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美妆科技”中国化妆品大型寻访主题活动系列报道(二)科技赋能 美妆行业“再造”

2023-01-03刘丽刘诚白嘉懿赵天华顾文弟颜旭江

中国化妆品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胶原蛋白化妆品

刘丽 刘诚 白嘉懿 赵天华 顾文弟 颜旭江

福瑞达研发副总经理杨素珍

厚积薄发

探求企业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化妆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频频出台,严监管下的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为化妆品高质量發展提供了健康有序的环境,也给多年来坚守品质、专注研发的原料及制药企业,带来了进军化妆品行业的大好契机。用制药的理念研发化妆品,无疑是颇受消费者认可的路径之一。在国产美妆崛起的浪潮里,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利用“妆药同源”的先天优势,依靠扎实的科研背景,在化妆品行业实现厚积薄发。本期“寻找美妆科技”栏目,邀请了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杨素珍,与她聊聊科研与商业、产业之间的关系,化妆品行业技术新趋势,以及微生态是否是“伪概念”等热门话题。

谈及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杨素珍表示,随着行业愈发规范,企业更需加大科研投入,而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产品才能实现产业化,体现其商业价值。而产业也只有在重视科研积累的条件下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随着“90后”“00后”成长,“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者,化妆品产品功能及宣称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成分党”“功效党”崛起,要求产品既有科技含量,也要科学宣称。杨素珍表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化妆品进入了非常“卷”的时代——从卷成分、卷浓度,到卷功效、卷技术,如何针对新趋势研发新产品,是目前的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微生态护肤是否是“伪概念”的问题,杨素珍从皮肤学的角度进行了“辟谣”,介绍了皮肤微生态相关的科学背景,列举了对上千人进行皮肤微生态分析得出的结论,从而论证了微生态护肤是一项基于严谨科学的新兴护肤方式。

在谈到作为玻尿酸“元老”转型为化妆品企业有何新增长点时,杨素珍介绍了福瑞达生物股份目前的5+N战略,以科技为依托争取更多突破,实现多维度护肤产品创新,使得福瑞达以玻尿酸为原点,撬动了化妆品板块的多点突破。

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融

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十分需要科研和技术的支持,不论是原料技术、配方技术还是产品的安全功效,都需要以皮肤科学为指导。化妆品行业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前期是快速增长的阶段,有些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质量人员,甚至没有工厂,仅凭概念宣称、运营手段也可以做得很好。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在2021年开始实施,使化妆品行业门槛也提高了,对生产、质量管理、功效宣称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功效宣称方面,一定要有科学依据。随着相关的配套法规陆续出台,整个行业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靠夸大宣传、完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品牌迅速消失了。而一些经过多年积累、重视技术和品质的本土品牌,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对整个化妆品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也促进了化妆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纵观国际大牌,很多都有着多年扎实的技术基础。从长远来看,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产品才能产业化,也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以福瑞达集团的发展为例,可谓一个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融合的典型代表,企业整体是伴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1992年,随着透明质酸发酵技术的成功,福瑞达集团实现了产业化、工业化发展。

随着透明质酸技术不断地研究应用,福瑞达、成立了福瑞达的制药公司(现博士伦福瑞达)、化妆品公司福瑞达生物股份、原料公司福瑞达生物化工(华熙生物前身),将透明质酸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科技成果不断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后便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像润舒、润洁解决了很多眼疾患者的疾苦一样,颐莲、瑷尔博士化妆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是近几年我们在化妆品领域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微生态护肤具备科学性,认可度提升

皮肤微生态不是一个伪概念。首先,皮肤微生态是真实存在的。人体皮肤微生态是继肠道微生态之后第二大微生态系统,是由细菌、真菌、病毒、螨虫和节肢动物等各种微生物与皮肤表面的组织、细胞、各种分泌物、微环境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群是皮肤生理和免疫的基础。皮肤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皮肤微生态的平衡。皮肤微生态作为皮肤的第一道屏障,若失衡将导致皮肤生物屏障的破坏,进一步影响皮肤生理机能,从而影响皮肤健康。因此皮肤微生态与皮肤健康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曾针对上千人的皮肤进行了微生态的分析,充分论证了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例如皮肤微生态失衡,可能引发皮肤敏感,皮肤免疫调节也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衰老的皮肤菌群与年轻化的皮肤菌群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异。

可见,皮肤上的菌群与皮肤上的水分、油脂,甚至皱纹、痤疮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微生态是科学的,并不是伪概念。

皮肤上有大量的菌,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我们根据前期研究基础筛选皮肤益生菌和益生元,逐渐建立出一个数据库,从而指导并应用于我们的产品开发,例如修复皮肤屏障的产品、以及针对痤疮、熬夜人群的延缓衰老产品等。大量基础研究积累的数据,对我们后来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指导。所以当我们的产品上市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5+N技术赛道,创造商业价值

通过对消费者的洞察可看出,随着行业发展及人均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消费者只用一瓶水一瓶霜就可以满足日常护肤需求,到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的改变,基于原有的技术积累和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布局了5+N的技术赛道。

首先,颐莲是专业的玻尿酸护肤,基于我们对玻尿酸30年的研究和积累的应用产出。瑷尔博士这个赛道就是微生态科学护肤,是基于我们在合成生物学、发酵技术、对益生菌的了解基础上的产出。

另一个是专注精准护肤靶向抗衰赛道的善颜品牌。消费者虽然拥有很多产品,但并不是非常了解化妆品知识,善颜便是经过前期的研究洞察到消费者需求而诞生的。基于皮肤仪器检测,再结合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等制定护肤方案,以便更精准地指导科学护肤。伊帕尔汗品牌,是结合我们在新疆的薰衣草基地,有原产地和技术优势,承接消费者对“以油养肤”“情绪护肤”的热点新需求。

此外,医美器械赛道是当下最火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正在布局的一个方向。每个布局和选择赛道都是机遇,要结合科学基础、消费者需求和市场需要几方面考量,再将我们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商业价值。

多主體攻克难题,实现行业协同发展

国内这几年确实出现了不少非常好的化妆品的企业和品牌。我觉得本土品牌的崛起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

首先,“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中国自己的高端化妆品,可见国家层面对化妆品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00后”的“Z世代”,他们的成长时期,也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崛起的时期,他们有充分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再盲目崇拜国外产品,他们只选择“我喜欢的、适合我的”。再者,我觉得我们国家有一批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潜心研究化妆品技术、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化妆品企业也快速成长起来了。

