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公布

2023-01-03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化污染物规划

◎ 本刊记者 周 詹

11月2日,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公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难点为突破口,坚持需求导向、前瞻布局、交叉融合,为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规划》指出,要深化生态环境健康、化学品安全、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研发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引领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完善适合生态环境学科、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面向现实与未来、适应不同区域特点、满足多主体需求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基于此,《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分别为:生态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污染物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规划》提到,突破大气PM2.5 与O_3 及其主要前体物的精准探测、智能关联感知、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发展污染源偷漏排预警与污染溯源技术,研究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典型新污染物的溯源解析技术、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在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方面,《规划》提出研究应用“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规划》提出研究“土壤复合污染成因、风险基准与绿色修复机制”,研发“农用地污染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土壤污染精准识别与智能监管技术”。

在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方面,《规划》提出了研究“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典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技术”“工业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技术”“废旧物资智能解离装备与高值循环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高效分类利用技术及装备”,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装备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推进固废资源化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在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方面,《规划》提出研发应用“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

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规划》提出探索“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研发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技术”“重要生态系统及脆弱区系统保护修复技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技术”“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实现技术”。

针对公众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明确,阐明大气污染组分和生物气溶胶的人体暴露特征、健康危害及其机制,构建居民对大气污染响应的全系列健康效应谱;研发高精度近地面道路交通特征污染物暴露评价技术,评估大气污染的疾病负担。

值得关注的是,新污染物治理也被写入文件中,提出了开展“化学品高通量毒性测试和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化学品优先排序及分级分类、绿色替代合成技术”“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级分区与管控技术”“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噪声与人体健康风险基准及评估技术”等技术研究,营造健康人居环境。

在保障措施中,《规划》提出了“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多元投入”“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

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方面,加强科技部门、行业部门与地方的协同,探索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任务部署与国家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与产业发展政策多方联动机制。构建科技项目责任机制,由科技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示范企业、研发单位等签订多方协议,各负其责协同发力,实现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示范工程、生态环境标准、技术推广政策、产业培育一体化突破。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征集有意愿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作为工程建设组织和依托单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激发创新活力,遴选有实力、有优势的研发单位,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予以分批支持。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营造“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成果转化顺畅的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环境。发展一批由骨干企业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专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跨学科、开放式、引领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和智库服务中心。加快发展绿色技术银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与金融服务、人才支持的贯通发展,形成承接变革性绿色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和国际转移的综合运作服务体系,加快试点示范并全面推广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完善重点领域绿色技术标准,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评价和认证,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企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投融资、激励及风险机制,加快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完善多元投入方面,完善资金投入结构,拓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创新的力度,激励企业增加生态环境科技研发经费支撑,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联动的科技稳定投入新机制。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注重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对非共识的探索性风险资助机制,增加企业资金、风险基金、金融投资等资本对本领域发展的投资渠道。

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加强国际双多边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等研究合作,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中德应对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加清洁技术工作组、中新(加坡)水资源联合研究、中挪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合作等国际合作计划。开展可持续发展南南合作、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多角度谋划开展科技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加强创新成果共享。

猜你喜欢

资源化污染物规划
煤化工废水资源化回收及深度处理技术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规划·样本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