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北方小麦高产种植与节水灌溉技术

2023-01-04陈振宇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保小麦病虫害

梁 森 陈振宇

(山东省单县黄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单县 274300)

小麦种植对于工业生产、畜牧业养殖及食品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农户应该转变传统种植思路,注重高效种植方法的运用,改变单一的农业发展及生产模式,不断探索高效栽培路径,选择合适的小麦植保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地和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促进我国小麦植保技术的全面提升。

1.北方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1.1 精细整地

第一,进行深松翻耕操作。在经过这一操作之后,能够让土质显得更加松软,土壤的保水、保肥水平会有显著的提升,并且也能够为后续抗旱保墒这一环节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耕翻能够全面掩埋土壤中的有机肥料以及秸秆这类杂质,让耕种层得以疏松,减小土壤的容重,增加其孔隙率以及通透性,使部分好气性微生物能够更加自如地释放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第二,遵循少耕、免耕这一根本原则。当前大部分地区都采取了铧式犁进行耕翻操作,虽然同样也能够掩埋有机肥料和秸秆,但相对而言流程过于繁杂,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如若遇到了干旱年份,就会让土壤失墒,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因此在少耕、免耕的前提之下,只需要在几年时间之内进行一次深耕,就能够让土壤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性能,不需要每一年都进行深耕。第三,进行耙耢镇压。通过耙耢的使用能够有效破坏土垈,让表面土壤得以疏松,这样一来土地就会呈现出上松下实的状态,进而实现抗旱保墒的目的。在完成深耕或旋耕之后,应当根据实际墒情来选择合理的耙地,如若旋耕面积相对较大,那么同样要采取耙耢镇压方式,防止对分蘖产生不利的影响,保证有着充足的小麦穗数。并且通过镇压操作,能够让土壤得以压实,土地得以平整,确保耕种层的紧密性,提升土壤的含水量,小麦根部就能够获取充足的水分,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1.2 科学选种

小麦种植的前期,种植户应当特别重视对小麦种子的选择。小麦种子的优良程度,直接决定了后期种植出的小麦本身抗病能力、产量及质量。要选取品质达到一定标准的小麦种子,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小麦对于种植地区天气及自然状况的适应能力,也能够避免种子因为种植密度过于密集而出现争抢土壤养分的状况。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建议或者直接从有关部门购买经过培育和实验的小麦品种,避免种子因不适应当地情况而出现产量大幅度降低或大批量死亡的现象。购买种子之前需要提前了解该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选取恰当的种子后,还应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将发霉或残缺的麦种剔除。播种时的温度也要进行一定的控制,确保温度在10℃左右。保证温度处理工作到位,才能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1.3 对土壤进行处理

植物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有讲究,在种植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区域适合种植小麦,有利于小麦根系朝着纵向方向生长。其次,对土壤进行翻耕、细化,让土壤里面的虫卵和杂草暴露于阳光之下,让阳光和紫外线杀死隐藏于土壤中的虫卵,减少虫卵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了达到深耕目的,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的深度控制在25~30cm左右,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最后,在播种前,先在土壤里面施肥,有利于小麦种植之后充分吸收养分。当前,肥料的品种有很多,比如磷肥、复合肥、钾肥等,种植户可以根据土壤的多少来添加肥料的比例,通常土壤使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kg/667m2、氮肥15kg/667m2、磷肥和钾肥各10kg/667m2。施肥后,要将土壤进行深翻,让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才能使养分分布均匀,保障小麦的健康成长。

1.4 药剂拌种

通过种子包衣以及药剂拌种这类处理方式,可以让小麦病害的发病时间得以推迟,最大化地减少秋苗发病概率,防止受到越冬菌源的侵袭,进而有效控制小麦苗期的地下虫害。根据小麦品种自身的抗病性能以及所采取的栽培方式,选择合理的药剂进行拌种,精准控制拌种药量,防止药剂过量危害小麦自然生长。在完成拌种后及时进行播种操作,播种量可以根据拌种的实际情况来适当提升。

1.5 精量播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小麦品种、土壤温度、种植密度和深度等,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播种量要适宜,播种量过少会导致出苗稀少,过多会导致土壤拥挤、营养不足。通常每公顷种植小麦15万~20万棵,小麦种子重量为7.5~10kg。播种时期的选择也十分关键,小麦的播种时期和地区的温度有关,如果温度达到3℃~6℃,并且温度趋于稳定,土壤的温度达到5℃左右,可以开始播种,结合本地的天气气候条件,春小麦通常在每年4月上旬到中旬播种,冬小麦通常在每年10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由于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时间。随着机械化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小麦播种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播种,提高播种效率,确保种子均匀落入土壤中。机械开沟,播种沟宽度为20~30cm,深30~35cm,播种行之间间距为1.4m,保证沟宽沟直,沟中间具有一定高度,便于沥水,播种之后及时覆土。

1.6 小麦种植密度管理

科学管理小麦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空间资源价值最大化,促进小麦整体生长发育。种植者必须认识到科学控制种植密度的重要性,不能盲目增加种植数量提高产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麦种植密度,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小麦的产量。例如,在播种小麦时,应研究小麦种植区的土壤肥力,根据江苏当地土壤类型,种子数量一般控制在10~12kg/667m2,如果土壤肥力还有提升空间,可对土壤施用科学配比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后,正确增产小麦种子,但是,小麦种子不得超过15kg/667m2。小麦种植机械化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小麦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而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小麦种子密度,降低小麦种植成本,使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1.7 水肥管理

