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土文化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探究

2023-01-03张莎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素养资源

张莎莎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课程资源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而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1],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也提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2]可见,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思维的更新、教学技巧的创新,更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课内知识的延伸和补充,让语文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土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它既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地方人民大众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智慧结晶。关于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早有端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国家就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然而20多年过去,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不乐观。文章将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高中语文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 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本土文化作为地方的特色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沉的历史价值,而且在地域的变迁演变中,昭示着某种现代精神和当代意识。将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性概念,统领整个课标。这一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所要达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4]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能够起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长期以来注重传授与高考相关的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这显然与“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相悖的。要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就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语文课,要把语文课拓展到学校的教学之外,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本土文化包含了人文、地理、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将它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高中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发展和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人文素养都是有帮助的。这一点无疑与核心素养要实现的目标是相统一的。

1.2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掌握课本知识,对学生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应该努力地完善自身,在课外丰富繁杂的知识框架内检索整合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因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注重抽象思维、需要冷静思考的科目不同,语文课堂讲求得是领悟与创新。将本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融入高中语文课程,不仅有助于完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体系,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因为对本土文化的搜集整理,取舍整合,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考验。这一考验能够极大地挖掘教师的潜能,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加强理论素养,真正实现与课程一起成长。

1.3 有利于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

本土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资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将这些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为高中语文课程提供新视角,完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这些文化在青年一代中得到传承。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反应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将优秀的本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去,对他们的成长以及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年一代在优秀文化熏陶中成长,他们身上自然会留下地方文化的印记,而这些文化印记,能够使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进而产生自豪感。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自然会主动地宣传推广优秀的地方文化,让本土优秀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2 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本土文化是教育部鼓励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开发的课程资源宝库。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国家就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在2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不尽如人意。

2.1 教师开发利用意识淡薄

高中的语文教学长期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虽然普通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多次提出高中课程应积极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但相当多的教师的理念仍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高考考些什么,老师们就教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很少,即使渗透也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收效甚微。高中语文教材曾经在选修模块设置过“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专题,并明确提出“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的要求。但事实上,教师在执教时只将选修部分作为考试的工具,选修部分的本土文化内容并未受到重视。显然,这是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无视,也是教师缺乏长远眼光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将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2.2 学生对本土文化知之甚少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及商业化、快餐文化的不断泛滥,许多高中生除了学习教师课本上讲授的知识以外,把生活的重心大都放在了上网方面。再加上高中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他们没有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他们有甚者每天专注于课本的知识,对自己的家乡一无所知。受到功利心的驱使,部分学生追求洋气的“诗和远方”,不愿意去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更谈不上热爱家乡。学生对家乡的文化知之甚少,认同感不深,乡土情怀严重缺失。

2.3 学校开发利用方式单一

部分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只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往往忽视了乡土文化方面的情怀教育。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即便涉及本土文化,但开发利用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用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将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使得本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部分学校与外界交流较少,课程资源开发机制没有真正建立,造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

3 本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本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来看,部分高中学校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不到位,这些学校仍然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技能,这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素质片面或畸形发展。基于此现状,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本土文化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变得迫在眉睫。

3.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满足普通高中语文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必须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可见,教学中补充本土资源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但长期以来,地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语文课堂上本土文化长期没有受到教师及学生的重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着去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1)将本土文化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高中教学受功利性的驱使,不管是一线的语文教师还是众多的在校学生,阅读的资料更多的是国家统一发放的教材,这显然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更不利用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积极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5]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本土文化进行阅读教学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本土文化作为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让本土文化成为写作素材。写作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头痛的问题之一,他们之中有甚者所写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情感且没有文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以及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的观察和感悟。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过教学要回归生活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认可和支持,并指出要用生活来教育。本土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本身就是来自生活的素材。教师在写作课中为学生提供本土文化方面的写作素材,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还能够在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写作思维。而教师通过对本土文化的讲解,在教学中也能得到提高。

3.2 在课外活动中宣传本土文化

除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之外,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宣传本土文化,让本土文化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通过开设讲座开发利用本土文化。学校可以聘请本地的文化名人担任学校本土文化教学的老师,并且每学期固定为学生开设本土文化系列讲座,让学者们为学生讲解本地的历史沿革、风土民情、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设讲座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本土文化方面的写作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通过学习本土文化技艺开发利用本土文化。学校可以邀请一批本土的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到学校向学生演示本地非物质遗产的制作过程,并且让学生亲手去尝试制作。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直接的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本土文化产生兴趣,增加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第三,通过社会调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开发利用本土文化。学校可以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了解家乡”方面的社会调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资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让他们从了解家乡,进一步的爱上家乡,从而建设家乡。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调研报告,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提高课题研究能力。当然,老师在课下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本土文化的角度进行课题研究,并给予指导,这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另外,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发利用本土文化。比如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在全校掀起“本土文化文本阅读”活动,并组织学生根据这些文本进行创作;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抒写“本土文化读本”上的美文;还可以每班通过出“本土文化”主题板报的方式宣传本土文化,从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

3.3 开发本土文化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课程研究活动,引导教师在语文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鼓励老师科学有效地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和撰写校本教材,既能够丰富高中课程资源,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因为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去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本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身边,是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模式的情感之根,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性土壤,所以在高中开设本土文化相关课程,是能够激发大多数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当然,因为高中阶段涉及升学,所以学校可以以系列讲座的方式尝试在低年级开设本土文化相关课程,可以尝试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研究较为系统的本土文化开设选修课程,同时组织相关教师撰写校本教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高中语文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乡土意识和家国情怀。

4 结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肩负着实施母语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和建造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利用本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可以说,将本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程,既是提升课程品质的客观要求,更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融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素养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