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玉华带领乡亲共唱“农旅融合”之歌

2023-01-03吉林省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陈长智肖崧梓申立峰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1期
关键词:吉林市吉林省农场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陈长智 肖崧梓 申立峰

吉林市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是吉林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是集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畜禽水产养殖销售、特色农产品采摘、农业技术实训、作业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态家庭农场,现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该农场先后被评为吉林市优质水稻种植可视农业基地、吉林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吉林市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吉林市妇联科普宣传基地、吉林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4星级企业、吉林省乡村旅游4A级经营单位、吉林市休闲农业十大景区、吉林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吉林省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科技部确定的国家级“星创天地”、吉林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诸多荣誉。

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玉华曾是一名成功的建材商人,2010年冬天,当地的镇领导找到他,让他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面对镇领导的建议,陈玉华以他的勇气和气魄毅然挑起了这份重担,他说“组织上信任我,乡亲们相信我,我必须脚踏实地干实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就这样,陈玉华毅然回到村里,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肩负起带领村民集体致富的重任。这一年,他当选为昌邑区孤家子村的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重新创业 在土地中找出路

陈玉华心里非常清楚,要想带领乡亲们集体致富,这绝非易事。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一个大家都能参与的项目。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请名师、访高人、做调研、征求大伙儿的意见,把专家“请进来”,在田间地头给发展项目把脉问诊。那一段时间,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积极参与到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初期的建设中,派农机专家指导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每个生产环节以及家庭农场可视基地建设;召开吉林市水稻机械化插秧可视现场会、吉林市水稻机械化收获可视现场会等多场会议;中心领导还积极联系市旅游局的专家帮助他们策划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宣传,为其发展增色。

陈玉华认为,农民的根在土地,未来也不可能离开土地,唯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长久之计。他和村干部们通过多次考察调研最终选择了种植“特色稻米”的新路。

为了把种植“特色稻米”的项目落到实处,他请来了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针对当地的水稻生长的特殊环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机稻米”和“绿色稻米”种植方案,在村里大面积推广。

陈玉华为了做好这件事,他率先垂范,以实干精神带领大家成立了种植稻米的弘顺专业种植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他自己出大头;在土地方面,推行公开流转。陈玉华还承诺,如果有了收入,别人先收回成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

当年,水稻试验田创造了远远高于其它地块的收入,乡亲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陈玉华的选择终于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第二年,参加合作社的村民迅速增加。如今,已经有55户农民加入了种植特色稻米的行列,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在吉林市树起了一面特色农业的旗帜。

融合运营 强化发展动力

2013年10月吉林市昌邑区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正式成立,为提升发展能力,2017年变更为吉林市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运营方式不断寻求突破,建立了有效的运营机制,为公司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借梯登高,与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农场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华瑞米业有限公司融合发展,形成了“龙头企业+农场+基地”的合作经营模式。所生产的水稻全部由华瑞米业有限公司加工,统一使用“意禾田”大米商标,而且还加入了吉林大米联盟,获得了“吉林大米”商标的使用权。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2018年入股华瑞米业有限公司红米红生产项目,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该项目2020年生产达到100吨,可带动周边农民调整水稻品种的种植结构,使周边800多户农民参与其中,整合7000多亩水田,增收400多万元。

二是借势而上,与大专院校合作共赢。充分借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强、技术先进的优势,先后与吉林大学、北华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市农科院等联合,建成了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不断加强对水稻种植、加工等技术进行研究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三是加强合作,注重技术服务取得好效果。多年来,通过开展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水平;邀请农机农技技术专家和有较好种植经验的农业科技带头人,对周边农户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教学。几年来,培训周边农民2000余人次。他们将掌握的新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周边农民,引导他们改变过去的传统耕作方式,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规模种植户,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共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昌邑区经济薄弱村孤家子村入股该农场,乡村旅游项目每年给该村固定保底分红5万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该农场先后承接了省内各县、市、区农广校、农机推广等部门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技术人员、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相关人员农业生产现场实训,共5500余人次。

树立品牌 发展特色种植

为树立自己的特有品牌,他们始终坚持在种植品种和生产技术上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独有的种植特色。

一是积极开展特色种植,增加产品附加值。与台湾专家联合攻关,探索特色水稻种植技术,严格按照有机、绿色水稻规范标准,成功种植出了β葡聚糖、高钙、富硒水稻,所生产的“意禾田”牌系列特色大米,通过有机、绿色和ISO O9001质量认证,取得认证证书。

二是实施可视化生产,提升消费者信心。水稻种植、加工全程可视化系统向消费者提供24小时实时监控,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在家中就能了解水稻从种植到收割到加工成米整个生产过程,从源头把控每一个环节,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健康生态农业产业链,全程可追溯。该农场特色水稻种植可视农业基地,被国家“八·一”体操队指定为大米直供基地。

三是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几年来,农场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科技研发的投入,组织技术人员对水稻种植、加工等生产设备进行研究创新,参与研发新型草炭土粉碎机、实用型平地车、实用型人工除草耙等专利技术,并获得使用权,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延伸产业链 增加经济效益

陈玉华充分把握吉林市美丽乡村游迅猛发展的契机,利用150亩园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向三产业纵深发展,建成餐饮娱乐、蒙古风情、稻米生产观光、四季游乐和农事体验等五大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区,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休闲观光园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

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开展摔跤、射箭、投布鲁、套“马”比赛等独具蒙古风情的运动以及可供四季垂钓、水上游乐、露天烧烤、户外野餐、冰雪娱乐等北国风情活动,成为吉林地区的一个民族特色品牌。在农事农耕体验区,他们利用4500亩水稻种植区,以自然生态为理念,以稻米文化为传承,以科普农事农耕文化为媒介,建立农业知识科普学习基地,开展对小学生到大学生不同年龄人员农业知识的科普教育,大型水稻农机具现场试乘试驾,体验现代化农事耕作的乐趣,领略现代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力量。而且他们还结合稻渔种养,组织放蟹节和捕蟹节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共同放蟹,亲手捕蟹,了解养、放、捕蟹的文化,既感受其中乐趣,又了解稻蟹种养知识。300亩的蟹稻种养田被吉林省确定为稻渔种养示范区。

2019年,农场又承办了由吉林市旅游局、吉林市农业农村局、昌邑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吉林市松花江避暑休闲季暨意禾田蒙古风情文化旅游节,极大地扩大了农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吉林市吉林省农场
登泰山
农场假期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农场
一号农场
Impact of IEC61850 Based Digital Substation on Busbar Protection
丰收的农场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