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03贾云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保险学育人思政

贾云赟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0 引言

课程思政实行已有多年,但目前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推动保险课程改革,促进保险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打破信息孤岛的有效手段。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深入导致理想信念教育质量及效率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切实推动保险学课程创新与完善,是学生发展需要更是教育发展需要。利用保险学课程改革机会,促进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可有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助力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课程思政内涵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逻辑转变,是思政的进一步拓展,二者具有相关联之处也有区别。思政教育拓展与优化能强化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思想观。思政教育中本身包含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强化对思政教育的正确认知,促进思政元素融入保险学课程中,能构建旗帜鲜明的教育体系,促进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丰富保险学课程体系,拓展保险学教育结构。课程思政在发展过程中包含思政元素、理想信念教育,属于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于一身的教育模式,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能进一步完善大思政教育格局。探究课程思政内涵不难发现课程思政的价值,立足于教育发展需要以文育人,这能拓展育人渠道,提升教育的育人功能,健全育人体系。

2 保险学课程特征

保险学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课程,其中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保险合同、保险原则、保险市场、财产保险、社会保险等。通过了解广泛的保险学内容,不难发现保险学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保险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特点,涉及经济学、法律、证券投资学等相关内容。由于保险学课程的交叉性十分明显,因此保险学课程改革涉及面十分广,保险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在拓展教学改革时提升保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3 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思路

3.1 优化教学目标,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课程改革需要根据保险学专业课程特点,促进改革系统化和科学化转变,根据保险专业知识内容创新融入途径和融入体系。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应优化教学目标,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例如,教师可适当整合保险知识模块,以点带面,利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强化对学生的系统性培养,推动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信息化时代经济模式的不断转变为保险学课程改革带来挑战,培养复合型人才时,也要积极重视培养人才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核心素养。保险学专业相对复杂,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辨别意识和价值观念,才能在推动行业革新和优化时,坚守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诚信教育、风险防范教育等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借此机会促进思政元素融入,是拓展保险学课程深度和广度的有效办法,能切实培养具有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优秀保险人才。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重要榜样,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强化师风师德建设是近些年来教育部门的重要部署,教育的改革和优化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教育人才的思政能力和思政素养关乎保险学课程改革,保险学课程教师应积极与思政教师沟通与互动,还要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应根据保险学发展需要,构建个性化教学体系。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正师风师德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先生”,是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模式的有效办法,能通过教育富国、强国,促进民族复兴梦的早日实现。例如,学校可展开专题学习活动,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师生共同学习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会使中国教育迈上新的台阶,步入新的时代,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3.2 挖掘思政元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应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保险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促进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例如,利用传统文化挖掘课程德育元素,促进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将民族大义牢记心间。纵观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感知我国保险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我国早在夏朝后期就有关于仓储制度的记载,3000多年前粮食商人在长江流域采用的分次运米,也说明中国是最早利用风险分散模式降低风险的国家。这些记载是宝贵的发展财富和发展经验,我国在1875年设立的保险招商局,也首次打破西方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垄断。新中国成立后保险业取得辉煌的成绩,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处于世界前沿地位。挖掘教学中的德育思想和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占据保险学课程主课堂,能实现保险学课程的价值引领,拓展课堂的育人功能。以保险学教学必学的“风险”概念为例,风险本身具备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又存在一定必然性。人们通过精算规律对保险进行计算,这也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保险业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诚信,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保险业创新与优化的根本,还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保险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诚信,还要具备专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保险行业中具有众多经典案例,通过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学生认知国家富强才是百业待兴之本,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保险学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能切实推动保险学教育改革与完善。

3.3 改进教学模式,优化传统评价体系

保险学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引入多元化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深入探究案例背后的内涵,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剖析问题能力。保险学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可适当增加师生互动比例。例如,黄某为自己缴纳终身寿险,并指定其子作为受益人。黄某过世后其子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在赔付前接到黄某女儿的申请,要求保险公司向其支付父亲的保险金,理由是父亲曾立下遗嘱称保险金将归女儿所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讨论受益人能否变更?谁拥有变更受益人的权利?受益人变更需要通知哪些主体?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了解经典保险案例,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职业经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而相关案例融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政能力提升对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以此确保教学改革时构建大思政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改革后,教学评价应随之革新。目前诸多学校会采用期末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解,结果性评价具有一定片面性。保险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能提升课程的全面性,确保学生在参与课程改革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了解和动态化跟踪,以此促进教育发展。例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而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应加强对师风师德方面的评价。课程思政发展过程中,保险学课程评价中可增加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模式。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状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推动教育发展。故此,评价体系改革时,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相融合,以确保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

4 结语

教师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机会较多,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切实影响学生。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严格约束教师言行。而教师也要积极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担负教育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奉献终生。保险学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责任,多方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能展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效率及质量。

猜你喜欢

保险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财经”改革背景下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保险学: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