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顺治副主任医师漫谈火曰炎上

2023-01-04张天兴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延伸性单向热能

张天兴

王顺治,副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郑州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45年,善治多种疑难杂症。

王老善治疑难杂症,源于王老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阴阳五行的方法论,加之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细心观察和对古代经典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并用中国特有的应象思维精心总结出理论,形成王老特有的思想体系,称之为“王氏思想体系”,再用于临床实践指导用药,故在临证之际,效若桴鼓。

王老说:五行学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现在认为它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在命理学中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推断人命运之吉凶祸福,也有人认为它是迷信的,与现代科学不相符,被边缘化,或弃之,或高藏。虽说“如此”,但对于中医人来说,以五行学说为方法论,却像手中紧紧握住的一把无形之利剑,在临床中遇到诸多疑难问题,用它来解决,或有斩关夺隘之功,或有削铁如泥之效,即可迎刃而解。

1 以古代汉语的字义和语法来谈火曰炎上

五行学说中的“火曰炎上”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一书中。“火曰炎上”是上古之智者长期对火进行观察、分析并总结的结果。“火”具有热能和光能。在寒冷和黑暗的环境中,可以取暖和照明,感受到温度的改变,并指明方向并找到前进的道路。“火曰炎上”是以古代汉语的形式书写的语句,应以古代汉语的字义和语法来解析。首先从古代汉语的字义方面来解析“火曰炎上”。“火曰炎上”之“火”,为名词,火也。《说文解字》解释“炎而上,象形”[1]。“炎”为形容词,热之义;《说文解字》“火光上也”[1]。“上”为指事名词,本义:高处;上面,因《说文解字》有“上,高也”,加之《周易》有“离为火,为明”之说。故“上”有指明方向之义。从字义方面来探讨了“火曰炎上”,接下来从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来解析“火曰炎上”中,“火”为名词,可以作主语,可译为火类物质;“曰”为动词,可以作谓语,译为表现;“炎”为形容词,“上”为指事名词,“炎”“上”并列可以作宾语,译为热和光的现象;因此从文理上讲“火曰炎上”解义为火类物质表现为热与光的现象。

2 从现代科学方面谈火的单向无限延伸性

火在化学中的定义为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火焰有焰心、内焰和外焰之分,温度从内到外依次升高,外焰是由于供氧充足,燃烧充分,因此温度比较高,而焰心温度则比较低。这种现象恰与《周易》中所说的“离中虚”之卦象类似。是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光是能量转换的一种方式,特性是沿射线传播;热为生命本源,只能由高向低单方向传播,光和热的传导方式都可以单向无限延伸,这是光和热传导方式共性。故热与光都具有单向无限延伸的射线属性。火表现了释放热能和发出光源2种:如木柴燃烧着火这种现象,是因为木柴中的碳与与氧气进行的快速氧化反应,即放热和发光,在寒冷和黑暗的环境中可以取暖和照明。天空中的太阳就是可以放热、发光的球体,当地球自转到人们所在的地方面对太阳时,可感受到白天的温暖和阳光;当地球自转到人们所在的地方背对太阳时,可感受到夜间的寒冷和黑暗。闪电是极度高温导致空气极度膨胀和电离而产生的放热、发光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放热、发光二者共存的,因此会同时感受到光和热的变化。还有一些现象:如在夜间,寥寥星辰可以作为时空坐标,灯塔可以作为地理坐标,可以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些现象也是放热、发光二者共存的,只是与光源有一定的距离而导致的,只能利用光能,而不能利用热能。另外,放热和发光各自单独发生的现象,当放热单独发生时,可感受到热变化的时候,不一定感受到光变化。如物理现象:水蒸气,它是和水的化学成分(H2O)是一样的,当释放热能后,就变成了水。水蒸气变化成水的整个过程,它们的化学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H2O),这种现象可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而感受不到光亮度的变化,这因为只有释放热,并没有发光。当进行运动时,会感觉逐渐温暖,可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这因为当动能转化热能时,只有释放热,并没有发光。电能转换热能、核能转换热能,这些物理现象是由单独放热发生的。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糖的氧化反应中有发热不发光的缓慢氧化,化学能转换热能也是由单独放热发生的。当感受到光变化的时候,不一定感受到热变化。如荧光粉和萤火虫的发光,即可见光。还有一些物质,虽然感受不到它们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但也会出现象被火烧伤的表现,如:强酸、强碱的氧化反应及放射物质和射线的放射性等伤害。那么在中医看来,这些物质可以放热和发光具有单向无限延伸的属性,即放射性,即可归属于火类物质。另外,在几何学中的射线是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具有2个特点:①只有一个端点和一个方向,②不可度量。这种特点即为单向无限延伸的属性,或射线性。

