一同参加生产技术类、社会公益类教育活动;91.58%学生认为参加劳动教育收获很大。因此,学院要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增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技能竞赛二课堂

劳动创造幸福,技能点亮梦想。学院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基地优势,有效利用专家教练团队力量,建立健全校级竞赛培训机制,开设3D打印、家庭网络布线等技能竞赛二课堂。2017年10月,学院选手梁嘉伟代表中国出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力压群雄,一举拿下信息网络布线赛项金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匠”的硬核担当和青春朝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教师张洪豪荣获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金牌;学生刘磊荣获物联网技术项目优胜奖。

3.“行走的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学院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劳动教育工作,正确把握“一育”和“一课”的关系,防止窄化。劳动教育不等于体力劳动,更不是一门劳动理论课。既要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也要将劳动教育观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一系列有趣有效的“行走的劳动教育”,在活动中渗透劳动元素,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精神,已成为学院常态化的劳动教育实践特色。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三全育人职业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