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2晶,

生物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兽医

刘 晶, 刘 群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北京100193)

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之一[1-2]。至今,仍然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课中学时最多、学分最高、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跨度较大的课程。

1 课程目标

兽医寄生虫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具备解决临床和生产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了解和掌握重要寄生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3]。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热爱祖国和勇于担当的卓越兽医人才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2 历史传承与现状

本课程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著名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熊大仕教授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为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家畜寄生虫学”课程,其后历经孔繁瑶、蒋金书、林昆华和汪明等著名教授作为主讲教师,为国家培养了供职于专业技术机构、教学科研单位、兽医临床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20世纪80年代初,应农业部之邀,由孔繁瑶教授负责连续举办5期“兽医寄生虫学”全国性的培训班,在同行中享有盛誉。该门课程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和认可,2003年,由刘群教授主讲的兽医寄生虫学获得教育部授予的首批“国家精品课程”称号[4]。目前兽医寄生虫学教研组由4位教授、2位副教授、1位讲师和2位实验师组成,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2013年《兽医寄生虫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荣誉,2021年兽医寄生虫学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

3 课程建设与改革

近些年,我国养殖结构和养殖模式在不断变化,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宠物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状况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寄生虫病也是“one health”理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授课对象和社会生态都在不断变化之中[5]。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我们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理念和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高质量的课程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更需具备良好师德师风,这是本学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6]。我们对引入的每一位新教师进行传统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了解前辈教师在学科发展中的贡献,继承优良传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课堂上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本学科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中的人和事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如讲到疟原虫治疗时,引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件,激励学生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要学习她淡泊名利,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风貌。

3.2 加强教材建设,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教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托。寄生虫学科有厚重的历史和深厚积淀,70余年的本科生教学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完成针对不同时期的教学需要,兽医寄生虫学教材建设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之中。1961年,由兽医学奠基人熊大仕教授领衔(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兽医寄生虫学”教材——《家畜寄生虫与侵袭病学》。1981年,孔繁瑶教授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家畜寄生虫学》,是国内同行公认的经典教材。1997年,再次修订出版《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获“国家优秀教材奖”。2003年,汪明教授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10年,孔繁瑶教授主编,周源昌、汪志楷、蒋金书和李德昌等老一辈寄生虫学家共同参与出版《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修订版),刘群教授参与补充和修订工作,该版教材仍然是兄弟院校师生首选教材。2020年,启动了《家畜寄生虫学》第三版的编撰工作,由刘群教授主编并更名为《动物寄生虫学》。每一版新教材都是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更新老化的知识点、补充新发寄生虫病、删改不适宜的内容,以适应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对象不断转变的需要。

3.3 改变课堂生态,引入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近几十年,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元素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养殖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不断地变化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授课设备和方法也不断变化,授课对象每年都在变。以前,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以灌输式为主,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适时地转变思想,课堂上以教师讲授、引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要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利用图片、动画或视频展示重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病变和诊断等,对同类寄生虫的共同特性和同类寄生虫病在诊断和防治方面的相似性等共性内容进行归纳,为学生减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引导学生对重点寄生虫病和科研热点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总结,加强师生互动。设立专题讨论课,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不仅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使他们了解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科研工作的焦点和热点[7],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注重结果为结果和过程并重。

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兽医寄生虫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寄生虫病诊治和防控中,为健康养殖、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兽医寄生虫学的授课对象是动物医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体现多学科的融合,将临床病例、防控措施的实施等实例有机融入线上和线下课堂,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指南内容接轨,增强本科生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进一步提高全国执业兽医的整体素质和从业水平。很多寄生虫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或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常发生引起社会关注的动物疾病或公共卫生问题[8-9]。例如,前几年广受关注的虹鳟鱼替代三文鱼、2006年北京的福寿螺事件以及孕妇不能养猫的社会传闻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在教学中导入此类事件或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4 积极开展资源建设,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教师们积极参加教改项目,先后主持的兽医寄生虫学慕课(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400#teachTeam)和鸡皮刺螨形态结构与发育过程虚拟仿真项目(https:∥www.zhihuishu.com/virtual_portals_h5/virtualExperiment.html#/indexPage?courseId=2000000022)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建设完成并在线运行。这些教学资源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或雨课堂的辅助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与课中实时信息互动。

同时兽医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认识病原形态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10]。本学科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历经五代人的努力,不断地收集、完善和整理,保存了1 000余件(种)寄生虫标本,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财富。我们将历年保存的照片、幻灯片以及孔繁瑶教授的手绘寄生虫模式图进行影像化和数字化,充分应用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自身教学工作,也很好地传承并展示兽医寄生虫学的历史积淀。2021年动物医学院占地1 000余平方米的动物医学标本馆建成,集标本保藏、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科普宣传和文化交流于一体,是对兽医学科重要的传承和展示,也是宣传普及兽医学知识、推进新农科建设、守护共同健康的重要平台。

以这些课程资源为依托,在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外,向学生推送专业视频、定期开放寄生虫标本馆、介绍其他同类教材、参考书以及学术期刊作为参考资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依托自建慕课平台加强混合课堂建设,把以前传统课堂上讲授内容通过在线慕课进行前移,形成“先学后教”的模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室,从而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11]。通过布置课前预习、课中提问、课后复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及时解决知识难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利用不同方式和渠道倾听学校视导组专家和学生的意见等,及时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3.5 加强教学梯队建设,保证优质教师队伍的传承

搭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负责,由多年教授该课程且年富力强的教授和副教授作为主要力量,另有学校引进的杰出人才、青年讲师和实验师,都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保证教学团队知识结构合理、学科热点追踪更新及时。专任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坚持共同备课和互相听课,分享课件和资料,促进教师水平共同提升。此外,根据教师的特长,先安排青年教师讲授自己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然后逐步融入其他部分的课程讲授中,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让每位教师能够全程完成课程教学。建立听课制,通过彼此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多种互评互助方式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3.6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材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和大量资源的引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授课从教师单方面的输出,改变为以教师输出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同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输出的形式。例如,每学期都会用4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题,进行案例分析或进行知识拓展和专题讨论,分小组上台展示。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课后主动与老师交流心得体会,对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讨论。不记名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认为引入案例教学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82%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兽医寄生虫学的兴趣,77%的学生愿意接受拓展知识面的专题讨论环节,85%的学生认为课前、课中、课后的预习、提问和复习能有效帮助他们掌握教学重点,提高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教学改革后近两年的期末考试成绩,2017级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均高于2016级。

4 结语

兽医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以教师为引领、配合多种教学资源和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优势,注重重点和难点的学习,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的结合,通过引入专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典型案例,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建设,继承优良传统、尊重生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寄生虫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我是兽医志愿者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白话寄生虫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