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恕道精神为中心探究体育伦理道德之迷思与突围

2023-01-04林千枫李畑存樊君丽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界伦理道德竞技

王 迪,林千枫,李畑存,樊君丽

(1.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广东 中山 528400;2.韩国全北国立大学 教育学院,全罗北道 全州 54896;3.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0;4.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当今社会因为社会飞速发展, 人们充分享受了优质生活和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体育界,因为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投入, 体育的科学化的发展也如火如荼的开展。 但是,体育的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兴奋剂的使用,“胜利至上主义”,赛场上不道德的行为等,并没有随着科学化的发展而得到缓解,反而因为科学的不断进步而不断严重化,诸多不仁不义的体育伦理道德问题伴随着体育科学化的发展,全世界国家价值意识的多元化而产生,导致在赛场上运动员与运动员的,甚至国家与国家关系紧张与对立频发。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不仅要追问, 为什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体育界的伦理道德问题却更加严重了,这一切的现象背后最深刻的根源何在? 导致这一现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本文认为,当今在体育界的恕道教育的缺失,是一切体育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为“儒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讲究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注重发挥文化对于人类的教育功能,将个人、社会与国家的治理联系起来,注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由此可见,在体育界进行恕道精神教育,建立人们对恕道精神观念的认同,是当今解决伦理道德问题困境的关键。

1 恕道精神及其当今价值

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之内,“恕道” 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 在儒家尚未出现之前,在《尚书》《春秋》《周易》之中就出现了与恕道精神类似的“宽”“让”“容”等字眼。 但是上述的著作涉及面较广,并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而且未构成完整的体系。 所以并不能代表恕道精神。 而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借鉴上述著作,提出了以“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在他认为,达“仁”就必须要以“宽,容,让”等方法为中心的恕道入手,并将之升华为人类“终身行之之事”的地位。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以待人”“推己及人” 的恕道精神在孔子看来是恰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这种以自身的切实感受为出发点,履行对于他人的道德责任的精神, 能够协调社会不同人群之间矛盾的方法,使社会协调有序的发展。

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诸多代表人物都纷纷对恕道精神进行了诠释。 《大学》一文中,将恕道精神定义为:“薭矩之道”。这是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 指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的恕道思想,这种以性善说,四端之心说为基础恕道思想,寻求了恕道精神存在的依据。 由此可见,“忠恕之道就是推己及人的原则,他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和谐关系的关键,也是儒家伦理精神的精髓”[2]。

总之, 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 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使人类和谐共存,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思想,这种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精神,是解决矛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所以和谐的关系的产生,需要从恕道精神的教育开始。 因此,恕道精神对于体育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方式,对于体育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恕道精神的教育为出发点。

2 恕道精神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当今竞技体育之中,在胜利至上主义的影响之下,各种不道德的体育行为,例如服用违禁药物,吹黑哨,偏裁偏判、运动员赛场非伦理的体育行为等等体育伦理道德问题日益严重。竞技体育之中如果要出走当前的困境, 营造和谐的竞技体育的氛围,那么就要重视恕道教育,使“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重新进入竞技体育相关者的内心之中,因为,恕道存在的核心就是“心性”,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能采取推己及人的态度来思考人与人的关系, 那么竞技体育便会从当前的迷失之中走出来,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所以,通过一些措施将恕道精神运用在竞技体育之中时可行的。

2.1 “泛意识”的存在是恕道精神的基础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度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下,我国国民精神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社会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竞技体育中尤为如此。 一方面,随着近代以来的两次文化运动,人们对于儒家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例如君臣父子,三纲五常等观念的认同逐步丧失,儒家主体地位崩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知识出现碎片化,零岁化的特征,导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 而新的主流的价值体系尚未出现,这种多元价值观让人们出现了道德迷失,不知道正确的价值究竟是何物,没有了超越性的情感寄托,运动员作为人类的一个群体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3]。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提高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为了促进竞技体育“胜利”这一目标,在竞技体育中投入了大量的科学技术,这也确实促进了经济体育科学化发展。 但是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也使得少数人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价值体系多元化和竞技体育科学化的双重作用之下, 竞技体育必然会走向“胜利至上主义”,对于胜利的过分追求以及价值观体系的崩塌, 那么竞技体育之中出现的多种非伦理行为也就是一种必然。 这就是当前竞技体育的道德迷失[4]。

