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实践

2023-01-04茹建涛齐红涛刘彩霞

关键词:芜湖台区精益

茹建涛, 齐红涛, 刘彩霞

(1.国网芜湖供电公司, 安徽 芜湖 241000;2.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生产技术和营销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为此提出了“集团化动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1]。

1 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实施背景

1.1 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下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盈利空间被逐步压缩。向内挖掘、节能降损、挖潜增效,强化线损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同时,随着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对线损管理工作的精益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2 台区线损治理基础薄弱,未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部分供电企业线损治理的各部门、各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协调工作时,呈现沟通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国网公司对同期线损的管理要求,并且理论、统计线损难以进行比对分析,不能进行高效细致的四分管理和有效的评价考核[3]。因此,需要推广实施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建立高效完整的台区线损整治与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1.3 提升城市配用电网与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电力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城市配用电网日趋复杂庞大,管理要求日益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用户对供电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台区线损合格率,是衡量城市配用电网与营销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计量管理、采集建设、反窃电、台区基础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配用电网与营销管理水平,需推行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以线损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司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 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主要做法

目前,有三个主体部门负责台区管理工作:配电工区、输变电部门和营销部门[4]。基于台区多部门管理的现状,结合线损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该机制是指在建立公司级台区线损治理管控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构建三提升”,实现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一是通过构建片区责任制低压运维体系,实现片区化管理,减少流程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台区线损治理的精益化水平;二是通过构建“五位一体”营配调协同机制,实现经营区域内营配调基础数据实现全治理、全应用,建立完整准确的“站-线-变-箱-户”电网拓扑模型,提升源端数据准确率;三是通过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不合格台区处理新模式,采用Excel VBA代码建立不合格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提升高损台区治理效率。下面以国网芜湖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芜湖公司)为例,详细介绍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主要做法。

2.1 建立公司级台区线损治理管控体系

以采集全覆盖和营配调全贯通为依托,以台区线损达标治理和管理线损精准降损为重点,从安全、可靠、经济、服务四个方面着手,建立高效的台区线损治理管控体系。通过对高损台区治理,进一步完善营销工作管理,实现线损治理与营销管理的良性促进与共同提高。

2.1.1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公司统一规划部署,各部门分解落实任务的项目化管理工作机制,形成由公司领导负责,营销部牵头,运检部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芜湖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台区线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组织开展线损调研,明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落实相关人员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责,排出时间节点。

2.1.2 统一制度保障

根据国网公司线损管理的工作要求,结合现行安全、营销、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台区线损治理与营配调数据同源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理顺管理职能,清晰责任界面,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在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中的管理职责、工作任务、主要措施和要求,做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减少工作中的盲点和矛盾。

2.2 构建片区责任制低压运维体系,提升台区精益管理水平

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受信息采集不及时、计量设备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线损率过高的问题[5],用电信息采集2.0系统上线后,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在此之前,为进一步实现台区线损的精益化管理,芜湖公司建立了片区责任制低压运维体系,对管辖的供电区域划片区管理。由低压运维片区工作组对用电检查、装表接电、采集运维、反窃电、线损治理等多方面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片区化管理,缩减流程环节,提高协调沟通效率,实现对公变台区的全过程、全方位管控,提升了台区精益化管理水平,为台区线损治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片区责任制低压运维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片区责任制低压运维机构图

2.3 构建“五位一体”营配调协同机制,提升源端数据准确率

营配调贯通是同期线损计算实施的基础,其直接影响同期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为了确保分台区同期线损合格率,需要进一步提升营配调贯通工作,建立完整准确的“站-线-变-箱-户”电网拓扑模型,提升源端数据准确率。台变关系逻辑如图2所示。

图2 台变关系逻辑图

按照国网公司及省公司在同期线损管理及营配调贯通管理上的工作要求,公司通过建立“五位一体”营配调协调机制,即通过制度协同、流程协同、指标协同、人员协同、考核协同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全面推进公司营配调贯通工作,建立准确完善的“站-线-变-箱-户”电网拓扑模型。

2.3.1 营配调制度协同

芜湖公司营销部和运检部联合制定了《营配调数据同源管理办法》《分台区同期线损管理办法》《台区线损治理现场作业指导书》《台区线损主站分析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相关工作标准制度,对营配调协同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包括台区数据的前期分析,中间的现场普查,后续的整改跟进,对营配调专业之间的责任分界,工作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范和定义。通过营配调制度协同,明确部门职责及相关责任环节,进一步加强数据全采录、全治理和业务末端融合应用,实现营配调数据同源、末端业务有效融合和信息共享。

2.3.2 营配调流程协同

随着营配调贯通业务平台的上线,芜湖公司实现了营配调相关的流程协同。工作制度中对流程流转的时限要求也进行规范,有效地防止“扯皮”事件的发生。通过实现营配调流程协同,建立公变台区营配调贯通协同流程,并对流程的流转时限进行了规范要求,有效防止沟通中“推诿”问题,消除了各项工作以及专业协调沟通中的无效环节与空白区域。在协同的过程中,对营配调贯通数据问题进行跟进处理,未及时完成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督办,以免出现问题“无疾而终”,从而影响分台区同期线损合格率。低压台区营配调协同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低压台区营配调协同流程