第一,灌溉管理。在栽培种植小麦的过程之中,为了确保小麦有一个良好的产量,应当认识到灌溉的重要性,科学控制灌溉量以及灌溉频率,充分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在小麦抽穗期以及拔节期,要进行精细化灌溉操作,返青至拔节期要保证土壤湿度在70%~80%,在孕穗至开花期,则要保证土壤湿度在80%左右。第二,施肥管理。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之中,应当合理控制施肥量,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这一手段,保证小麦生长能够获得充足的影响。在施用基肥时,应当将农家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5~30t/hm2,将45%复合肥施用量控制在300~450kg/hm2,将尿素的施用量控制在75~150kg/hm2。在进行追肥时,要将尿素的施用量控制在150~225kg/hm2。

1.8 合理促控

根据小麦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田间促控方法,如促弱转旺和控制旺长。一是促弱转旺。播期偏晚的晚茬麦田,积温不够是影响年前壮苗的主要因素,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墒情较差的地块,争取苗全、苗匀是首要目标,应该抓紧浇好出苗水,然后适时划锄2遍以上,促进早发。墒情较好的晚播弱苗,冬前一般不进行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2~3遍,以松土、保墒、增温促早发。二是控制旺长。对于生长旺盛的小麦,应在冬前做好抑制小麦幼苗生长的工作。可视苗情长势,采用镇压器碾压等方法进行多次镇压,也可与深中耕相结合,采取先中耕后镇压的方法,这样既可控制旺长,还可踏实土壤,防透风及冻害。镇压时用镇压器顺小麦行向进行,镇压1~2次即可。

2.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采取农业防治手段

农业防治主要指的是根据病虫害与小麦在生态系统中所具备的关系,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与栽培技术来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发育,这可以大致控制病虫害的出现。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科学播种来减少纹枯病与锈病这类病害的出现;通过适时除草来避免杂草对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源与养分争抢过多;通过菌源的消杀来降低秋播过程中白粉病与锈病的发生概率。利用农业防治手段不会污染生态环境,还能够极大地保障病虫害防治成效,因此当前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2 化学防治

如果小麦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则要及时使用药物防治,药物防治的效果快,但长期使用药物或者大量用药,会造成耐药性问题,影响药物效果。而且大量使用药物也会影响生态环境,所以,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避免大量用药,需按照一定原则用药。针对小麦吸浆虫,主要出现在苗期,以吸食小麦汁液为生。防治吸浆虫,可以使用浓度为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150ml,或者使用浓度为5%的西维因3kg与20kg的细沙搅拌混合,均匀撒播在田间。针对吸浆虫成虫,可使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稀释液85ml均匀喷洒在感染的小麦植株上,能够有效消灭成虫。针对小麦黑穗病,该病通常出现在拔节后期,小麦穗条外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导致穗粒被毁,影响小麦产量。防治黑穗病,通常使用浓度为15%的粉锈宁粉剂15g或浓度为20%粉锈乳油120g对种子进行包衣拌种,提前预防。小麦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黑穗病,可以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稀释液,兑水之后均匀喷洒在小麦叶面防治病害。

2.3 生物防治

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清除多种害虫,而且还不会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产生额外的影响。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技术既能够解决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又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我国现阶段小麦种植产业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来看,为了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达到理想状况,可以联合使用多种防治手段

3.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管理要点

3.1 把控小麦施肥关键时间

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养分也各不相同。在小麦的种植及生长的各个阶段应当为其提供充足的氮、钾、磷、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发育需求。但不是每一次施肥都需要为小麦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而是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周期针对性添加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如在小麦种植的初期,其根系并不发达,还不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对此除了在土壤中补充小麦所需要的养分之外,还需要配合叶面施肥等途径来帮助小麦,补充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还需要通过小麦临界期以及最大效率期来对小麦进行施肥,并严格控制施肥种类和数量,避免出现施肥过多烧根的情况。

3.2 适时收获

小麦的适时收获是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蜡熟期进行小麦的收获,上部叶片变黄时,杆的直径仍有一定的弹性,种子含水量约为16%~18%。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准确的收获时间必须根据天气条件来确定。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有强风和暴雨的危险,我们应该尽快收获,以免因天气状况造成小麦减产。

3.3 强化现代小麦植保技术推广

在宏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地方农技推广部门往往出现工作不积极的问题,因此小麦植保技术推广进展缓慢。农村地区种植户对于植保技术认识度不高,往往保有传统思想不愿意尝试新技术,即便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员上门普及知识,也秉持着怀疑态度,不愿意率先尝试,因此使得小麦植保技术推广处于被动状态,推广效果也欠佳。资金是保证植保技术快速推广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注重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的投入精准度,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建立完善实用的小麦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坚持专项资金专项利用的原则,并以动态的监管措施进行资金发布,通过全社会的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透明性。

3.4 建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建议当地农业部门向种植户提供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和优惠政策,以满足农民对绿色小麦种植的技术需求。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建立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做好示范和宣传,组织当地种植户参加技术培训和学习观摩。此外,农业部门可以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聘请专家向种植户传授种植和管理技术,建立资源技术共享平台,定期发送技术咨询,帮助种植户学习更多有关绿色小麦种植方面的知识,指导农户们科学选用种植技术,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我国的一种主要农作物,其成熟后加工而成的面粉是人民群众日常食物的主材料。要想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保证小麦质量,就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选择合理的小麦栽培种植技术,并加强小麦病虫害管理与防治力度,这样才能够给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植保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