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
——以The Pros and Cons of an Assembly Line为例

2023-01-03王海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显性隐性

王海霞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1)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本文旨在探索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语言显性教学与思政隐性教学相结合优化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 “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由文秋芳团队提出的本土化创新外语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部分。POA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其主张教学活动要以教学中的输入性学习与其产出性运用不可分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促进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学。其中,外语教学中的输入应该为明确的交际产出目标服务,所以要求教师要根据产出目标有选择地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加工。教学流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共建“驱动―促成―评价”三环节多循环。

2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设计依据

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融合,即一方面倡导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践行显性与隐性融合、润物无声的教书育人方式。

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较长,课程内容普及面广,思政责任重大。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基于“产出导向法”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索

借助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共享资源,加强思想价值引领,打通课堂内外、融通线上、线下,将语言显性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相结合。本案例选取《高职国际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Theprosandconsofanassembly line。

3.1 教学设计

产出导向法采用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的。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同时将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中,做到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运用产出导向法提出的四个假说: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学作为理论依据指导教学。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前,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产出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根据本节课产出目标,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布置输出任务,并对学生产出结果给出即时和延时评价,做到以评促学。

3.2 教学目标

根据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2021),教学目标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育人目标,思政目标,并将工匠精神、合作精神等职业基本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目标:了解装配线的利弊,能够正确使用定语从句;能力目标:学会表达事物的两面性,使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议论文写作;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事物两面性的表达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谨慎评价、善于探究的品格;思政目标:深入了解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其中知识与能力目标为显性教学目标,育人与思政目标为隐性教学目标。

3.3 教学实施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隐性的课程思政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3.3.1 课前──自主预习,输出驱动

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相关练习和测试。完成产出任务的内容准备(输出驱动)──要求学生使用定语从句进行汉译英练习,激发学生的“饥饿感”与求知欲。

3.3.2 课中──显性语言,隐性思政

在课堂实施环节,遵循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与教学目标可测的原则,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并告知产出任务为写一篇题为“The pros and cons of…”的议论文,要求在文章中正确使用定语从句,从正反两面讨论某事物。

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显性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相结合。在选择性语言输入时,选取课文中出现的定语从句,通过分析这些定语从句,让学生重新修正课前输出驱动任务中的句子翻译练习,小组合作互相批改,将工匠精神和团队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融入课堂活动中,最后完成定语从句随堂测验,做到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除此之外,教师深挖课文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融入语言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做一名有“匠心”的会计。同时,在定语从句的讲解过程中,融入《大国工匠》人物相关信息,将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思辨环节,抛出话题“有了装配线,我们为何还需要工匠精神”,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展开小组讨论,呈现讨论结果,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让学生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相结合。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并点题工匠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外国工匠精神的学习借鉴,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倡导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工作中。

3.3.3 课后──小组合作,思政内化

为了照顾不同学生学习水平与需求,分层次设置学生产出任务,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其一。备考四级的学生产出任务为完成一篇不少于120字的题目为“The pros and cons of E-learning”的议论文,其他学生的产出任务为完成一篇不少于100字的题目为“The pros and cons of an assembly line”的议论文,后者难度稍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学生完成任务并提交写作平台后,要求学生再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成立的学习小组,互相批改,并根据要求完成批改报告,根据写作平台反馈与组员批改,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精益求精,进一步将发扬工匠精神融入课下任务。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坚持显性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整合评价。为了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以及自我评价。利用自评和互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

利用问卷进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批改技术等开展及时的评价反馈,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参与度、进步程度和学生批改报告的完成质量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力求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内容进行评价,语言方面,包括表达事物利弊的词汇和句子运用的准确度、语篇的连贯性;同时对学生书面表达内容与思想深度广度进行质性评价。同时,将思政目标与语言目标评价融为一体,发挥评价反馈的促学作用。

4 结语

本教学设计以产出为导向,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和隐性的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是“产出导向法”与英语课程思政融合一次有益探索,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立德”与“求知”的统一,学与用的统一。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除了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还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并将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显性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