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3-01-02李正中黄芝蓉许冬梅

护理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早产儿医疗社区

李正中,林 梅,黄芝蓉,许冬梅

1.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互联网+护理”是借助集成、高效的数据传播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护理行业与新兴互联网产业相融合,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产业升级[1]。自2018 年起,我国明确了要利用互联网发展机遇,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创新延续护理模式的战略,并于次年在上海、宁波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2-3]。据统计,我国早产发病率约为6.9%,早产儿数量居全球第2 位[4]。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出院后仍面临神经发育不良、视听力障碍等问题,严重损害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6]。因此,如何为早产儿及其照顾者提供持续、多元、有效的健康管理,保障早产儿的正常发育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互联网+”与早产儿延续护理研究日益增多,但尚未形成科学的服务体系、完备的保障及统一的标准。现对我国“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互联网+护理”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相关概念

1.1 早产儿 亦称不成熟儿,是指由于孕妇疾病、意外等原因致使胎儿在37 周以前出生,且体重小于2 500 g,身长低于45 cm,头围小于33 cm 的活产儿[7]。由于体质脆弱,患儿出生后面临呼吸暂停、喂养困难、神经发育不良等问题,易合并各种并发症且临床表现不明显,常需要特殊的治疗及护理手段[8-10]。

1.2 延续护理 延续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指通过一系列设计,使病人在各保健场所能够得到持续、协调性照护,保证护理服务、疾病信息、健康管理从院内到院外的延伸[11]。该模式于2011 年引入我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内学者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其他概念,如延伸护理、无缝隙护理等,各概念间的核心价值与目的高度一致[12-13]。

2 “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方式

2.1 网络通信软件 借助网络通信软件,如QQ、微信等为患儿及照顾者提供指导是国内开展延续护理的主要方式。研究者通过建立QQ 群、微信群、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完成在线答疑、随访提醒与预约、精细化管理等工作[14-15],以提高家属的依从性和居家照护能力,促进早产儿的正常发育。乔筠等[16]研究发现,借助微信平台开展早产儿延续护理能降低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与常规的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相比,网络通信软件可以消除面对面随访产生的紧张感,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传递讯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建立医护-家属双向互动的良好关系,缓解地域差异带来的医疗资源失衡[17]。

2.2 移动医疗APP 目前,移动医疗技术已被各地医疗系统接受并重点用于慢性病人群的管理和教育[18],移动医疗软件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更是其实践的主要载体。医护人员通过移动医疗APP 为病人提供症状监控、信息支持、照护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该方式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了85 后、90 后父母对手机的依赖性,在信息化智能时代找到适合他们生活节奏的医疗方式。据统计,我国移动医疗产品用户达1.2 亿[19],产品主要涵盖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内容,其中代表性产品包括“春雨医生”“平安健康”“丁香园”以及各级医疗机构自行推出的软件。婴幼儿领域APP 客户人群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专业,例如“宝宝树育婴”“妈妈社区”等注重孕产期母亲和婴儿的管理,服务涵盖了产前及产后保健、婴儿生长发育监测、营养饮食指导、育儿互动等一系列内容[20]。朱晶燕等[21]应用“孕乐宝”APP 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12 个月的延续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Garfield 等[22]报道,通过NICU-2-Home 家长授权应用程序提高早产儿父母在过渡期的自我效能。与传统方式相比,移动医疗APP 具备了网络通信的便捷、操作简单等优势;与简单的QQ、微信软件相比,早产儿照护者可通过APP 随时获取后台的海量信息,APP 又能将检测的数据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和报告,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2.3 远程医疗技术 指通过计算机编程、遥感、遥测等技术,将已经电信化、信息化处理的内容以图片、视频、声音、数据等形式进行传送,将优质医疗服务输送至较远地区[23]。该方法主要涉及电子病例、视频压缩、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服务内容包括远程病理影像诊断、远程门诊及随访、远程监护[24-26]。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美国就已提出远程医疗的整体概念并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受此影响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但仍处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会诊和病例讨论阶段,尚未在社区、家庭区域大规模开展。研究显示,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和微小监测设备可实现远程居家照护[27]。远程家庭护理被证明是为早产儿提供室内护理的一种替代方法。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远程家庭护理可以作为医院外管理早产儿的替代模式,能够促进早产儿父母管饲和口服喂养的管理,提高母乳喂养率[28]。Garne 等[29]通过质性研究证实早产儿家属对于远程家庭护理持积极的态度,认为该方式加强了他们与医护工作者的联系,利于他们充分发挥照护作用,进而加强亲子关系。

2.4 多元联动的早产儿管理网络 目前,医院主导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早产儿及家属延续性照护需求,我国绝大部分社区医疗和技术水平落后,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无法胜任延续护理职责。因此,加强大型医院与周边社区的联动,促进地区医疗资源的整合提升,建立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家庭的多元联动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霍秋桂[30]基于微信平台构建了“高危儿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初步实现了高危儿过渡期三元管理的有效衔接。苏晓娟等[31]研究证实,早产儿医院-社区-家庭管理可有效帮助患儿建立完善的睡眠/觉醒模式,促进神经心理发育,减少再入院率。

