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高新区:十年奋楫笃行 构筑科技新城

2023-01-03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沧州高新区建设

◎ 沧州高新区管委会

十年弹指一挥,十年春华秋实;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十年来,沧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围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重大项目落地示范区、产城融合展示区,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三区一高地”目标,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逐渐形成了激光及智能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1+2+1”主导产业体系,引进建设了明珠锂电池隔膜、四星玻璃、海陆油田输送系统增强复合材料、华为大数据中心、优美特高分子纳微粉等大项目、好项目。

聚焦创新创业,企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十年来,高新区始终把创新创业放在发展至关重要的位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每年拿出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28.8%支持科技创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市排名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9.88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建起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启迪之星国家级众创空间、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器、河北省锂离子电池隔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 余个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跻身全省开放发展十佳开发区、河北省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行列,2021年在全省高新区综合考核中获得A 类第三名,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获第一名。

新材料产业,汇聚了沧州明珠、北京优美特、沧州四星光热玻璃公司等23 家重点企业。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重点发展膜材料,编制《沧州高新区膜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沧州高新区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膜产业研究院,沧州东鸿制膜科技公司尼龙薄膜(BOPA 膜)、沧州明珠锂电隔膜公司锂电隔膜(聚丙烯薄膜)建成后市场占有率将分别达40%和15%,高新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双膜”生产基地。在前沿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纳米新材料,与中科院、哈工大等组建“新材料联合研究院”,高新区优美特新材料科技公司在水性聚合物树脂涂料细分行业全球排名第一,打破了德国赢创和美国杜邦对高铁表面涂层的市场垄断。

信息技术产业,以大数据为重点发展方向,以华为沧州云计算中心为依托,打造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创客平台,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成为沧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中心及区域性信息支撑中心;河北世窗信息技术公司智慧政府业务在河北省排名第一;杭州全拓科技成大数据“独角兽”企业,面向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工业智能应用提供解决方案专业性大数据场景应用企业。

坚持“项目为王”,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

走进高新区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片片关乎未来发展的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实施。2022年,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突破、市场主体培育、以升促建等工程,经济发展态势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这些项目中,沧州明珠的膜工艺同步双向拉伸、沧州四星的中性硼硅材料生产技术、优美特公司的水溶性高分子纳微粉生产等关键核心领域成功突破“卡脖子”困境;长光光栅研发的高性能光栅位移传感器、北京尚泰合力研发的负敏感多比例阀,纷纷打破国外垄断格局,产品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四星玻璃公司在中硼硅玻璃领域参与起草行业标准6 项;星震同源数字系公司参与起草磁光电混合存储等行业标准3 项,BOPA 包装膜产量全国第一,水性聚合物树脂涂料细分行业世界第一。

项目建设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全体高新人在“项目为王”的理念下,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2022年以来,高新区首先设立激光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膜产业、新材料产业、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及产业研究中心等“四部一中心”,坚持“一部一产业”,制定产业地图,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助企纾困,加快政策落实惠企,在印发《沧州高新区关于落实省、市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措施》基础上,出台《沧州高新区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办法(试行)》等,推动政策打包快享。加快政策兑现,为24 家企业兑现区级租金补贴140.47 万元,为5 家企业兑现区级产业扶持资金1660 万元,为46 家企业落实科技创新资金奖励600万元,为194 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8552 万元,53 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已减免7440 万元,按政策减免其他税费569 万元,为259 家企业发放援企稳岗返还资金127.9 万元。聚焦重点,围绕“高大上+专精特新”企业,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补链强链延链,加强与京津对接及长三角、珠三角联系,目前已落地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等项目41 个,总投资72.03 亿元。开展“比武打擂”,开展项目建设“擂台赛”,由13 个部门对总投资255 亿元的49 个项目进行包联,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展流程再造,缩减审批事项,在全市率先完成区域考古调查勘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8 项区域评估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经营发展更顺畅

近年来,沧州高新区管理部门以“为企业腾空间、减负担、创机会”为出发点,秉承“追着企业搞服务,帮着客商去赚钱”的理念和“店小二”精神,协助入园企业办理环保审批、卫生审批、消防审批等手续;为入园企业提供商务洽谈、就餐、会议活动、共享办公功能空间及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投融资、法律、财会等诸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目前,园区开工达产企业13 家,2022年产值约11 亿元,年纳税约1200 万元。