但是跟国外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一些国际大品牌,经过了百年的积累,不管是从原料产品的技术、生产设备等都积累了良好经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尚未认知到的。想赶超国际大品牌,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首先还得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积累技术做出自己的好产品。另外,怎么打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企业的一条高效运营的模式和路径,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的。

此外,在对品牌打造上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例如:如何对产品进行更好的包装,如何对消费者进行传播教育和品牌的运营打造。国际企业在消费者端进行了很多年的教育和科技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良好品牌信誉和高认知度,这方面我们国内企业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短期内超越国际品牌还是有难度。我们从“双十一”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的一些品牌确实实现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但排到最前面的还是国际头部品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还是要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地积累技术,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好扎实的功课。在我们超越或者赶上国际品牌之前,还得耐得住寂寞,不断努力,经过若干年之后,我相信中国一定能跑出一批品牌,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品牌。

推荐科技产品

瑷尔博士酵萃水乳

该产品对于抗初老不止于表面。产品中添加益生元+奥婷敏,调理皮肤表层紊乱菌群,改善皮肤的微生态屏障,有效抵御外源性刺激。对内采用延缓衰老矩阵,滋养修护内源性衰老:发酵褐藻专利和DSHA×肌肽专利两种独家专利技术,修护受损基底膜,增强皮肤弹性,为真皮层注入保湿因子,加固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结构,协同肌肽,抗糖化;6重豪华修护肽可修护断裂肌层结构,使皮肤饱满充盈,平滑纹路;时钟节律因子&GP4G可减少熬夜损伤,有效抵御紫外线老化;奥婷敏&益生元能增强屏障防御力,调节肌肤的微生态平衡,减弱光照损伤和温度压力,增加皮肤抵御环境压力的能力;具有保湿功效的辛酰羟肟酸实现防腐效果,零添加,适合任何肌肤。

科技问答Q&A

Q:综合国内外来看,您认为化妆品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A: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从国内各相关条例出台后,化妆品进入了功效时代,“成分党”盛行,都说化妆品进入一个非常卷的时代——从卷成分、卷浓度到卷功效、卷技术。

可以看出一些合成生物学、发酵技术的成分非常火,二裂酵母、胶原蛋白等体现出了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此外还有特色植物资源、微生态护肤也较热门。

另一方面,若产品只讲加了成分和浓度,已经不能打动消费者了。未来介绍这个产品是如何起作用的,要说明作用于哪个基因、哪个靶点、从哪个通路起作用。国外很多品牌产品都是在讲功效作用机理,我们国内也在逐渐地进步,我认为这也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需求。

Q:福瑞达生物作为透明质酸行业的“元老”,目前在创造什么样的新增长点?

A:从目前我们公司根据多品牌的发展战略,搭建了“5+N”技术矩阵,推出玻尿酸科技护肤、皮肤微生态科技护肤、精准护肤靶向抗衰,以及精油科学疗愈和医美器械这五个核心作为技术方向。《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提出要重视中国的特色植物资源,所以在特色植物资源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地挖掘和研究创新的产品。另一方面,如合成生物学、药物制剂技术的应用,也是基于福瑞达集团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应用。

此外,我们也在和国内的一些大学进行基础研究的合作,如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江南大学等,以积累技术基础,不断加强我们的科技壁垒,摸索出一条内外结合的科学之路,不断实现未来新产品、新品类的新增长点。

上海家化研发负责人贾海东博士

突破技术壁垒

用科技实现突围

随着国内美妆市场的繁荣,新锐美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迭起,科技研发成了检验美妆品牌含金量的决定性因素,不少老牌国货为了稳住市场份额也各出奇招,加速科技研发,突破技术壁垒。作为已经在中国市场耕耘过百年的经典品牌上海家化,近年来在科技研发上也不断走发展创新之路,并凭借深厚的生物发酵技术成为行业代表。

近日,《中国化妆品》杂志社记者就目前国内对生物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市场现状对上海家化研发负责人贾海东博士进行了采访,除了对近些年上海家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情况有所了解外,也针对老字号本土品牌该如何利用科技重焕生机进行了探讨。

生物发酵技术已成为竞争着力点

从历史发展脉络看,生物发酵技术已经应用了很长时间,很早古巴比伦人就使用啤酒和酵母来帮助伤口愈合。当前护肤品正在从传统化学合成、精细化工向生物美容方向发展,即生物合成、生物发酵等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护肤品中。

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独有的某些功能,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工业大规模生产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产品终端。随着近年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和发酵原料产品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逐渐成为化妆品原料技术的新选择。

随着微生态护肤概念在美妆市场的崛起,有说法说生物发酵技术已经成为微生态护肤领域的着力竞争点,对此,上海家化贾海东博士表示:“微生态的概念目前在美妆领域不断的兴起,微生态护肤常见的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益生元(糖类等有利于维持微生物活性的成分)作为化妆品原料添加;另外一种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微生物代谢产品作为化妆品成分。当然,这里面我们需要非常小心的事情有两点:第一,它只是一个概念,还是真正能够帮助去调控改善消费者的肌肤状态有待考虑;第二,是否符合我们国家法规的相关要求。”

“对于微生态护肤的课题,上海家化这两年一直在持续性进行研究,并专门成立多个专项研究项目,基于研发八大基础平台以及开放式的创新合作网络,将最顶尖的科学团队邀请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深入研究这个课题。通过大量的研究表面,我们发现生物发酵技术非常适合护肤品使用。通过生物发酵方式,可以将一些活性成分,通过发酵的方式进行生物转化,产物的分子更小、成分活性更高且能达到更强的渗透力,在保证安全温和的同时提升皮肤维稳效果。这些良好的基因,就决定了生物发酵的技术,在微生态的调控方面,有着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近些年,国内不少企业都在做生物发酵,对于未来它在我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贾海东博士表示,“发酵原料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数量在过去5年内迅速攀升,据GNPD检索显示,在国内过去5年新上市的护肤品中,含有生物发酵原料的新产品占比从2017年的6.7%上升至2021年的19.8%,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化妆品新法规特别明确提出‘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因此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助力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是未来生物发酵原料的创新角度之一。未来的趋势更可能是生物发酵技术与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技术的共同发展和融合补充。”

