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2023-01-04石晓丽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6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石晓丽

(湖南省永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湖南永州 425000)

引言

自改革开发,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相应发展迅速。但一味的进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度及浪费,使环境问题凸显,城市中出现环境空气及水污染问题,一些郊区、农村地区也因工业污染出现了空气、水域、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和人们的身体健康[1]。近几年冬季雾霾较为严重,预警着我们需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避免污染继续严重而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种类较多,如排放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排放污水造成的水污染,堆放废物、废渣、危险物品造成的土壤、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污染等[2]。环境污染的源头呈现出多种类型,相应的加大了环境监测工作困难性。环保监测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环境监测,了解污染情况及问题所在,才能针对性的解决环保问题。而针对不同的污染现象,应用的监测方法也不尽相同,选择了适宜的监测方法才能针对性的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监督,为环境保护的工作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以实现环境保护真正效果。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前一般需做好准备工作,如收集信息,以了解污染源头,做好监测方案规划,确保能对污染源与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便于为污染防治方法提供综合性高的、合理的、可靠真实性的数据信息。总而言之,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显而易见。只有经有效的监测以掌握好污染情况的真实资料,才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实现真正的环境保护。

1 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2013 的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水域环境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表水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海洋环境污染相对较小,近海岸污染比海域严重;城市空气污染也较严重,但整体稳定;噪音污染主要出现在城市区域及交道道路沿线,辐射污染量较小[3]。我国为此大力开展了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从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看,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基于我国国情寻找出了适合国情的环境保护路径。即构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管理及监督,利用科技技术成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施行。在环境管理监督上实施了“八大制度”,即:污染机制管控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疗评定制度、环境影响评估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度[4]。并由定型管理、单向整治转变成了定向管理、综合治理,由浓度管控转变成了总量管控。这些制度的施行均离不开环境监测,如果缺少了环境监测,则使环境保护工作失去保障,导致其工作无法实行。所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显而易见,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起点。尤其是在量化式管理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更具重要性。

环境监测体现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决策的原始依据。不论是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细则、环境发展规划,还是管理层对环境工作的推进,都要经过环境监测工作来提供相关的信息作为参考。其二,环境监测提供准确数据给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环境监测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包括工程的审批及环境事故的处理等。其三,环境监测为环境工作开展结果提供监测标准。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后,如区域审批限制、污染减排、综合治理等,可经大气质量、地表水等对其成效进行检验,但最终还是要经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确认。所以,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保护作用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健全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以切实可行的应用到环境保护中,对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 环境监测概述

2.1 环境监测

常规意义的环境监测定义为:通过监测设备及利用监测技术对环境中的各项质量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受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资料及数据支撑[5]。环保监测工作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依赖于环保监测数据,是科学的了解环境情况的唯一途径。环境监测工作历经测定、获取、解释、运用数据的过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工作依据。

2.2 环境监测主要类型

在实际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设备及设施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决定其能否真实有效的反馈环境污染问题及程度。环境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监测分区、监测部门、监测目的,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基于监测对象的类型。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可把环境监测工作分为大气环境监测、卫生监测、水质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噪声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振动监测、生物监测。常见的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大气质量监测、卫生监测、水质监测[6]。其中大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是针对大气环境及水源进行污染物监测,以及时发现污染现象,避免其威胁人类健康。卫生监测是针对病毒及病原体疾病因素进行监测,对其可靠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起到防治病毒的目的,以打造健康生活环境。(2)基于监测分区的类型。按照区域内环境污染情况,有效划分环境监测区域。如将工厂较密集的区域作为重点的监测区域,对污染现象较严重的工厂作为重点的监测对象。所以,环境监测分区包括区域监测及厂区监测。(3)基于监测部门的类型。为了提供环境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及可靠性,细化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形成了特定的监测体系,如生态资源监测部门、气相监测部门、卫生监测部门、生态环境监测部门[7]。各部门根据其监测内容的不同,其技术要求也不同。其中环境监测的目标较明确,且其专业化程度高,能有效提升监测数据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可靠参考。(4)基于监测目的类型。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或环境污染现象时常发生的区域采取常规环境监测手段,将监测工作按常规化开展,对当地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实时检测,以服务好环境保护工作。可通过监测环境,掌握其各项参数,以预测区域环境污染情况及程度,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可通过目的监测方法,对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且明显的区域进行特定监测,如对污染严峻的厂区污染现象,因其生产特征使大气排放时间呈现周期性,对此可进行目的监测,以定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

2.3 环境监测遵循的原则

(1)连续性原则。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污染物类型呈现多样性特征,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难度。尽管我们通过先进技术研发出了多种环境监测技术,但环境的多样性问题仍使单一监测技术的单次测定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所以,需采取多次监测、多次取样测定,以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相关研究显示,监测时间越长、取样次数及数量越多,获取的监测数据就越准确[8]。所以,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尤其是较复杂多样的环境监测,其监测原则需遵循连续性要求。(2)综合性原则。在环境监测中,其监测各异,对象复杂,除常规的大气和卫生监测外,还有水质、土壤、生物监测等。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时,需对每个监测对象做到准确的监测,才能获得可靠的环境污染数据信息,以便对该区域恶环境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前期环境监测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对已发生污染情况的区域进行污染物的监测,经探查污染物以了解环境的污染程度,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环保部门,便于其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而当前的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是对未发生污染现象的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以及时预测性的发现环境污染隐患,从根源上消除污染影响因素。

