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植物病害的分类及综合防控原则*

2023-01-04杨佳佳闫春霞

南方农机 2022年7期
关键词:园艺病原病害

杨佳佳 ,闫春霞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绿地植物有着十分突出的性能优势,通过绿地植物建设可以实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充分优化,以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声。为切实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园艺绿化工程建设,持续丰富园艺植物种类,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植物病害问题,为植物提供了更多的寄主,增加了植物病害风险。为充分规避此类植物病虫害问题,人们往往会使用大量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土壤和水体污染,可能严重影响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更加复杂。深入调查公园植物病虫害问题,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对于公园植物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的深刻把握,由于公园空间十分特殊,且其中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直接影响了病原物的抗性。此外,多数园艺管理人员往往仅仅关注园艺绿化建设,忽略了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未能采取高效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导致园艺植物病虫害问题频发。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充分明确造成植物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预防和治理同步开展的措施,实现高效的病虫害防治。

1 园艺植物病害问题

因为生物或非生物等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可能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生理和生化功能,限制园艺植物的正常发育。在此背景下,可能导致植物的生理及组织结构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异常乃至病态的生长状态,引发植物死亡,也即造成了园艺植物病害问题。可以结合具体的病原类型,按照是否具有侵染性病害的标准进行园艺植物病害分类,其中造成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因素为生物因素,其中的主要病原物为线虫、细菌和寄生种子植物等。在此类病害的影响下,可能导致病害在不同的植物个体间发生转移,也即引发了传染性病害;至于非侵染性病害,造成此类病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非生物因素难以充分适应环境条件,也因此增加了植物病害风险[1]。引发非侵染性病害问题的因素可能有多种,如天气、温湿度环境、土壤结构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可能由于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而让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充分集中。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可能限制寄主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寄主植物的病原性抗病性普遍相对较差。除此之外,也可能由于环境条件影响而导致病原物无法正常发育,可能直接影响病原物的性能,导致寄主植物发生病变。如果所处的环境条件较差,且不利于寄主植物生长,则可能严重限制病原物的发展,也因此增加了园艺植物病害的风险。事实上,若产生了某类病害问题,则环境条件、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往往不会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需要以其中某个因素为主导,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形成相应的病害[2]。

2 园艺植物病害问题简述

2.1 植物病害生态改变

在城市绿化背景下,造园风格也得到了持续优化,模纹种植及疏林草地等设施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需要针对城市宏观绿化格局实施充分调整,在其中不断融入各类先进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模式,以丰富植物种植结构,使其得以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直接改变原本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也改变了园艺植物病害的种类,导致病害结构较差。现阶段,生态型枝干病害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最具典型特征的园艺植物病害[3]。

2.2 园艺植物病害风险加剧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艺绿化建设速度持续提升,且城市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往往存在片面求新、求美的行为,甚至忽略了自然规律,盲目引种,导致东苗西调、南树北种等问题频繁出现。同时,由于在植物引进过程中只关注植物的原生景观效果,而未能充分关注原生景观与迁入地的适应性,导致植物水土不服的问题严峻,也因此增加了园艺植物病害风险。此外,许多城市的树木移植过于盲目,导致树木移植后的成活率相对较低,使植被难以正常生长,带来了严重的植被病害问题[4]。

2.3 植物配置不合理

病害的主要寄主为植物,需要结合特有的病害环境和植物种类,明确具体的病害类型,确定病害的发生水平。现阶段,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普遍只关注景观需求,而未能充分关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渗透度相对较低,导致种植植物之间性能相克,使得植物与生境不适应的问题频繁出现,增加了病害风险。

例如,如果混合栽种苹果、梨等水果和桧柏、铺地柏等树木,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苹(梨)桧锈病;如果在地下高水位或低洼路段种植云杉、银杏等水涝风险较高的树种,则可能导致树种的根部持续腐蚀;如果在阴面或者光照不足的林木环境中种植银杏、油松,可能引发严重的枝叶病害问题,导致此类树种还未成熟便直接衰败;如果需要在盐碱地和污染区域内进行植物设计,则敏感植物的设计有效性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病害问题[5]。

采取单一化的种植模式进行处理,则可能增加植物病虫害风险。为获取更为精美的艺术效果,让园艺植被的观赏价值得以充分提升,要求积极采取单一密植的种植方式。然而,由于所种植的品种和结构均过于单一,且无需由伴生植物进行庇护,则可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态稳定性。然而,如果植物种植密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环境湿度过高,也相应地影响了环境区域内的通风透光性能,限制植物生长,与此同时,也为病虫害滋生蔓延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病害传播,也因此增加了植物病虫害风险。以应用范围和频率较广的海桐模纹及金叶女贞等植被为例,因为此类植被的种植密度普遍相对较大,也相应增加了白粉病及褐斑病等各类病害的风险。

