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黄素下调miR-21表达缓解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023-01-03刘佳奇刘绥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姜黄内皮细胞内皮

刘佳奇,刘绥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或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约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1,2]。探索冠心病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将为其防治提供新思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使用天然有效物质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姜黄素具有天然多酚活性,含有三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其中姜黄素为主要成分[3]。研究证据表明,姜黄素在心血管疾病、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方面均具有治疗价值[4]。姜黄素可通过影响UCP2信号传导、或增加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氧化应激,以改善中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预防中风[5,6]。MicroRNAs(miRNAs)是一组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人类miRNAs占所有基因的1%,但可调节约三分之一基因的表达、修饰、转录和翻译[7]。更多的临床研究聚焦于miRNAs的功能,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位于染色体17q23-2,在细胞活力、血管生成和抗凋亡、葡萄糖稳态等多种生理和血管病变过程中相关[8-10],并参与某些有效活性成分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等功能[11]。本研究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究姜黄素通过调控miR-21表达加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功能,发挥潜在心血管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人血管内皮细胞系血管内皮(VE)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黄素购自美国Sigma公司;ox-LDL购自MCE(MedChemExpress)公司;胎牛血清(FBS)、DMEM高糖培养基、胰蛋白酶购自美国Gibco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混合液购自美国Sigma公司;TRIzol试剂购自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CCK-8试剂盒和BCA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科技有限公司;逆转录试剂盒和荧光定量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miR-2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GAPDH引物合成自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源GAPDH、PCNA和MMP-9一抗以及HRP标记的二抗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

1.2 细胞培养复苏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10%FBS和100 U/ml双抗,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孵育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VE细胞,用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待细胞生长至密度约50%~60%,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取对数生长期VE细胞并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0、10、50、100、200、400、1000 μg/ml的ox-LDL;或0、5、10、50、100、200 μg/ml的姜黄素,CCK-8法检测各浓度下细胞增殖活力,确定适宜的ox-LDL和姜黄素处理浓度。将VE细胞分为空白组(未处理)、模型组(100 μg/ml ox-LDL)和姜黄素组(100 μg/ml ox-LDL+50 μg/ml姜黄素)。其中模型组在VE细胞中加入100 μg/ml的ox-LDL诱导的CHD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12]。姜黄素组在VE细胞中加入100 μg/ml的ox-LDL和50 μg/ml的姜黄素。

1.3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向每孔细胞加入10 μl CCK-8溶液,培养4 h,加入DMSO溶液终止反应。利用酶标仪检测450 nm波长下细胞吸光度值(OD值),以空白孔测定值作为空白对照,分析各组细胞活力。

1.4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将密度为5×105/ml的VE细胞常规培养,直至形成单层细胞;用灭菌10 μl白色Tip枪头在单层培养细胞上划一条直线,Tip枪头尽量垂直,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随后用PBS洗去脱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将细胞置于37℃、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用PBS洗去划落的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分析细胞从致伤区迁移的相对距离。

1.5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按照1:20的稀释比例将基质胶稀释,取稀释液100 μl,将稀释液均匀涂于包被小室底部基底膜,放置在4℃环境中风干。向每个Transwell小室加100 μl DMEM培基水化基底膜,37℃静置1 h后用1%血清的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至浓度为1×105/ml;往小室外加入含10%血清的DMEM培养液900 μl,在每个小室内接种细胞数约1×105,常规培养24 h;取出Transwell小室,PBS洗涤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 30 min;待小室底部的膜风干,晶紫染液染色 20 min后,放PBS反复淋洗,经光学显微镜100倍放大观察、照相,每组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

1.6 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基因表达VE细胞处理48 h后,向每孔细胞中加入1 ml 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根据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合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反应条件如下:95℃ 30 s;40个循环的95℃ 5 s及 60℃ 30 s。目标基因的表达使用GAPDH作为内参,定量结果采用2-ΔΔCt表示。引物序列:miR-21-F:5'-C GCGCTAGCTTATCAGACTGA-3',miR-21-R:5'-GTGCAGGGTCCGAGGT-3';U6-F:5'-GCTT CGGCAGCACATATACTAAAAT-3',U6-R:5'-C GCTTCACGAATTTGCGTGTCAT-3';PCNA-F:5'-GAAGATCTCGCTTCCTCCAATGTATGCT-3',PCNA-R:5'-TCGACCATGGTGGCGGAGTGGCAA CAA-3';MMP-9-F:5'-TCTATGGTCCTCGCCCT GAA-3',MMP-9-R:5'-CATCGTCCACCGGACT CAAA-3';GAPDH-F:5'-AGACACCATGGGGAA GGTGAA-3',GAPDH-R:5'-ATTGCTGATGATC TTGAGGCTG-3’。