科技决定品牌含金量

作为最早出海的国际化的百年国货美妆护肤企业,上海家化一直秉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在谈及公司目前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及未来战略规划时,贾海东博士告诉记者:“上海家化于2021年重新梳理了研发战略,依托全流程的项目管理和整链式研发模式,用匠心打造致美的产品和服务,从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以及产品价值塑造三个维度实现科技赋能。我们确定了八大基础平台和一个对外开放创新网络,通过‘产学研医多维度对外开放创新网络合作,从而加速创新技术落地。从中国特色草本到分子细胞,從超级计算机的使用及智能化设备开发,逐步向美妆科技方向推进,从而打造行业领先优势。在应用创新维度,依托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原料、配方、工艺、包装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在产品价值塑造维度,对标国际最顶尖的产品,通过TMIC白瓶测试进行多维度验证确保上市的成功率;将晦涩难懂的科技语言转化成消费者可以感知的语言,实现消费者触达。2021年新法规颁布,意味着行业将从过往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行业将迎来一个更科学、统一、公平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产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法规对于进一步科学的规范化妆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对有科研创新实力和要求严格的化妆品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出圈的机会。”

据悉,目前在生物发酵技术方面,上海家化在持续关注和投入发酵技术和发酵活性物研究,例如前几年佰草集的太极系列和2022年上市的启初舒缓新品,都用到了发酵技术研发的活性物。2021年公司还联合百年企业恒顺醋业,共同打造了美容发酵研发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上海家化在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及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恒顺醋业的独家菌种库和各种发酵技术。

贾海东博士表示:“植物发酵最大的难点或者挑战在于如何通过生物发酵技术来赋予原料真正的创新点。这就需要在除了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之外,在成分研究和作用机理靶点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这也是家化自身具备的最大技术优势之一。”

目前为止,上海家化已经运用专利菌株,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发酵技术,并结合现代的提取纯化技术,获得了一种天然发酵提取物,经检测分析该天然发酵提取物富含多酚、黄酮类活性成分,经现代皮肤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发现其具有非常突出的抗衰老和舒缓抗炎作用,目前上海家化已经申请3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已获授权。

根据贾海东博士的介绍,近些年上海家化对中医中草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前沿生物发酵技术相结合,现已成为中草药现代化和功效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佰草集太极翡翠精华水开发过程为例,从技术特色和内容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关键技术:

(1)生物发酵中应用中草药复合体系,将经典古籍中的方剂作为天然培养基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和利用;

(2)特异性、优良的发酵菌种的选育,这是中草药发酵工程技术的基础和关键。产品中采用了超高通量筛选平台,通过微生物代谢调控对菌种“细胞工厂”进行构建和改造,利用微生物强大的分解、代谢、转化能力,从36000多种菌株中筛选出最合适低温发酵的菌株,不仅可以对培养基中的中药纤维、糖类、植物蛋白等物质加以利用,而且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对中草药中的一些成份(如稀有人参皂苷Rg3)进行转化,从而大幅提高中草药活性成份的浓度及含量;

(3)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和全程动态化控制,可大大提升发酵水平和产物可利用性;

(4)体外功效筛选平台,助力生物发酵工程平台优化发酵工艺和发酵液功效评价;

(5)产品配方设计应用以复方发酵液为核心功效底物,整体发酵产物添加量达到近90%,利用多方功效成分互相精准匹配,原料之间的配伍性发挥现代中草药生物发酵技术新成果,从而实现护肤功效的显著提升。

除生物发酵技术之外,在其他科技方面,上海家化也在持续发力。

贾海东博士告诉《中国化妆品》杂志社记者:“在2022年9月首届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上,我们首次正式亮相了基于八大基础平台研发的AI定制化,AGEs荧光扫描探针,微流体,胶囊频率发射器,超级计算机,3D皮肤断层扫描仪,感官香氛等各种智能美妆黑科技,以具像化形式展示AI数字赋能,元宇宙等热门赛道的成果。根据消费者多样化的皮肤需求,为其定制出独具匠心的产品。

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末,上海家化共获得397项授权有效专利,其中,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6项,全球PCT授权专利22项,拓展了全球化技术的领先布局。同时,近两年上海家化保持着很高的专利申请数量,可以确保其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技术壁垒的打造。

老牌国货利用科技实现突围

新锐品牌迭起的当下,不少老字号国货品牌难免受到冲击。年轻人追求个性、新潮、创意、大胆的消费偏好,开创了专属他们的“惊喜经济”“收藏经济”,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与追求,也推动国潮消费成为更加多元、更加生动、更有内涵的新热潮。

对此,贾海东博士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老字号国货品牌来说,品牌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巩固原有品牌力优势的同时加强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关注,以及相应的洞察、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创新是核心挑战。例如,中医中草药更是我国国粹,上海家化对于中医中草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建立了业内最完善的中医药美容方剂数据库,同时延申了技术平台,打造了整体链式研发模式。

据了解,上海家化一直秉承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于“Z世代”的消费者,品牌持续探索数字化赋能的方式实现消费者洞察。在产品开发上,上海家化在2021年携手天猫创新中心(TMIC),借助了其知识库等大数据分析功能,搭建优选赛道、人群画像、优选概念和配方,以及平台优化,打造了产品开发方法论。这一数字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创新模式,为上海家化与消费者价值共创提供了新的实证。上海家化也借此工具和方法论,近年成功的打造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爆品,并斩获了TMIC“新品创新奖”等多个奖项。近期,上海家化也在进一步探索全域多维的消费者洞察升级方法论,从而为爆品创新开发指明了方向。

现阶段,科技已然成为美妆行业迈入下一阶段的新动能,功效护肤时代已经开启,美妆赛道拥挤,老牌国货在科技研发道路上仍需不断发力。

科技问答Q&A

Q:与传统护肤品相比,生物发酵护肤品有什么区别,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A:(1)生物转化和代谢产物会增加与肌肤的亲和性,生物发酵使有效成分变为更易被吸收的小分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功效;(2)发酵产物提取物不仅能对皮肤表面微生态产生调节功能,还能调节皮肤自身的生理活性;(3)通過微生物的转化分解作用,可对潜在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以降低或者消除潜在不安全风险;目前化妆品应用生物发酵技术主要存在3种形式,第一种是特殊专有菌株发酵物,如1980年,SK-II推出了经典产品神仙水,其中含有的核心成分Pitera活细胞酵母精华就是微生态护肤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雅诗兰黛推出了小棕瓶精华,采用了双歧杆菌培育出的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第二种是采用发酵技术代替传统化学合成获得的单体活性成分,如依克多因、透明质酸钠、麦角硫因等热点功效成分;第三种是植物发酵物,通过微生物发酵富集营养物质的活性远大于传统植物萃取方法,同时,能有效降低植物成分的毒性。比如上海家化就开发了太极复方发酵液,获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成功应用于佰草集的太极系列产品。