其实,人类无关种族,有一种泛意识的存在,那就是“不忍人之心”。 这种不忍人之心与肤色,国界,种族无关。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种族的人当他看到生灵被涂炭,他绝不会欣喜若狂,绝不会存在任何偏见,而只有同情、共情,甚至恨自己无法去助一臂之力。 这一点无需怀疑。 在体育比赛之中,当我们看到运动员展现了高尚的体育道德的时候, 我们谁也不会不受感动。 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就是每个人都能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性吗? 所以作为生活在社会这一共同体中的个人具有普遍性的生理、 心理、 以及精神情感,人的人性与肤色,国界,种族均无关。 而恕道的基础就是人类内在良知和理性,这也是人类意识的永恒性基础。 从身心一元论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就是内心在外部的展现。 所以在竞技体育之中,基于恕道的价值观就是要在赛场上推己及人,基于宽容的价值共识,用恕道来规范自我的行为,并指导自身的行为,最终达到和谐。 因此,儒家的恕道精神来缓解当下非伦理性的道德行为的蔓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2.2 合理的制度的建设是恕道实行的保障

综上所述,引导竞技体育界重塑恕道精神,以恕道规范个人自我行为,不仅对于解决伦理道德问题是可行的,也是解决体育伦理道德困境所必须的。 那么,如何有效的推进恕道精神的教育?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恕道教育的基础。合理的制度则是恕道精神在竞技体育界重塑的首道屏障。 合理的体育制度,不仅仅是要建立一种完善的体育制度,更决定于能否顺利的贯彻这一种完善的体育制度。 正如邓小平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确实如此,在当今的竞技体育界,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对于不道德行为的处罚制度,也缺乏对于高尚行为的弘扬制度, 这就导致了运动员及其团队为了利益以及胜利会做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 而且对于体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可以被钻漏洞的空子,这也为不施恕道,获得利益的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 因此, 寻求合理的制度和实施程序,是真正重塑恕道,解决体育道德问题的保障。 在竞技体育中,强化人的责任意识与监督执行能力,通过规范伦理激发理性和良心,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完善竞技体育中的体育监督制度,对不行恕道的个人加强监督与处罚,使其无法肆意妄为地做出非道德的体育行为,防患于未然,这是其一。 其二,要大力完善体育法,加强法律对体育伦理道德的惩戒力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人们遵守恕道。 所以, 制度地完善对于恕道精神,以期合理的解决体育伦理道德问题是至关重要地。 因为恕道诉诸于每个人都有的道德判断,宽以待人,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具体情况考虑别人的情况, 把彼此的意见带入自己的视野,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差异。 但是人因为人的本性,喜欢趋利避害,那么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制度,恕道精神则难以进入追求利益的人的内心之中。 所以,只有对为了追求利益做出种种非道德行为的个体进行严厉的处罚,既消散其既得利益,又付出惨痛代价的基础之上,诉诸于人的泛意识,对竞技体育者进行恕道精神的教育, 让恕道真正的进入人的内心之中并向外在表现出来。 竞技体育之中的种种不道德行为才能逐渐好转。

2.3 人类内心的自觉是实施恕道的关键一步

通过恕道来解决当下竞技体育之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的行为的话,一个合理的,并且能够得到施行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只存在这种合理的制度也是不行的。 不能否认的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具有人性,了解推己及人的重要性,知道通过将心比心可以解决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但是问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却又做不到?[6]”。 由此可见,不仅要诉诸于合理的体育制度, 让恕道精神在竞技体育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培养每个个体“慎独”的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个体内心的宽容的道德心的觉醒,才是恕道教育最为关键的一步。

恕道精神是一种稳定的生存方式, 这是与长期人类地历史相结合之产物,是人的本质地外在对象化,是人的内在需求向外在表现的结果。 恕道精神,应该融入人的内心,构成一种内在的行为方式。 我们应该将恕道精神重新回归于竞技体育中个体地内心, 通过内心对恕道精神地认同从而在内心限制和影响竞技体育个体外部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现在竞技体育界“胜利至上主义”地影响下,在利益至上思维模式下,对竞技体育中地个体推进恕道精神, 改变如今地种种非道德体育行为地出现就显得至关重要。 所以,重建竞技体育中对恕道这一价值观地认同, 使人们对恕道思想有正确的认识并从根本上认识他,并在竞技体育之中遵循恕道精神原则且付诸实施,最终实现在竞技体育之中对恕道地坚守与执著, 成为当今解决体育伦理问题地当务之急。