做好群众“贴心人”,当好企业“服务员”。沧州高新区始终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项目建设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着力打造高效、便捷、公平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和企业家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优化审批流程,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全流程办理缩减审批事项;设立“一区两窗两诊所”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明确专人全流程办理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所需手续;完善配套政策,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及总部研发类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条”,加大对企业在产业联动、科技研发、升规上市等方面扶持;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建立“纪工委+职能部门+企业”监督员工作机制,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强化信用信息应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风险高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

坚持“以升促建”,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 次考察河北,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系列重要指示,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国家高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一致建议支持沧州建设国家高新区。

创建沧州高新区的重要意义。推动沧州高新区建设国家高新区,既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考察时提出的要“推动河北更好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推动河北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指示精神,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支持河北省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努力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国家战略规划的需要。

创建沧州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沧州北依京津,西接雄安,沿海临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沧州建设国家高新区,能够有效拓宽京津产业转移承接渠道和区域,更好地服务融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推动沧州提升“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支点,在实施国家战略的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

创建沧州国家高新区,有利于促进河北沿海经济带快速发展。河北省正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崛起带,沧州是河北省三大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130 公里的海岸线,黄骅港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十二位,开通了由黄骅港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黄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沧州建设国家高新区,能够进一步把沿海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促进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强化临港高科技产业及港航服务业布局,为加快河北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创建沧州国家高新区,有利于促进沧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沧州是河北传统的工业大市,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沧州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沧州建设国家高新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沧州市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创建国家高新区的良好基础。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沧州高新区努力打造全

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开放合作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具备了创建国家高新区良好的基础条件。

产业发展方面,初步形成了激光及智能装备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专精特新企业23 家、高新技术企业9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1 家。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07.1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507.57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7.23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46%。

研发经费投入及产出方面,2021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48 亿元,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3.25%,有效发明专利共130 件。企业成为科技研发主体,长光光栅科技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打破高性能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沧州四星光热玻璃公司研发生产的中性硼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京津冀区域中心、锂离子电池膈膜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23个。共有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4 个。建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创业服务能力方面,建设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拥有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园1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 家,以及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等14 家,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比在河北省省级以上高新区中均排名第一。园区被评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

开放合作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合作,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珠三角、长三角辐射的重要平台。建设了中关村科技园(沧州)协同示范园,引进京津项目37 个。以京津现代服务业转移基地与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为平台,全产业链承接北京服装产业,汇集了包括展示、研发、生产、销售在内的市场主体12000 余家,年产值超300 亿元。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建设了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京津冀区域中心,为沧州管道装备、机械制造产业改进生产工艺带来了“革命性”提升。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打造京津冀膜产业基地,已成为北方最大的锂电隔膜生产中心。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产城融合,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十三五”期间,能耗水平显著降低,单位GDP 能耗年均下降3.8 %,单位GDP 电耗平均下降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2%;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水体水质达标率100%,PM2.5 平均浓度降幅21.3%,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81.92%以上,荣获河北省节能环保示范区称号。

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政策保障。2019 至2021年,河北省政府连续三年将“支持沧州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河北省“两办”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加快打造开发区创新高地,推动沧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河北省科技厅将推动沧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列为重点工作,在全省科技工作大会进行了部署和推进,支持沧州高新区创建河北省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建设,沧州市出台《关于支持沧州高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创新创业载体和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给予资金扶持。出台支持主导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目前已对沧州高新区重点企业给予各类扶持资金25 亿元。

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定位、目标和产业选择。沧州高新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协同创新实验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新城。沧州高新区努力做大做强以工业机器人和激光加工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以隔膜材料和纳米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力争到2025年,沧州高新区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营业总收入达100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 亿元;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聚集百亿级产业集群5 个,培育科技领军企业5 家,专精特新企业50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 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64%;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 3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量超过30 家,省级以上创业载体面积超过40 万平方米,努力建成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创业活跃、管理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园区。

惟高惟新,至精至诚。未来,沧州高新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二次创业,奋楫笃行,加速擘画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蓝图,加快建设“创新发展高地、生态科技新城”,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猜你喜欢

沧州高新区建设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遂宁高新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