推荐科技产品|

AI定制化

在未来,当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时候,足够的内容及相应的输出的转化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这份输出需要用到的“工具”便是智能美妆科技体验带来的不一样感受。上海家化持续加强在前沿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探索,设立了八大基础平台,同时,通过内部自主研发和开放创新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前沿研究,加速创新落地,确保行业领先地位。在2022年9月首届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上,上海家化首次正式亮相了基于八大基础平台研发的AI定制化智能美妆黑科技,以其具像化形式展示AI数字赋能,它是通过现场拍照后,结合后台的AI大数据运算分析,对肌肤进行诊断(比如说肌肤年龄、出油情况、肤色情况、粉刺痘痘情况等等),从而提供定制化推荐合适的护肤品。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皮肤诊断,产品推荐等一系列有意思的环节。

丸美生物基础研究中心郭朝万博士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中国领先于国际

2022年被称为重组胶原蛋白爆发的元年,在韬光养晦多年后,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重组胶原蛋白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突破,为这片价值百亿的蓝海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巨子生物在港股上市,创尔生物、锦波生物登录北交所在即等资本层面的动作之外,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鼓励。

谈到重组胶原蛋白科技,就离不开一家在胶原蛋白护肤科技上颇有成果的企业——丸美股份,该公司于2021年3月份首发了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的全人源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在中国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成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期“寻找美妆科技”,《中国化妆品》杂志社邀请到了丸美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科学家郭朝万博士谈一谈重组胶原蛋白有哪些新科技、新趋势、新亮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2年出台两条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命名、界定指导原则,此外,商务部研究院也于近期推出《国内高品质胶原蛋白行业发展白皮书》,分析国内外行业及市场趋势,以帮助和鼓励国内优秀胶原蛋白相关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为288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31.3%,预计到2027年胶原蛋白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738亿元。

一个产业的腾飞需要政策的扶持及资本的助力,而真正决定这个产业能飞多高的关键还是科技。

我国重组技术国际领先

“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我国的基因工程和重组蛋白在药物及健康方面的应用,可以说目前在世界上已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郭朝万如此评价我国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

除了应用最广泛的医药健康领域外,胶原蛋白在美丽产业的发展进程也在加速。胶原蛋白作为一种延缓衰老的重要成分,因其有较好的支撑修复和保湿美白的特殊活性,在医美领域主要用于注射填充材料以及功能性敷料,在化妆品中也常有添加。

纵览整个胶原蛋白发展史,从最初的动物源胶原蛋白提取阶段,到如今能够重组出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发展已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胶原蛋白技术的进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动物源胶原蛋白,主要从猪牛羊等动物的皮肤及结缔组织提取,以及鱼胶原蛋白,已存在一定的三螺旋结构,但既不精准也不稳定,容易降解,且容易存在动物源头的疾病隐患导致在应用上受限。

第二阶段主要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理念,以人的胶原蛋白基因序列为模板,从中筛选一些片段,简单表达后通过发酵方式制备出来。这是重组胶原蛋白的雏形,不过形式较为单一且分子量较大,常常会出现活性较低或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对胶原蛋白的序列、结构与功能相关关系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组胶原蛋白进入第三阶段,即通过基因工程的高阶技术,截取出带有活性结构的序列片段,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其拼接在一起,就得到了更适合人体皮肤的重组胶原蛋白。

郭朝万谈到,目前对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攻关,重点在对于稳定性、生产发酵技术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引入了“翻译暂停”技术,使得丸美能够在高效生产制备胶原蛋白的同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活性,平衡了质量与产量的难题,得到的胶原蛋白经过精密纯化,纯度可达95%以上。这种经过精确设计的胶原蛋白,具有稳定性高、活性高、吸收良好等优势。

以丸美重组双胶原蛋白为例,技术优势包括氨基酸序列与人体胶原蛋白一致、利用“翻译暂停”技术保证胶原蛋白100%有活性,以及运用独家专利C-pro技术,用来增强胶原三股螺旋结构稳定性,促进胶原蛋白的正确组装,形成更牢固、更加不容易分解流失的胶原蛋白结构。

“未来应该还会再进入第四个阶段,即通过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交融,帮助从底盘细胞的选择开始,到基因元件的考虑,再到整个高密度发酵的制备技术将不断发展提升,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更先进的重组胶原蛋白不断产生。”

郭朝万博士提出,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认可,重组胶原蛋白将是一个有望在未来几年带动一个达到千亿级别的朝阳产业。

功效与产量两难全

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卷到新高度的莫过于“人源胶原蛋白”。人源胶原蛋白指的是:重组蛋白药物领域对胶原蛋白人源化的程度定义。

“全人源双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类胶原蛋白完全一致的。这种完全的相似度指的是序列中的每一个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都与人源胶原蛋白模板完全一致。”郭朝万指出,全人源胶原蛋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亲和性好、没有排异反应,造就这些优势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对肌肤来说,补充胶原蛋白最好和人体本身固有的胶原蛋白相接近,在重组过程中,尽可能将胶原蛋白里有活性的部分,以与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的形式给回皮肤,降低排异性。

其次,研究表明全人源胶原蛋白的生物活性非常好,人体细胞组织不仅能接纳这个与自己非常相似的蛋白分子,实际效果呈现出的亲和性也非常高,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功效。

不过,郭朝万也坦言,制备成本高是目前重组胶原蛋白的难点。如何在高密度的制备、高密度的发酵以及高速的蛋白翻译和表达的过程中,保证胶原蛋白活性的均一性,以及结构的正常折叠,发挥出胶原蛋白的真正功效,是目前存在一个难题。若寻求快速的表达,则很有可能活性不能够得到保证,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

“这或许是每一个企业都在考虑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优化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解决性价比难题后,才有可能实现未来更大规模的广泛应用。”郭朝万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从基础的设计、生产环境的保障以及后续的发酵制备等,都有需要攻克的技术壁垒。

胶原蛋白落后于玻尿酸?

