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1-02张强明苏露露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治农民政治

张强明,苏露露

(1.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2.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乡村振兴无疑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点,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也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之一,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2018 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2]2019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提出:“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民主法治教育。”[3]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4]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因此,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而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社会经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急需关注和解决的挑战,需要提出一些有效性的措施解决这些挑战,这些挑战影响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

一、乡村振兴需要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达到乡风文明的目标就需要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必须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和谐乡村建设的需要

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乡村是新时代农民的期许。和谐社会要求建设和谐乡村,建设和谐乡村是乡村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乡村社会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新时代和谐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和谐乡村、平安乡村的抓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缓解乡村社会各方矛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政治生活,使农民积极融入乡村社会,关注关心乡村的发展,激发农民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公平意识,使农民更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和谐乡村主人翁的作用。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充分说明人民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求,而精神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增长也不断发展增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农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农民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素质,以展现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在乡村的大量普及,这些变化对农民的思想造成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同时还有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借机渗透到广大乡村,往往蚕食着农民的思想,使原本淳朴的乡风发生着重大变化。比如,金钱至上、攀比、奢靡、享乐、一夜暴富等各种庸俗的社会风气在乡村社会盛行蔓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被扭曲,思想道德中一些畸形问题已成为束缚农民发展主要障碍,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建立起凝聚农民,使广大农民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需要重构乡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帮助农民彻底摆脱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更好、更接地气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将农民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德治参与乡村治理的需要

德治作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组成部分,德治在乡村有效治理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要建立“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1],即,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作为乡村“三治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德治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让德治成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5],德治需要与时俱进,更多关注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发挥乡村德治建设的作用。一方面,将德治置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德治是乡村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其中要求,也是乡村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将德治建设融入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德治规范与引领的作用,通过增强乡村德治建设来突出乡村的文化底蕴,提升农民整体文化修养,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充分认识到德治发挥的作用有一定限度,“其有效性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体的道德认知和行为选择上”[6]。

二、乡村振兴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面临诸多问题。”[7]就必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而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在我国各个时期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套不完善、农民思想教育内生动力不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发挥不充分。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套不完善

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支持,但在探索乡村有效治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套完整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缺乏专门从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的机制。

一是教育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培育一批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而在乡村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很少,基本上都由党员领导干部兼任,同时由于将各种资金投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经费不足、教育人才紧缺、教育团队不专业、教育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使得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进展迟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行之有效开展。

二是基层党组织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基层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承担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和角色,但是基层党组织存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组织力度不到位、缺乏有力宣传等困境,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与落实,甚至出现了农民思想教育建设明显落后于乡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尴尬状况。

三是缺乏宣传专业性,以说教为主。长期一味宣传往往会让广大农民感到疲倦,达到的效果不佳,宣传不注重方式方法,也不注重专业性。一方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你说我听、你讲我遵行”的教育方式,没有转变采用新型的互动、沟通、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乡村从事思想政治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性差,农民接受和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失偏差。

(二)农民思想教育内生动力不足

一方面,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乡村大肆其道,导致农民思想政治具有趋利性。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市场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既带来许多好处,也带来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端,这些弊端深深影响了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其中在不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下有些农民逐渐远离乡村的政治生活,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层出不穷,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素养层次不齐。受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普遍偏低,造成农民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不尽相同。此外,传统的小农意识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农民的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较淡薄、政治参与度不高、对乡村的公共事务参与不高,再加上农民在理性认知上存在偏颇,甚至会出现抵制、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情绪,这就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挑战,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各异,这就急需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不充分