3 从中医理论方面谈火曰炎上

3.1 君火和相火之分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素问·天元纪大论》中的“君火以明”[2],少阴君火为君,位上而明,就表示:君火是指明方向的。如君主、决策者、领导人,都是运筹帷幄之人,指明各项事务的条理,使各种事务有条不紊的进行。如五脏中的心,为君主,主神明。故《黄帝内经·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2]。当少阴君火不足,心神失明,即表现为欲寐状等神志异常的表现。如《伤寒杂病论》有云“少阴之为病…… 但欲寐也”[3]之言。《素问·天元纪大论》中的“相火以位”[2]就表示:少阳相火是释放热能的。当少阳相火太过和不及,则出现往来寒热状等温度异常的表现。如果出现神志异常的表现,可以认为是少阴君火的太过和不及;如果出现温度异常的表现,可以认为是少阳相火的太过和不及。当人体健康时,少阳相火正常,温度维持正常范围,则少阴君火正常,人的精神活动正常,意识状态良好,思维活跃、条件反射灵敏。这就像“钻木取火”的过程,木材旋转时摩擦会产生热能,当温度到达木炭的燃点时,木材就会燃烧,出现火光;当温度没有到达木炭的燃点时,木材就不会燃烧,不能出现火光,这说明木材要燃烧出现火光,就需要使温度到达木炭的燃点,并且维持在燃点以上才行。这就像人体的少阴君火要心静神明,精神活动正常,意识状态良好,思维活跃、条件反射灵敏,就需要人体少阳相火的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当然人体少阳相火的温度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还需要厥阴风木的不断运转;少阴君火之心静神明,又需要少阴肾水的润下,才能形成水火既济的状态。还有人体的少阴君火心静神明,少阳相火的温度也能更好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少阴君火的主、定,有利于少阳相火稳、维;两者在人体共依共存。当人体出现病态时,两者相互影响,少阳相火太过,则人体就会出现精神活动亢奋,意识状态兴奋,思维紊乱、条件反射增强的现象;反之少阳相火不及,则少阴君火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精神活动萎靡,意识状态抑制,思维迟钝、条件反射减弱的现象。少阴君火太过,则少阳相火过旺,人体就会出现发热等热证;少阴君火不及,则少阳相火不足,人体就会出现恶寒等寒证。

3.2 五化之长的意境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火”与五化之“长”相应,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就有:“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2]之言。“长”字的读音“zhǎng”,作动词,有增长的意思。也就是:在“长”前的基础上继续做单向延伸。这个“长”字是不是古人要告诉后人事物都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唯物发展观呢?同时也与五行之“火”相应的五化之“长”就是现在所说的辩证唯物发展观。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个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心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就是以心脏为动力,在连续封闭管道中做单向无限流动的,这种现象与中医五行之“火”的属性和五化之“长”的意境是一致的,这说明中医经典理论的形成,是古代先哲象我们现代的科学家一样,通过长期细心观察并不断地经过实践,而后总结出来的。

4 从应象思维来谈谈火曰炎上

4.1 应象思维模式应象思维是中国古代先哲对自然进行了长期而又细致观察并总结出的思维体系,应象思维模式是中国特有的思维方法,指导思想,由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以阴阳五行为理论的方法论共同组成,以神、物、象为作轴,是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神主物,物生象,神现象。神是通过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出象。象是神通过物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出的状态。物是神和象之间的中介,把神和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三维一体作轴。时间和地点是物出现象应出神的条件。即神是通过物而应象。有什么的神,通过什么物就表现为什么象;有什么物就表现为什么象,就反应出什么神。