2.3.3 营配调人员协同

台区线损的治理,人员的协同是首要的。芜湖公司组建营配调贯通工作的管控组,由营销、配电、调度的骨干人员组成。现场普查亦由营销、配电、调度的工作人员共同前往现场查勘,未查清楚情况均不得离开。为更好的实现协同,芜湖公司组织成立了营配调协同工作组,组织精兵强将,由发展、营销、运检、调控、信通等部门分别设定一名工作联系人,基层班组全程参与,利用微信群建立专业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与班组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并通过定期召开试点工作专题研讨会,依托月计划、周点评、日跟踪开展闭环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提高工作效率,还采取“多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制”,促进营配调协同,“小组式”攻坚。

2.3.4 营配调考核协同

针对营配调贯通及公变台区治理相关工作,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案,明确“站-线-变-箱-户”关系准确性的协同考核部门、考核班组,开展营配调数据同源准确率的协同考核。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促进营配调贯通与公变台区数据关系准确率的提升。通过营配调考核协同,进一步提升了营配调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确保各环节工作的及时开展,实现分台区同期线损合格率的稳步提升。

2.4 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不合格台区处理新模式,提升高损台区治理效率

为全面做好台区线损和管理降损的专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芜湖公司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线损不合格台区治理效率,构建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不合格台区处理新模式。

一般来说,公变台区下电表数量有上百块,现场单户逐一核查工作效率低。因此,需要借助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数据分析。采集系统导出数据较为繁杂,直接分析不仅效率低,而且工作量很大。为了提升高损台区核查处理效率,芜湖公司利用Excel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采用Excel VBA代码建立异常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通过开展台区线损数据日统计、分台区精细分析,以数据分析为有效工具,对现场台区开展针对性核查,做到精准降损,提升高损台区治理效率。芜湖公司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损台区处理新模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损台区核查处理流程图

2.4.1 强化营销线损基础支撑,建立台区线损数据库

台区档案、用户档案信息,由地市、县公司营业专业负责,信息建立和变更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台区拓扑结构信息,由地市、县公司营业专业负责,信息建立和变更由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通过营配调贯通方式从运检PMS系统获取。台区档案、用户档案、台区拓扑结构信息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数据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集成,同步相关信息。

2.4.2 台区线损相关指标的日监控和分析处理

持续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计量指标数据监测,基于用电采集系统的线损数据、采集数据、未接入数据、专公变曲线数据等,采用Excel VBA代码建立台区数据在线监测模型,实现低压采集成功率、公变采集成功率、线损率等线损指标的每日监测统计,通过该监测模型自动判断台区线损及相关指标,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和依据。在计算线损模型中,需要尽可能的计算出电网理论的误差,进一步引入线损指标模型方法,不断找出线路的发展规律[6]。台区线损相关指标监控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台区线损相关指标监控分析框图

2.4.3 基于Excel VBA数据分析模型进行高损台区数据分析

针对高损台区的精细分析处理,芜湖公司采用Excel VBA代码建立异常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深入开展台区线损数据分析和精准降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导出的台区线损原始数据杂乱无章。通过利用异常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将同一采集器资产号的采集器进行合并,同时算出合并电量。利用异常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可以有效提高线损数据分析效率。经异常台区数据分析模型工具分析处理后的数据简洁明了,有助于提升现场高损台区治理的效率。

2.4.4 全面细致开展台区现场核查工作

参照统计线损计算结果,充分利用线损在线监测、异常数据分析等系统功能,按照统计因素、计量因素、窃电因素、技术因素等,分专业找准管理短板,加快推进异常台区治理。根据线损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产生线损数据异常的可能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排查。根据台区线损的分析,利用台区线损、采集监控等技术手段还可以开展反窃电分析监控,提高反窃电效率和效益。

3 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实践成效

芜湖公司推广与实施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以来,分台区同期线损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为营配调贯通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保障,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安全管理和供电质量方面为企业提供了质量保障,在营销管理、特色服务方面为企业提升了社会效益。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3.1 台区线损合格率大幅提升,营销基础管理得到全面夯实

在推广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芜湖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公司台区线损治理水平,得到了出色的线损治理管理效果,多家地市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台区线损治理机制。除了降低损耗电量上带来的极其可观的效益以外,此管理机制也极大地节省了工作成本,合理的人员安排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现场出行费用,合理的工作流程机制大大缩减了工作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工作质量。

3.2 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提升了企业社会效益

通过台户关系的核查与整改,维护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打击了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保障了广大电力用户在用电方面的公平公正性,也避免了部分用户为了个人利益私拉乱接带来的用电安全隐患,让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3.3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推广实施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培养出熟练掌握采集运维、装表接电、窃电稽查、线损整治、营配调贯通等多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协调配电运检、信通公司等部门和用电客户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这些人是公司台区线损治理管理持续推进的无价之宝。

4 结束语

文章详细介绍了供电企业一种新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该机制基于营配调一体化,主要做法是“三构建三提升”。在推广基于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高损治理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公司台区线损管理水平,得到了出色的线损治理管理效果,台区线损合格率大幅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评价提高,同时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芜湖台区精益
进击的芜湖
配电台区变-户拓扑关系异常辨识方法
进击的芜湖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安徽芜湖:镜湖区首家楼宇联合工会成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精益生产VS精益研发:精益之辩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