因此,在竞技体育界广泛地开展恕道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恕道教育之中,对于青少年地教育是至关重要地。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地价值观尚未形成,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对于事非地判断标准。 而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一定要让其被接受,在认可之后,才会成为具体地有指导性行为的准则。 所以,恕道精神地的首要任务是究竟如何才能在竞技体育之中被认可和接受。 青少年因为具有培养的不确定性,所以对青少年儿童地恕道教育就是推行恕道教育之时地应有之义。 所以,在竞技体育之中要首先注重对基层体校运动员地恕道精神地培育。 只有在个体地幼年阶段接受了深刻地恕道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影响个体地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样才能整体提升一代运动员道德水准, 在成年之后就会自觉地抵制种种非道德行为地出现。

另外,在恕道精神教育地过程中,对于教练员地精神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地。 因为恕道要求的治理主体从自己地内心真实感受出发,推己及人,将被治理者和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作为教育地出发点,在教育地过程中观察被治理者与自我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邮寄地整体之中来把握恕道教育,形成将心比心重叠共识。只有像对待自己一样,将他人视为具有自由的个体,正视他人的合理利益,保障其自由表达个人表达意愿的能力,才能在治理与被治理者关系者之间获得利益最大的公约数。 但是在恕道教育过程中,所要求的从自我出发,这绝对不是“自我主义”的一种,而是从内心反求诸己,把别人当作自我一样来关怀别人的感情,严以律己,不能强迫要求对方。 所以,在竞技体育之中,教练员就是治理者,运动员就是被治理者,根据恕道的教育原则, 恕道教育绝对不意味着使用任何强力手段来被迫受教育者就范, 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德行去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取向。 教练员具备完善的德行,就能激发运动员内在的道德意识,依孔子之意,以恕道,就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群星自动环绕着它。 只有教练员充分意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用推己及人的态度来对待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更好的接受恕道。

同时, 利用社会手段宣传恕道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如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恕道精神,对推行恕道的运动员或者教练员进行宣传, 同时利用道德手段对做出非体育道德行为的个体进行强烈的批判, 从而减少竞技体育界的恕道不施的现象,提升恕道在竞技体育界的影响。体育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大众媒体手段, 效仿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评选活动,通过媒体来宣传道德行为,并与人类内心深处的道德相呼应,在体育界形成广泛的对恕道精神的认同感,因此,应该以恕道的教育为基础,再对多种形式的社会奖励办法和对策进行探索,形成再竞技体育界广泛的恕道价值观念,并使恕道观念常态化,习惯化,发挥恕道教育引领人的作用。 这样体育界中的利益关系必然弱化,非道德行为必然会得到有效减少。

3 结语

傅佩荣教授曾经讲到:“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表现。 ”儒家所谓的善,如果说是一种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的话,那么恕道精神无疑就是这种善的表现形式之一。 恕道精神作为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人内在思维方式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中姜酒与人为善的精神来源, 这种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未间断,并且再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稳定、不间断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多种价值观的出现与儒家精神的弱化,如何改善竞技体育界因为“胜利至上主义”而出现的种种非道德的问题这一点令人深思。未来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发展究竟该何去何从? 徐复观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基于现有能力的限制,对于未来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顺着已经走过的路来与未来之路联结,这就等于是数学中要靠若干已知数来达到求证未知数的目的是一样的。 虽然人类的前进道路不会有穷途末路,但是在行路的过程中迷了路的人是会感到穷途末路的。 ”[7]正是如此, 再当今竞技体育界乱象丛生, 经济伦理道德陷入迷茫之时,我们只能重新沿着已经走过的道路来寻求未来的出路。 当竞技体育界原有的道德伦理关系被实用主义, 个人主义所替代的时候,需要出现一种个人与他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之路之时,那么以推己及人为基础,主张以恕己之心恕人,将心比心,实现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的恕道精神,对当今解决竞技体育伦理道德问题无疑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基础。

在当代,我们在体育界重塑恕道精神,不是意味着让儒家的恕道精神强植于竞技体育之中, 也不意味着要让恕道精神原封不动的出现在竞技体育界,而是要让一种充满人性的,感性的, 基于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对竞技体育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充满人文色彩的价值尺度。 通过弘扬推己及人的精神,自觉的提高道德意识水平和加强自律性。 同时我们要重视把社会道德风尚与道德体系同体育结合起来, 为保育道德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8]。让竞技体育界重新焕发高尚的伦理精神,让人文主义精神发扬于竞技体育之中,在解决竞技体育伦理道德的同时,让和平,有爱与团结的奥运精神重新彰显,提升当代竞技体育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体育界伦理道德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风靡全球的运动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