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原生态”唱法说开去

2022-12-31顾大海

戏剧之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学院派唱法原生态

顾大海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当今中国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观念意识的转变,致使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保护。在多元文化并存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各地传统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即为其中之一,这是自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贯彻以来,中国音乐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考结果。

长久以来,中国音乐界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为核心形成了审美视听主流,从而忽略了中华大地上各区域民族文化存在的事实。事实上,民族音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中国老百姓无法磨灭的记忆符号,其中,民歌就是这些符号中最绚烂的一种。

2006 年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开始设立“原生态”唱法环节,从此将其与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一起列入了大型专业赛事。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民歌吸引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在音乐界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音乐界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关注引发了对“原生态”唱法探讨,一时众说纷纭。笔者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也对“原生态”唱法重新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一、与三种唱法相比,“原生态”唱法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从1986 年以来,CCTV 的青歌赛都采用三种唱法的比赛形式,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三种唱法的称呼,这三种演唱风格也已深深印在广大观众的脑海中。这三种唱法长期以来,或多或少都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与渗透。而“原生态”唱法则是我们中华民族地地道道的“土著”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的自创品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特质。

首先,“原生态”民歌从总体上来说,不论是其创作来源、演唱形态还是传承方式,都来自乡村寨落的最朴实的演唱者。其次,“原生态”民歌的旋律音调与歌词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它与广大民众所生活的地域环境、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地方方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相关联,真正体现了民风、民情,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再次,“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比较自然、真挚,有的几乎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将生活用品发出的声响作为伴奏,或使用自制的、构造简单的乐器进行伴奏。歌手只要面对自身的生活环境,面对最心爱的人,就能用最原始的嗓音演唱属于自己的歌。这种歌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自娱自乐。最后,“原生态”民歌都是由师徒或家庭等关系传承的。“口传心授”和“大脑记忆”是其流传下来的主要方式,因而很少有曲谱。

同时,“原生态”民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还是最接近平时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大家认同的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原生态”民歌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来自民间的活文化,承载着人类的发展文明,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媒体的宣传和传播,原本相对闭锁、淳朴自然且略带“土气”的“原生态”民歌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是能够领略到纯朴的各民族民间歌谣的韵味,能够体验到独特、质朴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原生态”唱法与“学院派”民族唱法相比较,谈声乐演唱的个性确立

我国音乐类院校在声乐教学中主要是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后来也有一些院校开展中国民族唱法教学和通俗唱法教学,而对于我国民间的“原生态”唱法则拥有诸多疑虑,因此并没有把我们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原生态”唱法纳入声乐教学中。声乐界对“学院派”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有着不同看法:部分人以前者的“科学性”为强调理由,认为“原生态”唱法自身所表现出的特质及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不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更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演唱方法的“复古的倾向”;还有部分人则是在倡导尊重和保护“原生态”唱法的同时,对“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单一性提出疑问,片面地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界定“学院派”民族唱法。一大批声乐教育工作者在总结前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当代的民族声乐唱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大环境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思想也波及了文化艺术界,中国的戏曲、曲艺、民歌等同时遭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学术交流方面产生脱节,同时也有一些歌手追求“明星”效应,一直处于一种模仿状态中,再加上观众的审美疲劳,便出现了民族唱法在个性上的缺失。“千人一声,千歌一腔”的问题在音乐界和社会层面中引发了大量讨论。

以前,很多人曲解了“原生态”民歌演唱,认为其喊叫太多、真声太多、本嗓用劲大、发声不科学等。但连续几届的青歌赛使大家被“原生态”歌手的演唱音色、演唱能力、演唱风格所吸引、所震撼。他们在歌曲演绎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修饰和润腔,难度较高的高音演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其中的许多作品难度极大,好像这些人的嗓子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他们的发声方法十分独特且自成体系。“原生态”歌手原汁原味的真情演唱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觉,之所以让人震撼是因为“原生态”歌手仍然保持着自己民族的浓郁风格。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是“原生态”唱法的精髓,是“原生态”歌手的演唱之魂,也是“学院派”民族唱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学院派”民族唱法要向“原生态”唱法学习和借鉴。