提到胶原蛋白,还绕不开一个总被拿来做对比的成分——玻尿酸。比玻尿酸早获批20年的胶原蛋白,在外界看来,发展进程似乎显得有些“落后”。

谈及此,郭朝万从技术层面给予了解答:虽然二者都来源于生物组织,但玻尿酸是链状的多糖聚合物,结构相对单一也较好提取制备,在发酵技术的提升和规模效应下,玻尿酸的成本确实已大幅降低,得以广泛应用。

而胶原蛋白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体现不同的功能,加之其三螺旋结构复杂程度高,在体外重新制备时相应难度也更高。在应用方面需要有一定實力的企业才能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限制胶原蛋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赖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发酵技术的进步,胶原蛋白的制备产量才得以提升。郭朝万表示:“我觉得这只能说明二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是胶原蛋白的发展一定慢于玻尿酸,大家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参与进来,虽然现在胶原蛋白看起来没有玻尿酸那么高的成熟度,但增速未必会比玻尿酸慢。”

从市场的角度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导致“胶原蛋白发展落后于玻尿酸”的这种刻板印象。从用户认知的维度上看,作为保湿成分的玻尿酸,确实比作为抗衰成分的胶原蛋白门槛低一些,用户对于保湿的概念早已建立多年,相较之下,年轻用户对抗初老、抗光老等延缓衰老的概念,是在过去5~10年才建立起来的,行业还需要较长时间来全面传播延缓衰老理念,加深用户认知。

胶原蛋白其实并不是发展得慢一些,而是难度要高一些。”玻尿酸确实运用维度更广,但从专业角度上看,它的功效级别并不算高。作为延缓衰老领域的重要成分,胶原蛋白在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上会更加严格,相对于保湿功效,评价延缓衰老功效的难度更大,医学临床验证耗时更久。

加之此前胶原蛋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长一段时间给用户留下“不能被人体透皮吸收”等刻板观念,阻碍了用户的正确认知,多重因素导致了胶原蛋白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衔接不够顺畅,郭朝万表示,丸美已建成重组胶原蛋白“产学研医检”一体化的协同平台,将有效克服上述难点。

“所以在胶原蛋白产业每次技术革新、标准建立、质量提升的时候,或许速度不够快,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系统性提升下,胶原蛋白的发展是非常稳健的。”

丸美呼吁,要解决胶原蛋白产业的技术攻关、标准完善、用户认知等痛点,需要行业更多品牌共同努力,协同发展。

科技问答Q&A

Q:能否介绍一下您是从何时起、在怎样的机缘下走到科技研发岗位的?

A:进入化妆品行业之前,我在高校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生物科学和医科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病毒学以及多组学分析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而随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进步,多学科交叉共创和基础应用研究已成趋势,在这样的良好契机下,我进入化妆品行业加入丸美,希望利用多年积累的研究经验,从事化妆品前沿相关的生物科学、皮肤科学、材料科学等多领域技术研究工作,为行业、为丸美贡献一份力量。

Q:作为首席科技研发人员、品牌科学家,您认为需要具备哪些个人素养?

A:化妆品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趋势千变万化,技术动向层出不穷;化妆品科学又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我认为面向未来的化妆品科技研发人员需要尽可能具备广泛合理的知识架构,具备扎实过硬的技术能力,敏锐细致的市场洞察能力,高效且灵活的技术搜寻和理解能力,以及良好规范的项目管理和技术转化能力,要有责任心,有好奇心,有道德感,有使命感。

推荐科技产品

丸美重组胶原蛋白次抛精华

产品亮点:

产品一次一抛,使用方便;0防腐剂,不怕污染更鲜活;通过权威功效检测,可以有效淡纹。

功效优势:

1.实现Ⅰ型与Ⅲ型两种胶原蛋白同补。Ⅰ型胶原蛋白可撑起肌肤立体框架,Ⅲ型胶原蛋白可令皮肤赋弹饱满。2.与人体同源,透皮可吸收。丸美重组双胶原蛋白获得与人体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的胶原蛋白,与人体肌肤同源不排异,皮肤主动吸收。3.两重技术专利保障。独家专利形成Ⅰ型+Ⅲ型胶原蛋白三螺旋+Cpro环稳固结构,使胶原蛋白保持其高稳定性。独家“翻译暂停”技术增强其活性,在胶原蛋白的制备中,无序性是导致胶原蛋白失活的重要因素,使用了专利“翻译暂停”技术制备的胶原蛋白,具有高活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冯涛博士

国内“香产业”前景良好

香水香氛在近年备受行业关注。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国际大牌都在这个赛道上纷纷下注。其中,我国本土香水品牌与东方独有香型备受青睐,多个本土新品牌获得投资;芬美意、曼氏、奇华顿等全球香料供应商巨头,都对我国民间香文化大师抛出橄榄枝。这对我国的香水产业,是挑战也是机会。本期“寻找美妆科技”栏目,邀请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冯涛博士,作为香精香料行业专家,他将与我们聊一聊,国内香水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国内香水香氛市场凸显消费创新和个性化

冯涛博士观察到,不止化妆品有“成分党”,在香水香氛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成为了“成分党”。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愿为自己的喜好买单。在此大趋势下,行业发展有两个关键词:天然香原料与个性化香型。反映在“香产业”公司的科技创新上,冯涛博士认为,在进一步革新香料提取技术的基础上,行业要结合全球科技进步。通过与AI、脑神经等新兴科技的结合,不断挖掘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虽然目前国内企业在销售规模和科研发展上,与国际头部企业依旧有不小的差距,但依然有突围之路。冯涛博士认为,从东方特色原料切入,将香味与场景结合起来,将是国内企业与国际大牌打开差异化,抓住年轻消费者的机会。此外,冯涛博士还提到了香水香氛行业在公司经营模式上的创新。他认为,未来能够整合研发创新、生产供给、销售渠道三方面的公司将更有优势。

香水香氛在国内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从产业链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原料端,也相当于是原材料的加工端。国内现在有很多原来做精细化工的企业,或者是做香原料的企业,自然地升级到这个赛道当中。其中,有一些较大的上市企业,它们在资本端具有明显优势,在新技术的布局与原料的生产线方面都很有想法。

第二个部分为生产企业。香精的生产企业在从上游拿到原料之后,主要依靠调香师,进行产品的设计。当然这个产品还不是最终端的产品,还需要结合一些溶剂和载体,才能形成终端产品。

第三部分即终端,终端的产品分為香水和香氛,这两种形式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香水更多直接进入到C端消费者。其中比拼的更多的是价格与销售模式。而对于香氛来说,有一些可以直接面对C端,但大部分是针对B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有一些销售渠道或市场能力,从上述生产企业中拿到香氛半成品后,可以结合客户喜好提供一些定制化服务,也可以用此打造一些气味属性的产品。