4.2 应象思维模式在文学领域的应用文学中的词语都是以现象的形式记录的:“掩耳盗铃”和“一叶障目”这2种现象都说明“自欺欺人”的道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和“常过河那有不湿脚”这些现象都说明“偶然过失”的道理;“如囊萤、如映雪,头悬梁、锥刺股” 这些现象都是说明刻苦学习的道理,这种通过现象来说明某种道理的方法非常多,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应象思维模式在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4.3 应象思维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中的应用在中医学领域中,应象思维模式主导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理论体系就是以“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以阴阳五行为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来阐释和分析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认识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解析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规律,就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如天地万物分阴阳:天、春夏、热为阳,地、秋冬、寒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胸、腑、手掌、气为阳,腹、脏、手背、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表、虚为阳,里、实为阴;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的那样“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这些都是的具体应用。再如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五色、五脏、五官、五音、五化等以及其生克制化,五行中的木与春季、青色、肝脏、目官、宫音形成一条线,再与五行中的其它四行形成一个面,由于它们之间生克制化以及运动方式和节律不同,因此就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空间架构,这个立体空间架构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是在应象思维模式下以五行学说为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了藏象学说理论。

4.4 应象思维模式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应象思维模式也是指导了中药学理论的形成,如在采收柴胡之时,取地上的茎和地下的根各半入药,就是取其半表半里之意。另外它“含有皂类成分,具有很强的突破性,可以归属为木类物质,能入厥阴肝脏”[4]。青皮为青色入肝,就可以疏理肝气;医者以象取意的应象思维模式来扩展中药才的治疗范围,也给予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医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难以想象的创造力,能开出丰富多彩的处方,给患者带来一剂知二剂已、效若桴鼓、覆杯而愈的疗效。

4.5 应象思维模式在诊断学中的应用在诊断学方面的通过望面色从而窥知五脏之病:看到面色出现青色的患者,医者就要考虑有肝病的可能;看到面色出现黑色的患者,医者就要考虑有肾病的可能;这就是所说的“望而知之为之神”,就有了扁鹊拜见蔡桓公的故事。

4.6 应象思维模式在针灸学中的应用在针灸学方面五俞穴的补泻治疗法则是根据五行学说中的生克制化规律,若是肺脏虚的疾病,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虚则补其母”[5]的治疗原则,肺脏为金行,土行为金行之母,就可以对肺经上的土俞穴针刺治疗,就有补肺的疗效;若是肺脏实的疾病,根据《难经·六十九难》中“实则泻其子”[5]的治疗原则,肺脏为金行,土行为金行之母,就可以对肺经上的土俞穴针刺治疗,就有补肺的疗效;若是肺脏实的疾病,根据 “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肺脏为金行,水行为金行之子,就可以对肺经上的水俞穴针刺治疗,就有泻肺的疗效;还有针刺大陵穴可以治疗足跟痛,针刺鹤顶穴可以治疗肘尖痛,这些都是以象取意的应象思维方法指导医者的医疗活动,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受益无穷。应象思维方法是贯穿于医者诊疗活动全过程的,使得医者能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的境界。

4.7 单向无限延伸性为火之神应象思维模式以神、物、象为作轴,神是通过物而应象。就像作者曾经在《王顺治副主任医师漫谈木曰曲直》一文中阐述的那样“‘木曰曲直’曲代表曲线,直代表线,曲线、直线具有双向无限延伸性,具有突破各种限制能力,双向无限延伸性,或突破性是木类的物质通过曲线和直线的运动方式,从而反应出木之神就是双向无限延伸性,或突破性”[4]。现在要阐述的“火曰炎上”也是这样,“火曰炎上”的“炎、上”既是“火”之象,火为物,“炎、上”为象,它反应出什么神哪?热与光的单向无限延伸性或放射性,这不正是古人要传递给我们的火之神吗?或者现代科学所称射线的放射性也有几分类同呢?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单向无限延伸性是火类的物质通过热与光的现象,而反应出火之神。也就是说凡具有释放热能和光能属性或放射性的,即单向无限延伸性的物质,可以归属于火。

5 小结

以上是从文理方面谈了谈“火曰炎上”就是火类物质表现为热与光的现象;从化学、物理、几何现代科学方面谈了谈火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的表现形式,以及热与光具有单向无限延伸的属性,或射线性;对从传统文化和医理方面谈了谈火有君火和相火之分并以热和光加以区别及在中医中的应用,以及古人用与五行之“火”相应的五化之“长”字来告诉辩证唯物的发展观;以应象思维来谈单向无限延伸性是火类的物质通过热与光的现象,而反应出火之神。

此为先生闲谈,虽寥寥数语,足见先生对古代经典和现代科学知识认知程度之深,足以使后辈谓之震惊和称奇。震惊和称奇之际,使我等后辈感受到要想继承和发扬中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随即整理而成篇,与同道共勉。

猜你喜欢

延伸性单向热能
论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引入和适用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一种疏水箱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热能来自何处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探究
以音乐教育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看,光电家居
单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