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某医院≥50岁人群的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2023-01-03王春玲陈阿娣秦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电图筛查人群

王春玲,陈阿娣,秦阳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年龄≥35岁人群AF发病率为0.71%,而≥75岁人群AF发病率约为≥35岁人群的3.3倍[1]。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男、女性AF发病率预计分别为77.5/10万人、59.5/10万人,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AF患者因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发展可诱发心力衰竭。患者易出现心房血栓,栓子一旦脱落,将引起脑卒中等并发症,从而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AF尚无特效疗法,病情易复发,因此探寻A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心电图检查的年龄≥50岁人群,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将AF组和非AF组进行病例匹配后,分析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此类人群AF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健康检查的年龄≥50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心电图开展AF筛查。纳入标准:年龄≥50岁;均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类型;合并肿瘤、脏器器质性病变等恶性疾病;体检数据缺失;存在精神疾病。AF的诊断标准:由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师依照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指南[4]对受检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具有以下特征则判定为AF[5]: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min;R-R间距不等;QRS波群形态和窦性心律者相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筛查的AF病例设为AF组,运用PSM进行1:4的匹配,匹配变量为性别(一致)、年龄(±3岁),将匹配后的非AF人群设为非AF组。本研究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①人口统计学资料:体质指数(BMI)、职业、学历。其中BMI=体重(kg)/身高(m)2。②疾病史: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③生活行为习惯:包括饮酒、吸烟、运动锻炼情况。饮酒是指每周饮酒次数≥1次,酒精摄取量>30 ml,且持续1年以上;吸烟是指每日吸烟≥1支,且持续1年以上;运动锻炼划分为经常、偶尔、从不等三种情况。其中每周开展身体活动次数≥3次,活动时间≥30 min/次,且达到中等活动强度判定为经常锻炼;日常从不开展身体活动判定为从不锻炼;处于上述两者之间判定为偶尔锻炼。④生化指标:空腹采集静脉血6 ml,采用BS-800型分析仪对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F阳性筛查率健康检查的年龄≥50岁人群共901例,排除心电图报告缺失病例(35例),共866例接受心电图筛查。经心电图诊断出AF患者46例,AF阳性筛查率为5.31%。另排除患有恶性肿瘤者3例,最终有863例参与本研究。将其中46例AF患者纳入AF组,依照非AF组选择程序,纳入非AF患者184例。AF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0.89±6.03)岁;非AF组男性103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70.25±5.7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50岁人群发生AF的单因素分析AF组BMI、高血压比例、冠心病比例、UA水平明显高于非AF组(P<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AF组(P<0.05),其他指标和非A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单因素分析

2.3 ≥50岁人群发生AF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50岁人群是否发生AF(否=0,是=1)为因变量,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高体质指数(OR=1.906,95%CI:1.036~3.506,P<0.05)、有高血压病史(OR=2.013,95%CI:1.122~3.610,P<0.05)、有冠心病病史(OR=2.226,95%CI:1.258~3.938,P<0.05)、血尿酸(OR=2.483,95%CI:1.420~4.341,P<0.05)是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主要危险因素,表3。

表2 影响因素赋值方式

表3 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AF为心内科高发病,临床表现为心律不规则。董敏等[6]研究表明,AF除可诱发性心力衰竭(心衰)外,还可增加脑卒中及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刘倩等[7]研究指出,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4~5倍。有研究发现,AF诱发的脑卒中较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更为严重,患者死亡风险更高,且易遗留严重的肢体功能后遗症[8]。故应及早筛查出AF的高危人群,并提前做好预防,以降低AF发生风险。

本研究调查了在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健康检查的≥50岁人群,通过心电图检查筛查出46例AF患者,AF检出率为5.31%,高于智宏等[9]研究报道的1.19%。分析出现上述差异可能原因是:①调查年份有所不同,AF患病率逐年增高,故本研究结果较既往国内研究结果增高;②本研究调查对象多因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或不适症状而行心电图检查,故AF筛查率较高。本研究运用PSM,将AF组和非AF组按1:4进行年龄、性别的精确匹配,并选取BMI、职业、学历、疾病史、饮酒、吸烟、运动锻炼情况、TG、HDL-C、LDL-C、血UA11个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4项以下≥50岁人群AF发生的危险因素:①高血压。高血压者发生AF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者的2.013倍,邢爱君等[10]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增加1 mmHg(1 mmHg=0.133kPa),发生AF的风险相应提高1.023倍。可能的原因为:人体血压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可引起心肌肥厚,导致左房扩张及纤维化,从而诱发AF[11,12]。提示对于高血压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以防引起AF。②冠心病。冠心病者发生AF的危险性为无冠心病者的2.226倍,考虑其原因是该病患者因冠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病情长期进展,造成心室顺应性减退,左室舒张压增大,诱导心肌纤维化,从而引起AF[13,14]。③体质指数。BMI高者更易发生AF。陈金盛等[15]研究表明,BMI>40 kg/m2者发生AF的风险是BMI<40 kg/m2者的2.4倍。这是由于体重过重尤其是肥胖者(体质指数>27.5 kg/m2)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导致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增加AF发生风险[16,17]。提示对于体质指数超过正常值尤其是肥胖的≥50岁人群,应指导其通过科学方法如健康饮食结合适当运动锻炼来控制体重,以预防AF的发生。④血尿酸。血尿酸水平过高者更易发生AF,与丁羽等[18]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考虑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诱发血管内炎症,致使脂质过氧化,并使机体产生较多的氧自由,造成内皮功能损伤,从而易引起AF等诸多心血管疾病[19,20]。提示应加强对年龄≥50岁人群的血尿酸的监测,使血UA维持在正常水平,以预防AF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AF筛查率为5.31%,高体质指数、高血压、冠心病、高血UA水平是导致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的危险因素。故应结合上述因素筛查出AF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并施以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年龄≥50岁人群发生AF风险。本研究研究对象仅限于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年龄≥50岁人群,限制结果的延展。故后续将开展多中心研究,以检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

猜你喜欢

心电图筛查人群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我走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