国内品牌研发方向趋于智能、原料天然领域

根据2021年香精香料行业的50强榜单数据来看,国内的香精公司上榜的并不多,国内公司中的第一位是华宝,第二位是爱普。而香原料公司在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是奇华顿,第二是芬美意,第三是IFF,第四是德之馨,这已经是持续很多年的顺位了。

国内企业与他们的差距较大。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奇华顿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七八十亿美元(财报数据为66.8亿瑞士法郎,约合71.1美元)。全球的香精香料市场容量大概在500亿到600亿美元的区间内,而我们国内的市场份额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内一些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积极投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科研方面来看,香精香料市场国内跟国外产生差距的核心症结首先是在科研的投入上,差距非常大。国际四大巨头公司,基本上会把年销售额的5%左右的收入投入研发当中。我认为在这些投入中,可能会有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并没有很急切地想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商业利益。

另外,国际巨头基本上都是全球布局,除了在本土国家设有总部之外,在全球的各大洲都有研发中心,比如芬美意,在全球有三大研发中心,分别在欧洲、美国、南非。这些研发中心都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不断探索当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应用市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这些研发中心既有应用方面的研究,也有基础研究,这两方面使得业务板块发展越来越快。

反观国内的企业,首先在研发的投入上是不足的,另外国内企业没有像欧美企业有这样广阔的全球市场布局,更多的还是关注国内的市场。所以现在大家有一句话叫做“越来越卷”,也就是因为在内部的这种竞争,导致了资源的紧张,导致了整个市场的竞争高度白热化。使得我们只能通过拼价格或者说通过拼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从研发投入倾向性来看,近年来,有几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板块。2022年进博会期间,雅诗兰黛推出的一款圣罗兰香水,利用脑电波为消费者定制香水。不管这是一种作秀,或者确实在做概念推广,我认为它的商业模式非常成功,现场非常火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所以第一板块可以归结为结合新技术。目前除了与AI人工智能或者元宇宙等新概念结合,甚至还有跟神经科学等领域结合的研究。通过一些新的高科技手段,使香水香氛行业越老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香水对于年轻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再加之结合新技术,使这一话题更加引人入胜。这个行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产品技术层面的角度,更多的要结合全球科技进步。通过与新技术的结合,不断挖掘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第二板块就是当下香水香氛行业很关注的一个字眼——天然。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消费者都很关心原料、成分是否天然而非合成,一方面天然存在的成分更为安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天然香气对于人类的健康与情绪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第二个方向是,天然原料的开发与提取技术的升级。

注重原料及生产工艺差异性,创造品牌独特价值

关于香水成本并不贵,贵在品牌溢价上这个说法,冯涛博士不完全赞同。香水的价格与原料的关联还是很大的,有一些原料的价格甚至比黄金还贵。

早在20年前,这种通过贴牌溢价的情况可能会存在,但在当今应该越来越少了。主要因为消费者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这种情况其实多出现在香水香氛市场刚刚起步的时候,目前的市场相对比较规范,也更加理性。

同一个成分,由于获取方式不同,其价格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一种原料叫檀香醇,如果从天然檀香木中获取,其价格甚至超过黄金的价值,但如果我们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合成檀香醇,其价格就会有所下降,如果通过化学化工的方式合成檀香醇,价格更是大大降低。

确实是因为开展对有机化学、合成原料的研究,才有我们现代香精香料产业的今天。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合成工业可能会开始慢慢的被淘汰。原因在于,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对于香水消费并不只是为了炫耀、从众而盲目跟风,而是因为自己喜欢,迎合自己的品位。在这个时候,消费者必然会对香水的原料有一定的认知。就像化妆品有“成分党”,现在香水香氛消费者中也存在“成分党”。他们对于香水香氛的研究更具科学性,更愿意为原料支付溢价。

因此,冯涛博士认为认为市面上出现香水香氛不同产品的价格差,是由于香水中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差异所导致的。

传承与创新,完成本土企业突围使命

冯涛博士在2020年参加一个论坛时,法国调香师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谈到,为什么中國消费者对国外的一些大牌香水在逐渐失去兴趣?冯涛博士向在场的一些“90后”年轻人问起这个问题,他们说道,感觉法国的香水都是一种味道。而这种千篇一律的味道不是他们喜欢的,他们需要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味道“。90后”“95后”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我个性的展示,这其实是给了我们本土企业一个良好的契机。

比如观夏等品牌,在近几年的发展非常突出,他们在开发香型方面动足了脑筋,他们将传统国学、国粹等元素和文化融进品牌,他们的香让年轻人喜欢。

东方特色原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一些古籍上,其实记载了许多香料配方以及用香的传统,将香水和场景结合起来,其中可能蕴含着一些市场机会。比如檀香可以给人带来镇定的作用,有品牌开发了檀香香水,睡前放在卧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情绪上的安稳;还有一个香谱,南唐后主李煜为了周娥皇调制出来的一种香——鹅梨帐香,这种香气充满了李后主对周娥皇的深情告白。这种带有故事的香味,可以很好地与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

国内行业在新原料和香型的开发创新过程中,新的香味原料主要还是需要结合一些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比如广西有研究院就在从广西沿海的红树林中筛到一种酵母菌,可以产生很强的香味,经过鉴定后确定这是一种新的可以安全使用的化合物。冯涛博士认为,未来发现新香料的机会,可能更多依赖于生物技术,我们可以从不同微生物中找到新的香气来源,再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其进行合成并商业化。

谈及我国未来五年香料香精行业发展,冯涛博士认为,首先本土企业要抓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推出黑科技产品,这些产品是年轻人喜闻乐见,愿意消费的科技新产品。

其次是要回归到原料上,企业抓住原料端的机遇,尤其是面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如何迅速找到可用的新原料,并研制出新原料合成或者说制备的新方式,将是未来市场的一个新机遇。

再就是模式创新。在未来,作坊式的公司可能将被淘汰。而能整合研发创新、生产供给、销售渠道三方面的公司将更有优势。其中,获取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商机的信息端将非常重要。

有句话叫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在整合各环节专业的人后,所产生的的联合效应肯定大于各自为战的效果。这种联营方式未来几年内或将不断出现。

科技问答Q&A

Q:在天然香原料的开发与提取过程中,主要有哪些重点与难点?

