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的治理

2023-01-04徐福军吕倩茹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6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垃圾污染

温 冲 徐福军 高 榕 吕倩茹

(1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1 2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莲湖分局 陕西西安 710082)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环境保护成为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政府等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采取了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治理,其中环境工程建设就是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1]。所谓环境工程建设其实就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和半固态废弃物质。在2020年9 月1 日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固体废弃物种类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关,更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1 固体废物的特性与危害

1.1 固体废物的特性

一是具有污染性。固体废物的污染性表现为自身的污染性和处理后的二次污染性。固体废物本身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有些物质难以处理或降解。此外,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会生成二次污染物,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等致癌物质,填埋过程中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恶臭气体影响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等。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二是具有资源性。固体废物只是一定条件下才成为固体废物,当条件改变后,固体废物有可能成为生产原料、燃料或者成为消费物品,使得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资源与经济价值[3]。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经过专门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处理后可产出生物柴油、甲醇等,目前已有成熟的规模化工艺处理利用餐厨垃圾。

三是具有社会性,固体废物的社会性表现为其产生、排放与处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每个成员都产生与排放固体废物,意味着社会资源的消耗,对社会产生影响。固体废物的排放、处理处置及污染性影响他人的利益,即具有外部性。固体废物排放前属于私有品,排放后成为公共资源。

1.2 固体废物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大气。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表现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通过排气筒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大量堆放的固体废物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通过物理挥发以及化学反应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固体废物中的颗粒物容易被风吃起而扩散到大气中污染大气。

二是污染水体。由于固体废物的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等不当处理措施,固体废物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排入水体,造成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因固废污染导致的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污染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大量露天堆存会占用土地导致浪费土地资源。固体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会渗入到土壤中,导致土壤呈现酸碱化或毒化。受到污染的土壤还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固废中含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土壤污染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能要比废水、废气等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

四是易造成垃圾爆炸、自燃等事故发生。由于简单的堆放,极易造成爆炸、自燃、塌方等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与存在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资源消耗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越来越多[4]。根据2020 年6 月8 日发布的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7 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分别为38.68 亿吨、20.62 亿吨和9.43亿吨,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处置量分别是6581.45 万吨、5972.78 万吨,垃圾处理量3.39 亿吨。由此可知,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基数较大,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为5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0%。固体废物的积存及丢弃量仍然较大。固体废弃物的常用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

存在问题:一是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积存量多,固体废物产生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产生量的增加给处理处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污染风险隐患多。近年来多地发现渗坑、暗管偷排废酸废液等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问题。有些地方历史遗留尾矿库多,环境安全隐患较大,因废渣、废弃尾矿库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危险废物管理不够规范,非法处置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快递行业包装废弃物、外卖配送包装物、废弃电子产品等快速增长,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程度。

3 环境工程建设中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3.1 强化固废管理,提高固废管理水平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理,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的优惠政策。健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中危险废物的处置,开展乡村医疗废物收集试点,推行“村收集、镇分类、县级收集暂存、市级收运处置”的农村医疗废物管理模式。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程,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3.2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

大力倡导和推行源头削减,鼓励和引导企业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考虑,推动绿色设计、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化。按照产业政策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装备,从源头上减少工业固废的产量,实现工业固废的减量化。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 版)》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固体废物增量,深入摸底整治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减少遗留固体废物贮存总量。加快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集团规模化、高值集约化发展。

3.3 推广采用固废处理循环利用技术

建立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链,建立循环工业产业园区。固废综合处理循环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案是生活垃圾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焚烧,产生的蒸汽拖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锅炉余热干化后可掺到垃圾中焚烧发电;餐厨垃圾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垃圾焚烧炉的补充燃料,油脂可提炼生物柴油可作为车辆用油,残渣掺到垃圾中进行焚烧发电;市政污水或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可作为余热锅炉补充水,节约自来水。采用固废处理循环利用方案,物料间互为补充,资源内部循环利用,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实现园区内水、电、路、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资源的共享,实现园区资源集成、复合、循环理念。妥善解决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征地、环评等众多社会风险问题,规划实施一步到位,节约政府的人力和物力,有利于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及推动市容环境质量的持续快速提升。

3.4 防控垃圾填埋场二次环境污染

针对恶臭污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应加强作业面精细化管理,及时覆盖。垃圾运输车应密闭,出场车辆应冲洗彻底。渗滤液应采用管道收集,若使用排放渠应密闭,并对产生的臭气集中后处理。加强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的收集处理,强化渗滤液污染治理,对垃圾填埋场操作面进行雨污分流,加大对渗滤液处理厂运行费用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测体系,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对填埋场四周及周边村庄进行环境监测。建立日常定期监测体系制度,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存在的环境问题。安装垃圾填埋场填埋废气回收系统,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气体回收利用,可用于发电及居民用气等方面。

3.5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系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探索实施城市居住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物业负责制”。鼓励社区举办闲置物品交流,实现变废为宝、源头减量。加快形成以焚烧为主,其他处理方式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后有害垃圾的管理,确保得到安全处置。稳步提升餐厨垃圾处理水平,因地制宜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式处理设施建设。试点餐厨垃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提升餐厨垃圾处理水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禁止、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明显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创新推动快递、外卖行业包装“减塑”。塑料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应用。

3.6 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

加大危险废物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重点危险废物监管单位清单,规范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纳入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建立区域协同合作的危险废物处置力体系,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短板。积极推进医疗废物协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保障突发疫情、处置设施检修等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城市管理、农村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沟通联动,协同推进有害垃圾、农药废弃包装物、小汽修等社会源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强化对涉及疫情的隔离小区、酒店、医院等场所的固体废弃物监管,严格按照涉疫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3.7 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未经综合利用而直接填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也给建筑垃圾填埋场的建制地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风险。因此,资源的综合利用更尤为重要。制定完善建筑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规定,从法律规范层面提供保障。加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科研力度,加强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面的科研和项目实施工作,制定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综合利用的技术规范与标准。通过科研工作支撑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加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政策与财政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应有制定计划方案开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工作,在经济方面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行业给与补助,并给与政策方面的优惠扶持。

3.8 强化农业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以降低氮磷负荷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源污染控制。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要全面推进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动精准施肥、科学用药,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农业秸秆机械还田、综合利用、秋冬季禁烧并举,完善重点区域网格化监管制度,开展重点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减少农业地膜的使用,并建立回收体系,降低白色塑料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提升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3.9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最大程度上减少固体废物的填埋量,将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方式。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发展理念,新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通过无废城市建设为建立分工明确、充分衔接协作的工作机制,以及加快建设源头减量、资源充分再利用、排放量以及非法转移倾倒趋零的长效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城市总体层面上,深化固体废物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举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治理城市固体废物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需要各行业和部门的努力,更加需要全体市民公众的的积极参与。各地区应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从法规方案制度建设、财政投入、技术保障、工程设施等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和宣传手段,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加强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态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与消费方式。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宣传奖励先进典型,曝光污染行为,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无废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政策规范以及治理设施的建设,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排放量依然较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因此,需要通过强化固废管理水平、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化、鼓励采用固废处理循环利用技术、防控固废处理二次环境污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强化农业农村固废污染防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垃圾污染
三部委印发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
垃圾去哪了
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问题分析与建议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倒垃圾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