我国的“民族唱法”一方面是指根据中国人民的情感、语言、音乐风格、民族文化及审美观点而形成的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另一方面是指在传统民歌唱法、曲艺唱法、戏曲唱法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吸收了世界上其他民族科学的发声方法,融合而成的声乐演唱技巧和审美体系。它既是对我国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演唱艺术精华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世界优秀民族歌唱艺术借鉴之后的创新。从以上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唱法有着向其他声腔艺术借鉴和学习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积累。而现在的“原生态”唱法主要是指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演唱方法,他们并没有经过科学的专业声乐训练,演唱形式和演唱状态也各不相同,并且演唱风格纯朴自然,有时还带有即兴成分,旋律以当地流传的音调为主。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多元文化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又存在着审美上的差异,歌唱是每个民族表达音乐风格特点的重要手段。那么现在的“学院派”民族唱法在向“原生态”唱法学习和借鉴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呢?

(一)吸收演唱经验

我国的“原生态”唱法中蕴含着宝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和村落山寨,范围很广,影响很深,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每个地区的民歌充分显示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在歌唱方面的创造力,并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还兼有各自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因而是当代声乐艺术取之不尽的灵感宝藏。“学院派”民族唱法应从中吸取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的演唱经验,从而丰富自身的演唱风格。

(二)把握地方语言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多种多样,除了藏语、蒙语、朝鲜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同时还存在南北方的语言习惯和方言差异。各地方语言的异同是每一位声乐工作者必须要了解的。普通话虽然是中国大地上的通用语言,具有标准的发音和吐字要求,但如果所有的民歌都用普通话这一个标准来演唱,也就失去了本身的风味和特色。因此,作为声乐工作者要多了解各民族、各地区的语言特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

(三)把握歌曲节奏

由于我国各民族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民族歌曲的风格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歌曲的节奏。在“原生态”民歌演唱中,各民族、各地区的“原生态”民歌的节奏变化也是不同的,如蒙古族民歌长短调的节奏变化、藏族民歌中“果谐”和“弦子”的快慢对比、朝鲜族民族中的长短拍的变换等等。这些民歌中的节奏型彰显着各民族的个性,同时拥有着各自的声音情感。因而“原生态”民歌的演唱对各自节奏的表现尤为突出。

(四)把握演唱情感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原生态”民歌,代表着该民族、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同一地区或者同一民族的人在历史渊源、语言、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风俗等方面的习惯有着共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和构成又体现着共同的素质,也就是对各自民族、地区艺术文化的认同,而“原生态”民歌就处在这种认同之中。因此将“原生态”民歌文化传播开来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他们的自豪,这种责任、骄傲和自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更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

四、再谈“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我国声乐界乃至学术界对于“原生态”民歌唱法的探讨和争论呈不断升温之势,同时也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身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危机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文明、城市文化及西方音乐等因素的冲击下,“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条件逐渐消失,那些有着丰富技巧的老艺人也相继离世,因此培养挖掘传承人是当务之急。

(二)走进课堂

当代中国的民歌传承工作应通过学校音乐教学来进行。这样不仅使中国民歌的传承范围得到扩大,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传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艺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借鉴经验

在保护民族音乐方面,各国也有不同的做法。例如印度政府对本国“原生态”艺术的高度重视和尊重态度,采取扶持手段及保护措施,使印度音乐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保护“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唱法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唱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保护区,利用现代化手段保护好“原生态”民歌资源,推动“原生态”民歌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原生态”歌手的歌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其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造就了“原生态”民歌的突出个性和无穷魅力。这些“原生态”民歌及“原生态”唱法流传至今,拥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性。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原生态”民歌及唱法也受到了相应的竞争和挑战,但不管文明怎样发展、科技怎样进步,人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原生态”民歌的质朴、纯真、自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质,“原生态”民歌的旋律永远生长在人们心中。

猜你喜欢

学院派唱法原生态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原生态静宁苹果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