3 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分析

3.1 提供环境保护工作依据

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前,必须以环境信息的收集作为基础工作。因环境保护工作开展需详细的污染数据为依据参考,便于了解实际的情况,进而根据掌握的实况作出合理的方案规划及有效策略[9]。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污染情况及程度的监测是的必要前提,通过监测获取数据,才能准确的分析污染类型、程度,以做出适宜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有效的解决污染问题。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就是对某一地区的各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分析,以直观的了解该区域是否存在污染现象,污染的程度如何,便于相关部门对污染源头进行追溯。只有控制好污染源头,才能有效切断污染源,避免再次发生污染现象。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对污染源头、污染物质进行采集分析,能精准的判断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其工作更具明确性和指向性。

3.2 判别污染物带来的影响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带来了多种新型的污染物质,导致环境污染态势愈来愈复杂,造成环境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污染影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可明确污染情况,确定污染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及污染类别,使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如环境监测可测定不同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各项污染因素能基于监测结果进行治理。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先对污染源进行判别,然后分析污染物质特性,再确定最佳处理方案。此外,环境监测结果一般都是报告形式,便于优化监测过程并调整不足。同时,若环境监测系统完整性较高,不仅能对目前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还能对未来环境情况变化进行预测,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落实保护工作,促进区域内生态平衡的稳定发展。

3.3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一线城市中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制度,但部分二线城市或郊区的环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现象产生后才进行污染治理,对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10]。这种后期性的污染治理工作如亡羊补牢,无法充分发挥其治理保护的真正价值。所以,应加大对污染源头的控制,以避免污染现象发生,使环境污染扼杀于摇篮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环境、人民生活及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使工业企业规模壮大,污染现象及污染类型也越来越多,不利于生态健康环境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大气和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其污染现象直接关乎民生,多数是因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排放导致。如果环境保护工作能针对这些环境污染引起的源头进行控制,可有效的减少污染发生,避免更多资源被污染,也能减少污染治理资源及污染治理工作量。环境监测工作能对各地区的环境进行稳定监测,有污染防范相关制度,可测定污染限值,分析数据,有效预防污染发生,为后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4 对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重点工作内容是对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在工业生产企业中,污染排放量是监测重点,若污染物排放量超标,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11]。所以,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时,对各类生产企业应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通过管控排污许可证以合理优化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日常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污染物类别及排放总量完善监测工作,严格控制超标行为,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3.5 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公共化平台

环境保护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不能只依靠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执行,强制性的管理难以真正实现保护目的。所以,为取得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效果,必须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社会群众知晓环境保护对生态、生活的重要意义,建立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及环境监管意识,依靠广大社会群众的力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让环境保护工作无处不在的持续进行。其次,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能更好的了解生活中的众多环境污染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缓和社会与群众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矛盾,加强更多群众的环保意识,所以,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重大。再次,环境监测的数据能为宣传工作提供依据,让社会群众认识污染现象,了解其不良影响,发挥社会性教育作用,以唤起更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引起其重视,引导更多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打好群众保障基础,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3.6 防控突发性污染事件

突然性污染事件的突发性较强,污染速度较快,极易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使污染控制及治理工作变得艰巨。若未及时在第一时间内做好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可能对其他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能通过先进的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能在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监测系统,使污染治理工作能充分掌握污染的实时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污染扩散。同时,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还能获得突发性污染事件的数据和结果,为以后类似的突发性事件预防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此外,环境监测还能对有机物治理和核辐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能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

3.7 为法律制定、制裁提供依据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已出台了许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约束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避免引起污染。法律法规的支持能有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此外,环境监测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实施层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对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类型进行有效测定,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也能让环境监管部门认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问题及不足,进而对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补充,使其能更好助力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对相关生产部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使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法律法规的执行也需数据信息支撑,而监测数据就能为其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以此来明确量刑标准,使量刑标准合理有效。不能姑息大型污染事件,要坚决对其进行惩罚,以为其他企业敲醒警钟。对污染事件较轻的企业,可根据其整改行为及认识意识进行适当的处罚,以起到警醒作用。此外,环境监测工作还要涉及生产企业的设备运营状态,让企业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相应的法规保护制度,树立保护意识及责任心,以引导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4 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1)方式、目标。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环境监测方式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如云技术的运用,其流程为构建环境监测的云服务平台,通过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给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将数据存于信息库,用户再从信息库获取监测信息。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观测和收集,并经功能丰富的云平台提取其统计分析的监测数据,还可查看监测现场的视频,实现智能化的监测方式。其监测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制止及环境修复,更注重经环境监测结果为公众生活及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精确的环境情况评估让公众了解生活环境中的健康影响因素,以预防性的做好科学防范。(2)监测对象的变化。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监测网络覆盖面加大,监测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全新的技术会使之前环境中的不明确物质及还未形成安全隐患的物质变得更明确,也可对它的机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推演出其隐患发展趋势,以便我们及早做好污染防护。

结语

综上可知,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的基础环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环境监测中的准确数据信息,能为其工作开展指引明确的方向,使其掌握污染程度、污染物性质、污染源头等,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及保障作用,使环境保护工作更清晰具体,更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