3 “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效果

3.1 促进早产儿发育,提高母亲照护能力 受早产事件刺激以及住院期间母婴分离的影响,早产儿母亲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院外育儿能力不足,不利于早产儿行为、神经的发育。面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早产儿父母具有强烈地获取医疗信息的意愿[32],而以往传统的随访方式会导致家属接收信息滞后,导致不安与恐慌。“互联网+护理”具备便捷、生动、高效等优势,采用最直观的图片、视频形式为出院患儿提供持久、经济、个性化的随访服务。有研究显示,移动互联网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既能够提高早产儿神经、体格的发育,还能够缓解早产儿母亲产后的焦虑、抑郁,提高家属照护知识和照护能力[33-34]。

3.2 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信息分享 互联网能够收集病人系列健康数据,医疗机构通过大数据可以准确获取病人的健康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评估及反应,进而通过互联网载体进行信息推送。苏晓娟[35]构建的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平台,包括线上互动模块、医院-社区双向互动模块、保健知识库。线上互动模块主要由医院向早产儿家属提供健康宣教、科普、疾病早期识别等服务内容,将早产儿家庭与医院紧密联合,同时帮助早产儿家属获得同伴间的支持;医院-社区双向互动模块通过医院对社区的医学教育、会诊指导,社区向医院提供随访情况,实现了医院和社区对早产儿的协同管理,以及优质资源共享,双向监督、双向反馈。通过试验,证实该系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睡眠效率,促进母亲居家照护的积极性、坚韧性水平的提高。

3.3 促进多学科协作 早产儿出院后的继续医疗、康复治疗较多,随时可能面对各种系统的疾病,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对早产儿及其家属至关重要。Jray等[36]在新生儿专家、护士、呼吸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儿童生活专家、医疗信息和软件工程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帮助下创建“Baby Care Link”远程医疗应用程序,为高危新生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提供更好的教育、情感、医疗支持,实现远程医疗联系从医院到家庭的良性互动。国内学者在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方案时注重多学科合作,其团队包含了早产儿专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专管护士等[31]。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更有利于明确早产儿病情,确定个性化、全面的康复方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3.4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升职业价值感 近些年,随着优质护理理念的提出,人们更加注重早产儿出院后的发育情况,要求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对出院患儿进行跟踪随访,增加其工作负担。研究表明,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37],长期高压状态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且不利于护患关系的维持。“互联网+护理”借助网络通信及大数据应用技术,护士通过早产儿家属的在线填报能全天候、不间断地收集早产儿的生理信息,进行数据的云端储存及初步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在线健康指导为早产儿家属提供学习沟通平台,使服务内容、服务态度得到充分肯定,体现了专业价值,进而提升了职业价值感[38]。

4 “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认识不足 作为医疗领域的新兴事物,“互联网+护理”延续照护在早产儿领域的开展仍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医院、社区的医护人员对其概念、开展方式等方面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早产儿家属受文化水平、收入状况的影响,面对线上流程以及陌生的专家存在疑虑,更倾向于与熟悉的医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现象在我国偏远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移动医疗、“互联网+护理”的宣传,开展社区宣传、服务活动,引导社区基层医生构建大众化的新医疗方式应用环境[39]。同时关注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该地区特点的多方联动平台。

4.2 “互联网+护理”延续照护系统建设不完善 目前,国内“互联网+护理”延续照护系统存在的不足包括以下方面:①受不同地区经济资源差距的影响,各医疗机构实施的早产儿延续服务内容、流程、评价指标不一致[40],且尚未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指导。对此,国内研究者应在参考、借鉴国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统一。互联网是大范围、多层次的数据整合,需要区域、机构间的横向协作。大型医院应发挥主导联动作用,整合地区资源,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互联网+护理”延续方案,以点带面不断推动辐射范围的扩大。②移动互联网信息管理与大数据结合不密切,没有形成护理信息数据库,对数据的处理与利用停留在表面,导致延续护理总体水平无法提升。故应加强对护理过程数据的挖掘,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构建护理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一体化平台,保障护理数据的多元化采集、知识化处理、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智慧化。③延续护理过程中,若发生医疗事故、健康安全事件等,医生、护士、平台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医疗机构及护士的安全、收益无法保障[41]。因此,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监督奖惩机制,保障各方权利。卫生行政部门应推进医保相关政策、明确自费范围,通过补贴、激励政策提高护士对延续护理的积极性。

4.3 缺乏专职的延续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互联网+护理”早产儿延续照护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医院与社区、医院与家庭之间,以及NICU、新生儿门诊、营养科等多部门沟通的协调者。延续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医疗、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外,还应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国外,延续护理多由高级实践护士实施[42],而国内多由临床护士兼职,尚不具备较高学历水平和协调转诊能力。研究表明,不同年龄、职称、职务、医院等级的护理人员对延续护理相关知识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因此,各医疗机构在统筹、整合早产儿延续护理流程标准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延续护理人员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培养专职的延续护理人员;组建规范的延续护理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为早产儿提供高效、持续的服务。

5 小结

“互联网+护理”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是未来护理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已在相关领域开展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有待在区域横向与大数据纵向方面进一步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升大众的应用认知,制定适合国情的法律法规、服务流程,为早产儿及家属提供全面、持续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早产儿医疗社区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社区大作战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3D打印社区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