A:首先,植物资源在不断濒临灭绝。行业内很多人一方面在积极开拓对原料保护的技术,比如用特殊手段保存种子,或是将植物的基因序列或基因片段保存下来,通过合成生物学进行表达和生产。

提炼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些新的技术已经陆续实现了商业化。早期的传统水蒸气蒸馏,现在基本已经被行业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等新兴技术,还有一些新的减少碳排放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层面的革新,使得我们原料的价值能被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Q:随着香型开发速度越来越快,在更多SKU的管理上,可能会出现滞销或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何平衡供需之间的关系?

A: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因为香水本身是一个有保质期,或者说货架期的品类,是有一定的保存时间的。平衡供需关系,我认为这是生产商与经营商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有一种方式大家可以参考,即订单式生产,这种模式整合了生产企业、连锁经营渠道、以及资讯公司三部分,可以采用订单式加工服务的模式,有订单才生产,没有订单就不生产。这样可以将损耗降到最小。

除此以外,我国的香水品牌还可以与生产能力强的企业建立联营模式,使其生产力更加有机动性。困难总是有的,但方法总比困难多。

通产丽星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寿

以科技助力化妆品行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为化妆品塑料包装、化妆品代工及研发检测全产业链领域的头部企业代表,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产丽星”)以“美为本,生产无瑕疵产品,美化人类生活”为服务理念,坚持技术研发为先导。通产丽星董事长陈寿坦言,我们进入化妆品行业的30年,也正是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关键的30年,见证了中国化妆品行业近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成就,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与国际同行业的差距,希望能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贡献一些绵薄之力。

《中国化妆品》杂志社特邀请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陈寿先生,就“本土化妆品企业科技研发之痛与未来发展之路”的主题内容,记者进行了访谈。

从技术到顶层设计: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科技研发之痛

我国化妆品行业近几年借助电商东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国际,欧美品牌重材料及工艺科技,日本品牌医学背景强,韩国品牌擅长概念创新,中国品牌重营销,相对来说研发较弱。我国化妆品行业从概念界定、原料、技术、设备、院校培养和顶层设计等方面都与国际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是原料,我们研发的富勒烯(Fullerene)原料,2014年列入国家化妆品原料清单,而从2015年-2021年为止,中国基本没有化妆品的原料被列入清单,2021/2022年新原料的申报截止目前也只有40多个。从生物学和化学工程角度,我国的顶级原料生产企业与国外原料商相比规模小,国内整个行业原料研发投入不足。

从研发投入看,国外品牌具备明显资金优势,研发投入大幅领先国内品牌,技术壁垒加剧强者恒强。持续投入研发是保证高端化妆品产品高品质的重要因素,研发中心以及研发人员的资源优势为国际品牌取得高端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土品牌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3%)与国际品牌相当,但研发费用绝对值远低于国际品牌。

更令我惊讶的是,中国有着丰富的特色植物资源,比如我老家福鼎盛产白茶,被称为天然的青春长生不老药,白茶提取物却出现在德国的化妆品原料商德之馨的原料目录里。将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对中国特色化妆品品牌的打造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是設备,国内化妆品研发设备、生产设备、功效的精密检测设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化妆品生产高端设备基本来自德国、日本,如德国伊喀拓EKATO、日本美之贺MIZUHO乳化设备。用于加速化妆品稳定测试的法国FORMULACTION多重光散射仪等国内极少人使用,化妆品功效检测设备基本来自欧美,如法国Pixience,美国Null和Instron,芬兰Delfin等。

第三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缺失。国内化妆品相关专业院校较少,特别是化妆品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更少,使得缺口较大。国内大专院校以前仅一些轻工院校设立化妆品专业,设立的专业以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居多,培养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这几年才有一些著名高校介入化妆品教育。而国外是从生物和医学角度进入,这也是国内化妆品行业科技研发相关工作起步晚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再看我国对化妆品的定义,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将化妆品定义为日用化学工业产品。而国外企业从研发端就已经是高定位,像资生堂、花王的化妆品实验室取名为“未来实验室”,他们认为化妆品应当与人的性格和状态有关,化妆品的体验感和气味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情感和社交模式,化妆品是可以影响人精神层面的物质,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的高级,而我们的定义还停留在基础和初级需求上。

以人为本,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参与,作为首席科技研发人员,陈寿董事长认为化妆品行业科技研发者必须具备三个优秀素养:第一,学习能力一定要强,这是重中之重。化妆品行业融合的知识太多而杂,所以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比较综合性的人才,要能够善于学习,善于融合。第二,要搞清楚产业背后的底层逻辑,向科学家学习,化妆品研发并不是简单的搅拌融合,要搞清楚背后的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知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第三,是要有沉下心埋头苦干的毅力。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心也愈发浮躁,沉下心来去搞科研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性的,无聊且痛苦的工作,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痛苦,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CRO模式:并非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科技主导力量

谈及我国化妆品企业求助于外包CRO平台合作来进行研发的这种现象,陈寿董事长认为,对于重营销、弱研发的中国化妆品企业来说,研发外包作为一种新趋势,短时间内可能会给本土化妆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但并不能成为未来化妆品发展的主导力量。

白云美湾在政府支持下首创“研究院集群研发+服务公司技术转化”运营机制,下设研究院、美湾科技、美湾检测三大板块,希望能够通过这种CRO模式来为行业发展做贡献。目前,研究院集群已有逾15家高校科研院所进驻。短期内,借助外包发展模式可能对于中国的化妆品电商商业模式会有所裨益,通过实用研发和快速响应,能在短时间获得比自己建设研发团队更多的技术成果产出。

但长远来看,外包模式未必能助力于中国整个化妆品行业真正的发展。首先,化妆品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行业,涉及面很广,CRO平台与企业对化妆品理解不一,可能很难形成配方、功效和市场营销各方面的高度统一。其次,由于不同院校之间不同的技术背景、研究方向和技术工艺,在整合时如果缺乏系统性思维,会导致专业化的分工混乱。

反观国际大企业资生堂、宝洁、欧莱雅等,都是以企业化、系统性地去运营和建立未来实验室,融合独家优势、品牌定位与科技研发,投入主要精力于高端产品和独家经典产品,把外包认为是一种补充而非主力军,如此才能保持产品的功效性与稳定性。一旦国际品牌的性价比提升了,消费者自然更认可质量可靠,具有多年研发实力和底蕴的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将难有立足之地。

