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2023-01-04王书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理论体系政党

王书波 仇 立

(1.民革河北省委会,河北 石家庄 050051;2.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带领各民主党派不懈奋斗,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伟大梦想、书写恢宏史诗的百年历程,从统一战线的角度形成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的战略思考,提出了坚持统一战线这个革命法宝、建设法宝、复兴法宝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战略方针,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统一战线是凝聚中华民族复兴力量的战略方针

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在性质上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伟大事业,在规模上是东方大国时空范围内亿万人民的宏大实践,在时代背景上是民族国家在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新形态,在历史方位上是自发现代化走向自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就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先驱性伟大事业,必须走一条对内团结依靠人民、对外联合世界各国的新型道路,必须把统一战线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1840 年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觉醒的起点,各阶级力量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复兴大道的努力中形成了接续奋斗的复兴链条,经历了一个从旧阶级觉醒到新阶级奋起,一直到无产阶级领导各阶级共同奋斗的过程。在旧阶级的探索中,地主阶级的觉醒者和农民阶级的觉醒者互相促进,共同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睁眼看世界”到太平天国运动提出《资政新篇》,从洋务运动开启现代化探索到义和团运动提出“扫清灭洋”口号,旧阶级的觉醒者经历了从提出基本复兴思路到触及根本复兴要义的转变,也为新阶级的奋起奠定了基础。在新阶级探索中,从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华民族复兴走上了正确道路。

“振兴中华”“唤起民众”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思想被中国共产党所继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2]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了“振兴中华”的第一声呐喊。中国共产党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用马克思主义之火点亮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灯塔,使旧民主主义转变到新民主主义,赋予了新的重要内涵、逻辑结构、内涵蕴意、历史意义,使孙中山先生的“振兴中华”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汇聚成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事业。新民主主义不仅使“振兴中华”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而且使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中华的前途,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相衔接,使中国革命避免了独立的资产阶级专政阶段,成功避免了二次革命的问题。在这个方案中,正确道路与领导力量是两大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地主阶级的觉醒者,农民阶级的觉醒者,资产阶级的觉醒者,因其阶级局限不能形成跨阶级联盟,在历史舞台上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但毕竟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一定的历史性贡献,具有成为革命的同盟者的可能性。当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这些革命力量和革命性因素迅速聚拢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同盟力量。经过民主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一直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伴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统一战线也历经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带领全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坚持多党合作、步调一致,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古老中国之所以在小生产力基础上发展成为超大型国家而不分散,以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为核心的统战文化是其中的奥秘和精髓。近代中国虽然经历了从天朝大国到民族国家转变的阵痛,并在西方列强的资本掠夺和武力侵略中处于下风,但是处于世界历史中的中华民族复兴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世界化发展道路。借助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潮,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舞台上创造了新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的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唤起中华民族复兴力量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在构建“民主国家”“民族国家”秩序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量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政党,担负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带领人民,以民族精神动员和团结人民,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转化成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革命行动的历史任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中国政党制度是现代文明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形成于协商筹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型政党制度厚植于中国大地,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文化传承深厚,结构性特征突出,制度性优势彰显,演进脉络清晰,历史积淀丰富,理论基础充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从历史思维重释制度发展的必然进程看,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统战思想,习近平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思想溯源及其实践历程契合,梳理多党合作实践及政党制度理论生成,考察审视、探讨其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形成发展、逻辑架构、运行规律、制度体系、效能发挥、实践价值,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理论体系构成,对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有序推进,统一战线共识教育成果、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发展具有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多重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人民探索的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始终保持战略清醒,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精神,防范和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

三、完善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统一战线制度安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广泛的联盟,不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还是坚持多党合作,都是致力于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民主政治、国民经济和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部分。对“中国之治”加强理论研究,厘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其理论根据、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结构层次,对于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规律,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指出的“要深入研究我国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构建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及战略意义。

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否确立,主要是看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否已经具备,包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内部逻辑结构,是否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基本判断及其本质规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特定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内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等范畴的确立,构成了该理论体系内在的基本要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对所论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揭示,不仅系统回答了在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也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怎样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问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表现在人民民主理论、执政党理论、参政党理论、政党关系理论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连贯、系统周全的理论体系。新时代新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科学总结和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明确提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时代新形态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方向性、规定性和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下,推动中国政党政治实践的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

科学阐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涵、基本结构等重大问题,将为贯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推进形成覆盖政治协商、民主决策、委员履职、队伍建设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作为一项理论任务或理论使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要着力解决或阐述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如何推动该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围绕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一系列观点,以系统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完备要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当家作主思想,为当代中国发展稳定奠定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无论是基本制度、基础制度、具体制度或者保障制度,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概念、范畴和内容,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中的组织制度理论、会议制度理论、工作制度理论、民主监督制度理论、委员协商制度理论、自身建设制度理论等制度理论与之紧密衔接,并加强配套支撑。反过来,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也正是这些制度理论,通过制度层次的呈现,系统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新制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推动中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坚实基础。它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逻辑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丰富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并为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体系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代表先进的执政党与代表进步的参政党,面对多党合作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要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由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参加的全民族的共同事业。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作为绝大多数人参加的,为绝大多数人利益奋斗的事业,包括民族解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被纳入到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之中,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新时代统一战线任重而道远。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直接关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直接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统一战线能够凝聚起更为强大政治力量和坚定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追求的团结,是广泛的团结,也是坚强的团结,是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团结。”[3]也就是说,统一战线必须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大团结大联合。思想引领犹如一面旗帜,旗帜树起来了,人民才有共同前进的方向,否则只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新时代要发扬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积极推进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凝聚起力量发挥好统战作用,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制度优势、制度自信,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构建能够充分反映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利益表达诉求机制,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心聚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理论体系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