2.4 城市生态持续恶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于地面被大面积的硬铺装所覆盖,且车流及人流量都相对较大,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也相应影响了骨干及基调树种的正常生长,导致树种衰败现象频繁出现。无论是北京油松、武汉香樟还是长春杨树,都难逃衰败的厄运,城市生态每况愈下,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难以为植物提供成长所需的水分、肥料和光热能量,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态势,可能使其遭受严重的病害侵袭,引发植物死亡[6-8]。

3 园艺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控策略

与其他自然灾害类似,园艺植物病害自发生到转化为病害的过程都必然有其源头和产生过程。一般而言,病害的源头、过程及末端控制都十分关键,需要积极落实三个环节的病害防控工作,抓住病害源头,做好过程管控,以实现对于植物病害问题的末端治理。

3.1 源头防控

为开展园艺绿化工作,要求将植物配置作为先导环节,如果未能进行合理的园艺植物结构设计,便可能由于先天性病害影响而增加病害风险,引发严重的病害问题,也相应增加了病害治理的整体难度。为此,要求积极设计合理的植物配置方案,选用质量优异的苗木,以达到良好的园艺植物病害管控效果。

3.1.1 构建协调的植物群落

为达到系统化的园艺植物病害防控效果,要求严格避免出现防控过于针对性的行为,摒弃“头痛医头”的防控误区,积极开展常态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确保可以从源头处进行病害治理,实现对于植物种类的灵活配置。同时,结合植物的实际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点,因地制宜,针对自然植物群落实施充分模拟,并以此为前提,打造系统协调的复层绿化建筑格局,让乔木、花草和灌木得以实现协调搭配,进而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以促进植物病害防控能力的提升。要求充分利用本土化的方式进行植物选择,结合具体的地区特点选择相应的树种,以促进植物体抗病性能提升。此外,需要积极关注不同植物的“相生”依存特点,避免出现植物相克排斥的问题,以营造一个协调良好的共生环境[9]。

3.1.2 积极开展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也被称作法规防治,利用植物检疫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有害生物的充分管控,以降低生物传入或扩散的风险,实现对于生物活动的合理化管控。同时,综合利用立法和行政管理的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的传播风险,以免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有害生物大面积传播。植物检疫是众多病害管理方法中最具法令性能优势的一种,为实现对于苗木产地的充分检疫,以实现栽植地复检,要求严格把控苗木入口和出口关,积极选用性质最佳的无病苗木[10]。

3.2 过程防控

要求针对园艺植物病害问题实施严格的过程防控管理,让园艺植被可以得到充分的生境防控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一般而言,园艺植物环境是持续变化的,而植物的生长势头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见,针对园艺植物病害实施过程防控,必将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

现阶段,由于园艺植物生态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病害问题数量正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也相应影响了园艺植物的生存条件,难以充分满足植物的生理需求,导致树势衰弱的问题十分严峻,也为病害带来了可乘之机。基于此,要求将优化植物生存条件作为开展病害防治的首要工作,结合植物的生理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升植物整体性能,让植物的整体抗病性能得以充分提升,进而保障其自然病害控制能力,达到良好的维修保养效果。要求妥善安排好用水、施肥、修剪、土壤优化、病原清除等工作,以实现全面高效的工程养护管理,降低植物的逆境反应,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方可达到良好的园艺植物病害控制效果。

3.3 末端防控

要求采取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病害源头处和发生过程中做好防控措施。然而,与此同时,也必须兼顾末端防控,不能忽略末端防控的重要价值,需要将其作为重要的补充防控手段,标本兼治,方能达到最为理想的防控效果。

3.4 生物防治

针对园艺植物病害问题实施生物防治,要求积极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为其提供良好适宜的寄主植物生长环境,同时,相应限制病原物生长,以争取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实施生物防治,则往往不会产生过大的公害,具备良好的可持续性优势,可以将其作为开展病害防控的重要防治手段。需要综合利用生防菌抗生、竞争、溶菌等多种性能优势,实现对于植物微生物环境的充分优化,以确保植物的抗病性能,使其健康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并以此为前提,实现良好的病害管控效果。

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要求充分利用有益生物和相应的代谢物质,以实现对于病原体的充分抑制,全面消除其中的病原体。一般而言,生物防治普遍有着较高的技术安全性优势,且使用和操作成本均相对较低,具备良好的病害防治性能,且不会对有益生物造成过多损伤,可以实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效果。此外,利用植物中的生防菌也可以为宿主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其得以具备良好的抗病及抗逆境能力,实现良好的宿主植物防护效果。要求以不破坏园艺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相应推动了城市园艺绿化工程的发展,我国园艺绿化领域成就斐然。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存在盲目引种的问题,且难以保持协调稳定的生态平衡机制,气候环境异常,也相应影响了园艺植物的健康生长,导致植物病害问题持续加重。为此,需要充分关注我国园艺植物病害现状,积极采取宏观高效的治理措施,以构建协调的病害预测机制,同时,完善植物检疫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规模化的信息采集,并采取积极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推动城市园艺绿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高质量园艺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园艺病原病害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园艺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