化妆品行业:中国力量崛起,与国际接轨

谈及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陈寿董事长讲到,我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力量正在崛起,正如欧莱雅所说,在护肤品方面,中国给我们带来很多灵感和启迪的市场。在绿色科学领域,我们在中国看到了生物技术的繁荣,包括合成生物学或植物提取技术。华熙生物公司依托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科技平台,实现四大技术突破,包括全球领先的生物发酵技术、酶切技术和分子量精准控制技术、透明质酸梯度3D交联技术以及国内率先采用的玻璃酸钠注射液终端灭菌技术,透明质酸市场占有率居世界首位,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0-13g/L,远高于文献报道的行业最优水平6-7g/L,生产成本大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新和成公司是全球最重要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主导产品VE,VA,VH,VD3,类胡萝卜素,市场占有率都位于世界前列。南京科思公司的防晒剂产品已覆盖目前市场上主要化学防晒剂品类,且涵盖了UVA、UVB的所有波段,可为不同需求的下游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该公司系列产品配套齐全,是全球主要防晒剂生产厂家之一。资生堂、欧莱雅等国际品牌开始投资中国的化妆品原料企业。

中国市场成为外资品牌业绩增长的引擎,更成为未来的研发大本营。在外资化妆品巨头们的研发清单中,“中式成分”愈加受到重视,欧莱雅旗下玻尿酸系列产品中的绿色玻尿酸原料也均来自中国。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巨头来中国市场建立研发中心,拜尔斯道夫在上海落地了仅次于德国汉堡总部的全球第二大创新研究中心;资生堂在中国开设了聚焦中国市场的最新趋势,研发前沿化妆品技术的三家研发机构;宝洁也在中国成立了专注于数字变革的宝洁科技创新公司;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聚集了非常多的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包括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拥有非常多元而强大的研发生态系统。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研发,促进了他们销售业绩的增长。

通产丽星:以科技助力日化包装绿色发展

塑料废弃物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并随着新零售、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废弃物量迅速上升。

世界各国出台了各类政策,但收效甚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塑料制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消费后的废旧塑料对社会和生活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由于社会对塑料再生环保作用的认知度不够,塑料回收再生标准和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再生塑料受制约,而填埋和焚烧是目前废塑料处理的主要方式。

通产丽星致力于打造日化塑料包装全寿命周期管理与双碳目标实践,涵盖回收、再生、纯化、环保改性和应用五大技术领域,推动塑料包装行业向低碳、减碳、零碳、负碳发展,助力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产丽星的塑料废弃物高质再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基于超临界CO2萃取的再生塑料纯化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塑料再生制备、塑料减碳、负碳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对日化塑料包装废弃物再生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并对入料、分选、破碎、清洗中的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实现废弃塑料的高质量再生。针对目前再生塑料进行高质量改性和复合,开发了二氧化碳吸附剂材料,复合后能让包装废弃物处置减少20%~60%的碳排。公司在国内率先打造了“互联网+循环经济”的塑料废弃物高质化回收利用模式,创建绿色包装评估体系,与国家循环经济和塑料污染治理倡导的模式高度契合。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工信部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承担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及工信部物联网重大专项等项目,已获授权专利超611项,牵头制订了3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与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思兰黛、妮维雅、资生堂、科蒂、玫琳凯、高露洁、安利、曼秀雷敦、香奈儿等国际知名美妆日化品牌,及百雀羚、上海家化、完美日记、花西子、柏莱雅、蓝月亮等民族美妆日化品牌建立战略合作。通产丽星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打造了很多爆款产品,引领了时尚潮流。化妆品研发实验室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正在打造智能配方和中试实验室,化妆品检测实验室取得CNAS、CMA资质并获国家药监局备案,检测项目覆盖了研发和备案检测,包括理化、毒理和微生物实验等。

作为国内第一家设备最先进、产品質量更佳的五层复合塑料软管生产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化妆品塑料复合软管的产量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前列,如今已成为化妆品塑料包装细分行业的龙头之一。公司与国际著名化妆品及食品生产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成为其全球供应商。

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多学科融合与数字化

未来5年,全球化妆品仍将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顺应市场消费者对于所生存环境影响成为趋势,在产品包装方面,厂家广泛使用生态包装方式,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提升,强功效、重体验、增自信将成为发展趋势。

在学科融合方面,除了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皮肤科、牙科、毒理学、流变学、分析化学和遗传学之外,还将融合心理学、AI、AR、3D打印等新学科和新技术。美妆产品的电子化或智能美妆产品也成为一种趋势,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的企业中化妆品公司已占到1/3,彩妆产品的试色和辅助化妆使用AR试妆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人工智能用于自动配方设计、无人化中试实验室将加大化妆品推出速度,随着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法规的普及,3D打印仿真皮肤替代动物实验将获得普及。生物合成技术、医美技术的发展,以及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等,对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问答Q&A

Q:能否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的技术研发历史?

A:通产丽星原来从事塑料包装业务,后期为了全方位服务国际品牌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发展到从设计、新材料研发、装备研发、塑料包装制造、植物提取、化妆品研发代工、材料检测评估认证、塑料包装物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服务,各产业链环节的技术研发在细分领域都处领先地位。

Q:在未来5年,您认为国际国内的技术研发趋势将是怎样?

A:未来5年,全球化妆品仍将持续稳定增长,亚太和东欧地区是巨大的潜力市场。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产品顺应市场消费者对于所生存环境影响成为趋势,厂家广泛使用生态包装方式,在环境意识方面比竞争者先走一步,意味着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天然、有机产品消费看涨,政府陆续出台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物质等法规,也促使提高这些关注意识。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提升,强功效、重体验、增自信将成为发展趋势。

推荐科技产品

通产丽星PCR(PostConsumerRecycling)产品

通产丽星PCR产品,即消费后的塑料产品,主要来源于日常消费后的二次回收提取再生的塑料。通产丽星承担国家工信部物联网重大专项和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重大专项,引进国际先进的、符合?品卫?级的奥地利EREMA塑料再?设备,创新再生塑料改性和纯化技术,实现废塑高质量再生产业化应用,主导及参与制订塑料回收再生等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21项,相关产品和技术荣获中国包装行业科学技术奖、?东省科学技术奖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得到包括RECYCLASS、APR、BRC、FDA、ISCC等众多国际认证,广泛应用于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丝芙兰等国内外品牌。与普通塑料产品相比,使用PCR塑料時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约40%~50%,成为减少包装环境污染,助力化妆品行业迈向“碳中和”的重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胶原蛋白化妆品
直播带货化妆品店准备好了吗?
化妆品能让皮肤“上瘾”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梭鱼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质
胶原蛋白/棉混纺纱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