1.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VE细胞处理48 h后,向每孔细胞中加入150 μl蛋白裂解液RIPA提取总蛋白。将样本与上样缓冲液按照对应比例混匀,沸水煮10 min使蛋白质变性。样品(每孔上样30 μg)通过SDS-PAGE电泳凝胶混合液恒压电泳, 采用湿转法将凝胶上的蛋白转移至PVDF膜,将膜置于5% BSA,脱色摇床封闭2 h。TBST洗3次后4℃孵育一抗(1:1000)过夜。TBST洗PVDF膜3次,每次5 min,室温孵育二抗(1:4000)1 h。TBST洗涤PVDF膜3次,每次5 min,避光环境中用ECL发光试剂盒进行显影,并在化学发光仪器中曝光拍照。最终结果表示为目标条带与内参GAPDH的光密度比值。

1.8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两组间样本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建立CCK-8结果显示,10、50、100、200、400、1000 μg/ml ox-LDL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979±3.142)%、(75.209±2.824)%、(58.916±3.138)%、(48.810±2.087)%、(41.531±4.530)%和(32.647±2.264)%,与空白组(0 μg/ml)相比,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使用100 μg/ml ox-LDL处理VE细胞的存活率约60%,故选择此浓度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2.2 姜黄素对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VE细胞活力降低(P<0.01),表明100 μg/ml ox-LDL处理显著降低了VE细胞的增殖活力,证实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VE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证明50 μg/ml姜黄素处理可明显减轻ox-LDL诱导的VE细胞增殖抑制,表1。

表1 白藜芦醇影响LPS诱导的VE细胞增殖

2.3 姜黄素对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迁移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伤口愈合程度为(64.397±4.648)%、模型组为(33.063±3.532)%、姜黄素组为(61.773±2.451)%。模型组VE细胞伤口愈合程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姜黄素组VE细胞伤口愈合程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表明50 μg/ml姜黄素处理明显减轻ox-LDL诱导的VE细胞迁移抑制,图1。

图1 VE细胞迁移情况

2.4 姜黄素对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侵袭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明显减轻了ox-LDL诱导的VE细胞穿膜细胞数量(404.333±10.105)个,模型组(256.667±11.865)个,姜黄素组(393.000±11.547)个。模型组VE细胞穿膜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姜黄素组VE细胞穿膜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P<0.01),表明50 μg/ml姜黄素处理明显减轻ox-LDL诱导的VE细胞侵袭抑制,图2。

图2 VE细胞侵袭情况

2.5 姜黄素对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VE细胞PCNA(P<0.01)和MMP-9(P<0.0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VE细胞PCNA和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图3~4。

图3 PCNA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情况

2.6 姜黄素抑制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中miR-21的表达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VE细胞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80,模型组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为8.020±0.483,姜黄素组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为2.241±0.205,姜黄素处理明显抑制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中miR-21的表达(P<0.01),图5。

图5 miR-21表达情况

3 讨论

图4 PCNA和MMP-9蛋白表达情况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迁移是冠心病、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等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发现,不同浓度(10~1000 μg/ml)的ox-LDL处理VE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采用100 μg/ml的ox-LDL处理VE细胞,构建CHD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姜黄素作为一种在我国已使用了几个世纪的香料和食用色素,由多种分子靶点(包括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酶等)介导,发挥抗氧化性、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特性等治疗活性[13-15]。研究显示,姜黄素可能对一系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神经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协同疗效[16,17]。关于姜黄素治疗应用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是改善血管功能障碍,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为进一步探究姜黄素在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我们在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添加50 μg/ml的姜黄素进行处理,检测发现ox-LDL诱导模型组VE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均受到明显抑制,而姜黄素处理明显增强了VE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表明姜黄素能够缓解由于ox-LDL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另外,ox-LDL诱导下调了VE细胞中PCNA和MMP-9表达,姜黄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VE细胞中PCNA和MMP-9表达。PCNA是DNA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DNA聚合酶d和DNA聚合酶e的辅助蛋白,也是DNA重组和修复所必需[18],是细胞增殖标志物。MMP-9是金属基质蛋白酶,在细胞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姜黄素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特性与其维持内皮细胞功能的有益作用有关。姜黄素可调节内皮细胞动力学,一定程度上防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9]。同样,姜黄素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跨内皮单核细胞迁移[20]。血管新生是对缺血的一种修复性反应,血管生成是导致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根据细胞类型不同,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或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如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15],增强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17,19]等)。

miRNAs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相关,包括冠心病。研究显示miRNAs在调节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包括影响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和血管生成等。研究显示miR-2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异常高表达[21]。另外,miR-21不仅能够抑制冠心病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血管生成,还能够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总之,miR-21是心血管疾病的显著调控因子,其SNPs rs1292037(T>c)和rs13137(a>T)与冠心病风险增高和预后不良相关。除SNPs外,miR-21的生物学功能可能被其他机制改变(如DNA甲基化等),因此miR-21在冠心病中的转录调控仍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中,我们检测发现miR-21在ox-LDL诱导损伤VE细胞中异常高表达,而姜黄素处理显著抑制miR-21表达,提示姜黄素可能抑制miR-21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转移等过程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姜黄素能够促进ox-LDL诱导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的增殖、迁移与侵袭,阻滞血管内皮的恶性发展,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R-21表达有关。本研究在细胞层面证实了姜黄素影响miR-21表达,缓解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为其在血管内皮治疗的临床推广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姜黄内皮细胞内皮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姜黄素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药食两用的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