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晚稻-马铃薯”三熟轮作种植模式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2023-01-04陈燕琼

南方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晚稻秧苗花生

陈燕琼

(广西陆川县温泉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陆川 537700)

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北流市,北接玉州区,西壤博白县,南邻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因辖区内有九洲江、米马河等6 条主要河流而得名。陆川县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总人口约72.3 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87%左右;耕地总面积为2.695 万hm2,其中水田2.214 万hm2,坡田0.481 万hm2;在种植作物方面以粮食作物为主,陆川县是广西主要的产粮大县。根据近年气候变化,陆川县晚稻在6 月中下旬播种,10 月上中旬成熟收割。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农民根据多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形成了早春种植花生、仲夏种植水稻、冬季种植马铃薯的三熟轮作种植模式,改善了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使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对于“花生-晚稻-马铃薯”三熟轮作种植模式来说,可以加强对光温资源的利用,提升复种效果,且采取水旱轮作的方案,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提升土壤肥力,有效防治病虫害,不仅降低种植成本,而且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 花生栽培技术

1.1 整地与播种

该种植模式中,春季种植花生时间选择在惊蛰前后。整地前的14 d,先将土壤深翻,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加强对病害的预防。整地时先将土块打碎,并以宽(55±5)cm,深30 cm 为基准,构建适当的垄面[1]。然后在田垄上施加适量的基肥,以促进种子发育与幼苗生长。根据陆川县农业生产经验可知,基肥主要选用花生一品肥与多孢菌钙镁型的混合肥料。花生一品肥每667 m2用量为25 kg,用于花生的增产;多孢菌钙镁型的混合肥料每667 m2用量为10 kg,用于青枯病的预防。在基肥上部覆盖适量的土壤,之后将消毒杀菌后的花生种播撒到施加基肥的田垄中。播种时双行种植株距(27.5±2.5)cm,行距(32.5±2.5 )cm。

1.2 苗期病虫害管理

花生幼苗长出3~4 片真叶后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即直接喷洒红和花生传奇1 号或金质植物龙+骇浪/标能+鹰上台+高磷普罗丹配制的混合液,预防病虫害的同时促进低位有效分枝,为高产打好基础。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根据幼苗生长状况追加适量肥料,肥料主要是硫酸钾肥和硼锌铁镁肥,前者每667 m2用量为7.5~10.0 kg,后者每667 m2用量为2~3 kg;应选择雨后地面较为潮湿时施肥,以保证肥料的吸收效果。植株开花后,要预防蓟马、夜蛾、炭疽病及茎腐病等病虫害,以保证植株多开花,增加植株的结荚率,进而提高花生产量。

1.3 苗期除草

花生植株生长周期内,还应对杂草进行处理,以保证花生植株健康生长。除草时主要向田垄间喷洒适量的选择性除草剂,应避免中午时间进行喷洒。喷洒同时最好添加适量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以缩短缓苗期并提高花生产量。

1.4 收获

种植后115 d 左右,花生基本到成熟期,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应选择晴天,选择人工采收或机械采收。花生采收后应及时晾晒,预防发霉和发芽。

2 晚稻栽培技术

2.1 选种

花生全部采收后时间基本在6 月中旬,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应在花生采收结束前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进入10 月后,陆川县可能会出现寒露风,气温大幅下降,对水稻抽穗造成较大影响,因而在水稻种植时,应确保其在10 月初完成抽穗扬花,防止寒露风对水稻抽穗扬花造成干扰。为保证三茬马铃薯具有充足的种植与生长时间,在晚稻种植时应选择生长周期在110~115 d 的品种,如野香优系、泰优1002、丰田优1999、两优系及荃优系等。

2.2 种子处理

为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升种子的发芽率,还应对种子进行处理。1)杂交稻种。将种子浸泡到清水中(4±1)h,之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8.5 h 左右将种子取出,再次浸泡到清水中,将附着于种子表面的消毒液洗净,然后进行催芽处理[2]。催芽时如果种子没有吸收充足的水分,还应予以复水处理,以保证种子内部具有充足的水分,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2)一般优质稻种。将种子放入到清水中浸泡(22±2)h,然后取出洗净进行催芽。

2.3 播种

播种前整理秧床。选择排灌方便的稻田,耙沤后整成长5~8 m、宽1.4 m、高5 cm 的秧厢,开好厢沟和周围四边沟,排干厢面渍水。然后选取秧盘,宜选用434 孔塑盘育秧,每667 m2放置60 块。先在秧厢上撒施壮秧剂0.5 kg/667 m2,药剂与土壤均匀混合后,将泥浆沉实,即摆放秧盘压平压实,泥浆灌满刮净多余的泥浆后,将处理后的水稻种放入盘孔内,不断对盘面上的泥浆进行刮除,以使所有盘孔相分离。杂交稻种1~2 粒·孔-1,一般优质稻种3~4 粒·孔-1。播种结束后搭架盖农膜,以防大雨冲刷谷芽,并打开两端农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伤芽。待谷芽长出一片叶后揭膜。

2.4 秧苗管理

以盘土湿润为宜,保持秧沟有半沟水,在秧苗二叶期淋施壮秧剂水(500 g 兑水30 kg),促壮秧矮秆,淋肥后用清水喷洗叶片,抛秧前5 d 喷送嫁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应选用吡蚜酮、噻虫嗪加阿维菌素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兑水喷施,晚稻秧田病虫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2.5 适龄抛栽,合理密植