随着乡村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纷繁复杂的自媒体带来了许多良莠难辨的信息,再者加上参差不齐的宣传使农民难以判断、难以选择,反而增加了很大干扰。网络宣传的诱惑性让农民防范辨别意识松懈,以至歪风邪气通过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在乡村传播蔓延,蚕食着广大农民的思想,致使诱发一系列农民道德失范或者行为失当的现象,甚至有些乡村摒弃了传统优秀的乡规民俗中合理部分,深深影响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首先,教育载体单一,内容单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和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8]活动形式为教育者所运用,在受教育者得以体现。当前农民思想教育的载体存在过于单一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只通过口口相授达到教育目的,农民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被动性,在被动的氛围下长期以往就会产生单调乏味的学习。再者没有选择多元化的载体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之中,没有通过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没有及时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活动,没有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融入活动中,而是一味地灌输教育,导致单一乏味缺乏喜闻乐见性。

其次,教育方法单一,不接地气。乡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对非本土思想排斥、教育方法单一、单调乏味灌输理论过于抽象空洞,对农民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厚度不足,宣传方式过于老套陈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9],如,一人发言式的灌输教育和广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和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没有做到宣传内容富有创造性。同时,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向农民开展的思想宣传往往存在不切合农民自身的发展现状,理论不贴民生、不近民意、不合民情,所传播的理论缺乏时代性和感染性,没有紧跟政策走向,没有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

最后,教育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实际操作性。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根据农民不同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需要真正做到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农民的文化程度、思想层次、接受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等特点,这就要求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再加上基层教育者缺乏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准确认识,在教育中弱化了农民的层次性、颠倒了主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递减,甚至低效无效。

三、乡村振兴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仅指乡村经济的振兴,也指弘扬优秀的乡风文明,更指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认清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挑战,解决这些挑战的措施体现为: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提升农民思想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一)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根据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断为乡村振兴提高思想保障,也进一步促进农民投入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在基层党组织中增加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层党组织必须认识到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性和重要性。在乡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为指导,促使农民形成良好的发展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基层党组织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做到有张、有弛、有力、有度,进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机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党和国家加强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一支既懂三农又懂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包括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收入,使其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财政支持力度,配套齐全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其能够更高效、快捷地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需要借助网络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及时听取民意、了解民众,把握农民思想发展趋势,以便更加准确制定出适合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此外,反馈机制指通过直接间接方式向党组织反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能够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农民通过反馈机制将问题和建议反应、反馈,更加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也更能符合民情、民意,有利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有利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改革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优化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调整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彰显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先进性。

(二)提升农民思想教育的内生动力

“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本质是一种人力教育”[10],这种人力教育过度依赖传统观念和传统习俗影响,再加之我国乡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迫切需要转变农民的发展观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稳步前进。一方面,转变思想观念。农民要把固有的自产自销的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生产销售过于单一的局面,政府在销售方面要发挥核心作用,及时为农民收集并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源,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培养农民内生动力、精准定位格局与眼界,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打破保守、安于现状的思想。我国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农民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让农民陷入新的保守、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必须打破精准扶贫的思维,转变乡村振兴的发展观念,农民需要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振兴,加大产业创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思想教育,要从改造生产方式着手,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民固有的自我保守观念,培养以绿色生产为主的生态发展观,培养农民的创新与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效能是检验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反应农民对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满不满意、接不接受的试金石,因此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活动中必须考虑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11]。

一是加大农村思想文化传播工作,净化乡风环境,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传播力和公信力。“对农民群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将党的最新思想最新政策通过结合农民的实际,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传播给农民,“深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13]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是强化主流媒体的自我监督意识,强化主流媒体人的职业道德素质,避免网络信息背离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建立健全主流媒体的监督体系,通过积极引导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尽可能做到净化网络媒体环境,“提高群众认识,启发政治觉悟,凝聚社会力量,”[14]传播积极向上具有乡村振兴的内容。

三是加强网络治理,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乡村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网络已成为农民了解时事接受新鲜事物的平台,就迫切需要完善网络规章制度,优化网络环境。使网络充分反映民声民意、主流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作用,也要加强网络治理、优化内容和制度建设,营造正面向上、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文化,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乡风环境。

总之,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乡风文明”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当前农民思想政治的现状,更加符合党和国家乡村振兴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提升农民思想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进而构建比较完善的农民教育体系,同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个人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和认识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民力量投入贡献,更离不开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德治农民政治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荷叶礼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