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精细化管理分析

2023-01-02钱伟勇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港口机械机械设备港口

钱伟勇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公司,上海 200125)

1 常见港口机械设备及其特点

1.1 内涵

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就是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管理机械设备,以延缓损耗、降低故障几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实际使用成本,使得设备的经济价值和效能最大化。

在当前智慧港口建设大环境下,在港口生产运输中越来越多的使用高自动化设备,常见机械设备就是大型与重型装卸设备、桥式移动式起重机、轮胎高架吊与塔吊等,还有相关配套设施,使用这些设备支持港口机械作业,保障环境。

1.2 特点

科技进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港口工业,同时受实际生产需求影响,也推动着港口机械设备向高速化、自动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工业规模扩大,在集中生产模式下,多使用大型化的港口机械设备。机械设备高速化发展,则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满足生产效益要求。而当前劳动力成本加大下,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可以减少人工需求,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低能耗、高产出生产目标。

2 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港口机械设备定期维护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未深刻认识到港口机械设备开展定期维护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设备维护意识还比较薄弱,未深刻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维修问题,认为采购回来安装好即可使用,而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改造等紧密相关,忽视了某一环节也会引发其它环境的问题,未及时处理则会严重影响到港口作业生产。开展机械设备维护实际上属于隐性投资,也是对隐形资源的节约,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采用不合理的设备使用方法,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引发更大经济损失,还会产生人身安全隐患。

2.2 维修保养制度可操作性差

当前我国港口生产中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方面,主要采用的就是包含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中级修理与大型修理等在内的五级保养制度,根据设备具体损毁、保养程度,其实际保养也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以大修理制度为例,这一制度存在不符合实际操作的情况。首先,设置的大修周期不科学,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设备在大故障情况下必须开展大型维修,需根据设备使用时间和作业量确定,因此不同的作业情况下需要不同的大修理过程,维修操作中不可随便按照同样的维修原理进行。其次,大修理维修时间比较长,从检查到维修往往需要20~40天,之后设备才可继续使用,是不利于港口运用的。最后,维修工作中,前期未全面、科学分析设备情况。设备出现故障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比如零部件松动掉落、处于恶劣作业环境、疲劳作业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损耗。大修理时需采取科学维修计划与方法,合理利用相关资源。不少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轻视设备管理,加重了设备老化,机械可用性大大降低。

2.3 管理方法落后

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使用管理方法的情况,是难以满足当前智慧港口建设要求的。具体问题,(1)港口机械设备比较分散,且数量较多,点检作业需要较高人力设备,难以及时完成各设备的点检,无法保障点检结果实时性。(2)设备使用中,有大量高空作业,在恶劣天气下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难以预知,无法及时更换部分造价高的设备,会加大成本浪费。(4)一些设备运行监测难度较大,比如油液管道和泵等,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港口需求不断增加下,使用的机械设备更多,单单依靠人员管理是无法满足设备优化配置、高效维修要求的,同时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保障港口机械设备管理高效化。

2.4 港口机械设备维护人才缺乏

港口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中,日常检修要做好安装、维护和保养等工作,同时要保证维修管理水平,还需重视起人才管理,包含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港口机械设备维修重要资源,维修人员的缺乏是不利于港口运营的,往往由于港口工作环境差、企业缺乏人才激励机制等因素,一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留不住,由于福利待遇等原因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也另寻出路,使得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出现人才不足的现象。

3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与精细化管理优化措施

3.1 转变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意识

及时转变港口机械设备维护管理认知,进一步树立起全面、系统、可持续的维护理念,才能保障维修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中要明确设备日常管理要求,包括机械设备的安装、防盗和维修保养等工作,还要重视起人才管理工作,保证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港口机械设备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港口的生产运输。不再单单重视设备运行效率和强度,而是注重提升其价值创造,不再局限于设备短期利益能力,而是重视长期使用中设备价值。

3.2 完善港口机械设备维护体制

企业需进一步完善维修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机械设备特点进行,同时明确其中各部门和人员分工、职责,未进一步激发设备维护、管理人员积极性,需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以保证维护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同时要建立起设备故障事先预防管理体系,则可降低设备故障几率,从而使港口实现正常运营。具体就是要在日常生产空闲中,及时开展设备预防性维护和检修工作,以及早发现隐患、解决故障。同时还需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确保其掌握设备特性,能够根据操作要求开展有效作业。

3.3 强化控制机械设备安装质量

要保证机械设备安装质量,首先要保证购进的机械设备质量良好,对其配件全面检查,避免存在松动、损坏等问题,焊接件间不可存在焊缝。还要保证使用的安装工具质量良好,对其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满足施工需求。其次在进行正式安装时,需安排相关人员与监理人员配合完成安装工序、工艺、操作监管工作,各部分零部件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组装好,之后不可随意拆除。最后,由于机械设备有着较高安装技术要求,安装零部件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事先要清理好零部件表面清理,并做好补修工作,避免损坏零部件。还需合理布置设备管线管道,设置好标记,以便于安装好之后顺利使用。

3.4 加强设备精细化维护

设备维护的工作开展利于延长其使用周期,具体工作内容包含了设备清洁、润滑、紧固、防腐处理,以及排查诊断设备故障等。具体需做好以下工作:(1)日常维护、港口作业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设备大多处于露天环境下,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以抑制问题的产生,减少后期维修工作量和维护成本。维修人员需加强对细节的关注,采用合理方式确认设备问题,做好对设备钢结构、传送结构等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2)定期维护。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需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与检查,开展3个等级的维护作业,一级维护主要就是润滑、紧固,二级维护内容主要是检查、调整,三级维护要求对设备整体解体进行清洁、检查、更换等。(3)特殊维护。设备运行初期以及不工作期间,对其进行停机维护、磨合期维护和封存维护等,设备初始工作前需进行零件与其它设备协调磨合,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大清洗,并要注重观测设备细节问题。

3.5 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港口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中,要从管理制度出发,采取措施加以优化。需结合当前管理需求和特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管理任务和职责细化,保障其实际落实。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背景下,对任务进一步细化,然后向具体部门和人员分配到位。同时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策略,以保证管理水平。同时将考核结果挂钩员工利益,对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着很大作用,可以培养其责任感,使其能够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维护与管理工作负责。

3.6 优化维修策略

设备维护管理中可建立起数据库,将日常检修维护中传感器连续或定期采集的设备状态信息数据纳入数据库。对设备各部分状态依据信息分析结构进行评估,设备整体状态则可通过加权平均方法评定,从而掌握设备状态。在维修策略模型中,输入设备相关信息数据,以长期平均维修最低成本为目标,判断设备当前是否需维修以及最优维修策划,同时确定下次监测时间。

4 结语

科技进步与港口事业发展对机械设备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满足其使用需求,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维护水平、开展精细化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采取先进技术与措施,保证实际管理水平,保障机械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

猜你喜欢

港口机械机械设备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手机APP 的港口机械监控系统的研究
港口上的笑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浅析港口机械中变频器的应用
现代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