当秧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进行抛栽处理。抛栽时,若苗龄较大,植株过高,根系较为发达,将其拔出秧盘时,可能会对根系造成较大伤害,影响秧苗后续生长。所以,当秧苗3.5~4.5 叶龄时应及时对秧苗进行抛栽。抛栽过程中,还应根据土壤肥力,设定合理的抛栽密度。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杂交稻抛栽密度为(1.9±0.1)万穴/667 m2,常规稻抛栽密度为(2.2±0.1)万穴/667 m2。在肥力较差的土壤中,杂交稻抛栽密度为(2.1±0.1)万穴/667 m2,常规稻抛栽密度为(2.6±0.2)万穴/667 m2。

2.6 配方施肥,肥水管理

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选择合理的时间施肥晒田,以确保有效苗数,有效禾苗应为18 万~20 万苗/667 m2。幼穗分化期到抽穗期,应施加攻穗肥,以免泥浆肥力不足导致叶片早衰或根系活力降低等。抽穗前10 d 左右,向田间施加45%的复合肥10 kg/667 m2,氯化钾浓度为60%的钾肥5 kg/667 m2,通过肥料的施加可使水稻结实率增加10%,产量增加约15%。此外,若水稻生长态势较差,应在施加穗肥的同时,于抽穗灌浆期喷施尿素1 kg/667 m2和磷酸二氢钾100~ 150 g/667 m2,以7~10 d 为间隔,定期喷3 次。

水稻整个生长期,除水分敏感期的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当有效苗数达90%时开始控水晒田,提高成穗率,生育后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以协调根系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直至成熟。

2.7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水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等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其中,防治稻飞虱可采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防治应选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氰氟虫腙等药剂,以保护功能叶片为重点;稻瘟病、稻曲病重点落实破口抽穗期的预防措施;纹枯病重点抓好分蘖盛期和拔节期防控;如遇台风,及时做好稻细条病、白叶枯病的防治。

3 马铃薯栽培技术

3.1 前期准备

10 月20 号左右,选取荷兰十五、希森系列等马铃薯种,在晚稻收获后先按照(25±5)g 为标准,将马铃薯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切块,每个切块上应至少有1 个芽;马铃薯种在50 g 左右,直接纵切一刀即可,若马铃薯种在100 g 左右,纵向切割2~3 刀,形成3~4 块切块;若马铃薯种在125 g 以上,按照先顺薯芽眼方向,螺旋形从脐部切下2~3 块,然后顶端部分纵切为2~4 块[3]。得到薯种切块后,进行清毒处理,后放置通风见光处,晾晒半日后进行催芽。

3.2 种植

马铃薯种植可选择2 种方法。1)免耕大畦种植。整地后形成130 cm 宽的畦田面,并在其四周挖掘出深15 cm、宽30 cm 的排灌沟。每畦种4 行,畦边留20 cm,行间距为25~30 cm,株间距为20~25 cm,约 6 500 株/667m2。然后在畦田的上部铺盖10 cm 厚的稻草。2)翻耕稻草包心种植。垄作双行种植,田块经翻耕耙平耙碎后按垄距100 cm 拉线条施肥料,然后在肥料两旁“品”字形播种,行间距为30 cm,株间距为25 cm,肥料不能接触种薯,放入种块后,铺盖3~5 cm的稻草,而后开沟成畦,盖草并覆土5~6 cm。

3.3 施加基肥

在畦田底部施加适量的基肥,优质腐熟农家肥 1 000~1 500 kg/667 m2、马铃薯专用肥100~ 150 kg/667 m2、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0~100 kg/667 m2或硫酸钾肥20~30 kg/667 m2。将农家肥与土壤混匀后撒在种薯上。化肥施于两行种薯之间,不可与种薯接触,防止种块腐烂。植株生长后期,可施加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4]。

3.4 灌溉管理

种块种植后打通畦田四周的边沟,若雨水量较少,应第一时间灌溉,以保证畦田的含水量。灌溉的水分要适中,避免过少,无法深入植株根系深处,也不能过多导致畦田出现内涝的情况,导致根系腐烂。收获前10 d将田中的水分排出,为马铃薯的收获打下基础。

3.5 追肥

在马铃薯植株幼苗期,向畦田中施加尿素10~12.5 kg/667 m2,以促进植株生长[5]。生长后期向畦田内时施加0.2%的磷酸二氢钾或0.5%的尿素,以7~10 d 为间隔连续施加2~3 次。

3.6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植株生长时可能出现地老虎、晚疫病、环腐病与黑茎病等,影响植株生长,因而需要向田间喷洒适量化学药剂[6]。具体为72%的克露可溶性粉剂稀释500倍、37.5%的泉程悬浮剂500~700 倍液,以7~10 d 为间隔定期喷洒3~5 次,地老虎用虫地乐(500 g)或农地乐(522.5 g)兑50 kg 水喷杀。

3.7 收获

在次年1 月末或2 月初对马铃薯进行收获。收获时应选择晴天,先割茎叶和清除田间残留的枝叶,以免病原菌传播;挖出的薯块应在畦面晾干表面水分,以免薯块损伤引起芽眼老化和形成龙葵碱毒素,降低品质。

4 结语

“花生-晚稻-马铃薯”三熟轮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产量,为农户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不同作物的轮换耕种,还可改善耕地土壤养分,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提升种植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猜你喜欢

晚稻秧苗花生
掏花生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农民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
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