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大同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3-01-04周永红王鹏飞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4期
关键词:杏园大同市杏树

周永红,王鹏飞

(1.山西省大同市果蔬药茶发展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0;2.大同市农业资源保护试验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0)

大同地处山西最北端,属黄土高原区,北邻内蒙古,东与河北接壤,境内有恒山山脉(太行山脉)、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山多坡广,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虽然地下、山体中煤炭、矿石、稀有金属含量丰富,但山坡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十年九旱,农业生产环境恶劣。同时,四季风沙大,特别是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和春季西北风沙,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为有效控制风沙、蓄水保土,大同市开展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行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和专家论证、推荐,杏树以抗逆性强、寿命长、经济效益高的优势成为了坡地造林的重要树种。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入推进,全市杏果经济林迅速发展。

一、山西大同市杏树种植现状

截至2020 年底,大同市杏树种植面积50 多万亩,其中仁用杏30 多万亩,鲜食杏20 万亩,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80%以上。京杏是重要水果资源之一,其加工品杏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早在20世纪70 年代,阳高县就确定为省级京杏基地,阳高杏脯曾多次出口东南亚、港澳等地,多次获林业部博览会金奖、优质产品奖等。

目前,大同市不仅保有地方特色杏树品牌树种,如云洲区的“哈密杏”、浑源的“桃接杏”和阳高的“京杏”,而且引进了华县大接杏、凯特杏、香白杏、红梅杏和早熟的金太阳等鲜食品种以及优1、优2 等仁用杏品种,完成了杏树品种的早、中、晚熟搭配和升级换代,实现了杏果的提质增效。阳高县、云洲区成为山西省水果种植重点县之一,相继举办阳高守口堡杏花节、浑源吴城杏花节、天镇李二口杏花节等,成为以杏为媒的乡村旅游景点。

二、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果实保鲜期短

杏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后熟中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采摘后,常温下大约7~10 天果实就会迅速熟化变软并开始腐烂,保鲜期很短。因此,杏果货架期短、销售范围小,严重制约杏产业的发展。

2、霜冻危害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部,春季强冷空气侵袭频繁,晚霜冻害常年侵袭杏树。杏果花蕾期温度低于-3.9℃、花期低于-2.2℃、幼果期低于-0.6℃、低温时间持续超过30 min,就可造成冻害。4 月底到5 月初大同市杏树处于花期、幼果期,遇强冷空气侵袭,极易发生冻害,晚霜危害是制约大同市杏树产业发展的主要威胁。

2014 年,1~3 月气温较往年偏高,土壤提前解冻,杏树开花期相对提前,主栽杏树花期较往年提前半个月,五月初杏树已进入果实第1 次膨大期。但从5 月2 日凌晨开始,连续4 天出现零度以下气温,最低气温达-5.4℃,且低温持续时间长达5 h之久,杏果发生严重冻害,损失惨重。全市杏树受冻面积10.56万亩,其中鲜食杏9.12 万亩,其他1.44 万亩;绝收面积达8.17万亩,预计经济损失3 亿元。

2020 年4 月上旬,大部分杏树进入盛花期,但从4 月19 日开始持续4 天出现大幅降温,最低气温降至-9℃,且持续时间长达8 h 之久,大部分杏园冻害严重。截至4 月21 日,全市15万亩鲜食杏树受害严重,60%绝收。

天镇东沙河的成片杏树,2019~2021 连续3 年发生冻害,基本没有产量。尤其是2021 年,经过盛花期和幼果期2 次冻害导致绝收。

3、管理粗放

杏树种植多年来一直粗放管理,靠天吃杏,绝大多数杏园仅开展食心虫防治,几乎没有除草、水肥、病害、修剪、授粉树、杏果品质等概念。近几年,部分杏园开始水肥投入和管理,聚乐哈密杏区和个别合作社能实现基本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晚霜预防措施,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还没有实现品质提升。杏果品质是制约销售的重要因素,标准化管理与创建势在必行[1]。

4、产品价值提升有限

大同市生产的杏果大多是鲜食,少量加工成杏脯,制干、制汁和制酒量极少,市场占有率极低,几乎没有开展储藏工作。产业链的发展必然包含加工、储藏和鲜食等,加工和储藏是有效提高杏产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5、品牌效益不明显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大同市的杏产业不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已具备了做强做大的基础,也有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哈密杏”“京杏”全国闻名,“桃接杏”和“红梅杏”逐步走向全国。但目前品牌效益不明显,需着力提高果品质量以质取胜,并积极运用各种媒介做好宣传,扩大知名度[2]。

6、销售问题

大同市的杏树栽培面积大,年产量很大,加上加工滞后,产生卖果难问题,成片挂果期的杏园被弃几近荒芜,非常可惜。

三、产业发展建议

1、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

重点开展落实培育合适树形、优种应用(果园改造)、沃土工程(增施有机肥)、有机旱作(农机农艺、节水、水肥一体化)、果园生物覆盖、高接换头等技术。制定标准化杏园管理规范,选择示范杏园实施可复制种植模式,方便推广。

2、联合科技攻关

与农业科研院所如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合作,借助院校的专业科研力量,联合当地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杏园负责人,推广应用已经成型的技术。如,山西农大农产品储藏保鲜研究所研究的杏果储藏技术,采取不同储藏方式,可实现储藏20天左右、20~30天、30~40天不等,大大延长了鲜食杏的供应期。

霜冻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大同和朔州,杏树的2 种防霜模式效果很好,成本不高,将成为杏树有效防冻的发展模式之一,值得给与支持并进一步完善,进而适度推广应用。

(1)“新型大棚”模式

塑料大棚矢高5.5 m,宽度为11~16 m。骨架外第1 层是防雹(鸟)网,第2 层是普通棚膜,第3 层是自动卷帘保温被,可有效保证杏树花果期安全生长发育。

(2)“新型大棚+露地”模式

上述“新型大棚”建在果园西北向,间隔30~50 m 再建造1 个,组成“新型大棚+露地”的网格结构,利用“新型果树大棚”产生的防护林带效应,保证大棚内部和露地局部面积杏树的有效防冻。

3、延伸产业链

着力培育当地优秀杏果生产和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或吸引大中型果品深加工企业参与,带动果业的加速发展。

4、强化“两品一标”认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全国优质农产品发展的方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品一标工作尤为重要,在建立高标准杏园和生产高标准杏产品的同时,生产放心产品,实现杏产业的良性发展,逐步做大做强[3]。

5、提升杏园机械化、智能化水准

优质杏园管理繁重,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机械化发展需求越来越大。机械化种植、除草、施肥、灌水甚至是修剪和采摘,加上数据、管理的智能化,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有效提高果品质量。

6、培育杏产品经纪人

解决“卖果难”是杏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出现的卖果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积极性和杏产业的发展。云州区聚乐的种植户姚某,在几十年大面积杏树管理生产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微信、抖音等把杏果大量销售到北京、天津和南方地区,600 亩杏园的产品销售一空、供不应求。可引导培育杏产品经纪人,通过多媒体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杏果的销售问题。

猜你喜欢

杏园大同市杏树
杏树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没有缺憾,何来完美?
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童年的杏树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一棵杏树
青青杏园
开拓奋进谱华章
——记大同市劳动模范、大同市平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