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治疗患者的综合护理

2022-12-31孙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氧颅脑呼吸机

孙燕

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淮滨 46440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大多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外力所致,其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其中重症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GCS) 3~8分,伤后昏迷>6 h,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并昏迷>6 h,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居全身各部位损伤之首,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2]。手术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手段,术后需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以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气体交换,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保证[3-4]。因此,做好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人工气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019-01—2021-04,我院对5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入住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治疗,经综合护理配合,救治成功率达100.00%。现将护理配合及观察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41.36±2.14)岁(范围:28~61岁)。GCS计分6~8分。颅内血肿 30例,行骨窗或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颅脑挫裂伤24例,行脑挫裂伤灶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22例。

1.2人工气道综合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及床单位清洁干净,严格遵守交接班、无菌操作,以及手消毒制度。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节律、血氧饱和度、意识,以及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等体征。动态监测肺通气功能、痰标本细菌耐药学等指标。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各种数据,并及时移交主治医师。遵医嘱做好抗感染、解痉、雾化等治疗。做好口腔、皮肤、尿管护理,保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预防发生感染和确保内环境稳定。

1.2.2 做好管道维护和体位管理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等管道。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导管移位。对实施气管插管的患者,应标记好门齿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和插入深度。测定气囊压,1 次/4 h,维持气囊压20~25 cm H2O( 1 cm H2O = 0.098 kPa),避免气管内壁坏死。适时进行充气(1 次/4~6 h)和放气(1 次/6~8 h)[5]。气囊放气之前必须彻底清除滞留物,以防发生误吸、窒息。对气管切开者应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定期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预防气管黏膜损伤[6]。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正常的呼吸频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妥善固定,防止非计划脱落。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取半卧位,采取叩背、协助患者翻身等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胃内容物反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必要时在提前告知并征得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适当使用约束带,防止不当体位等导致导管移位、非计划脱管,以及呛咳、反流物进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

1.2.3 加强吸痰护理和呼吸道湿化护理 (1)定期评估人工气道通畅情况,保持人工气道的畅通,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对于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加重、存在痰鸣音的患者,采用2套吸痰管进行吸痰。吸痰前向患者解释吸痰的意义、步骤,以及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湿润等作用。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提高操作配合度,顺利完成吸痰。吸痰前为患者翻身、叩背,并给足量高浓度氧气,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先予纯氧。吸痰动作要轻柔,全程无菌操作[3,7];吸痰时应从深至浅,边吸边提,轻轻左右旋转,慢慢向外提出,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吸痰,每次吸痰时间应<15 s。吸痰过程中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要立即停止吸痰,同时加大氧流量,尽快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深度昏迷及气道高反应者,应避免深层吸痰诱发咳嗽反射使颅内压增高及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后立即给足量氧气并通过听诊评估吸痰效果。(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湿化液,可选择无菌蒸馏水或0.45%的氯化钠液作为湿化液。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遵医嘱选用生理盐水20 mL混合庆大霉素80 000 U、α-糜蛋白酶4 000 U 配制的湿化液。将湿化器、呼吸机管路吸气端加热,温度保持在37℃左右。对于自主呼吸良好的气管切开患者,遵医嘱采用间断湿化法或微泵持续气管湿化法,减少吸痰次数及力度,以保持呼吸道湿润状态,降低对气管的刺激和痰液的黏稠度,维持气管黏膜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降低交叉感染、肺不张的发生风险。

2 结果

本组54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9.31±2.46)d。ICU 治疗时间为(13.78±3.69)d。治疗成功率为100.00%。其间出现气道堵管窒息3例,呼吸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均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成功处理后治愈。未发生计划外脱管、气道损伤等与护理工作有关的并发症。

3 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呼吸道正常湿化、加温、过滤,以及气道纤毛运动功能会明显减弱,黏膜水分减少,防御功能降低,使得口咽部植入菌侵入风险增大;同时在建立人工气道期间,如果呼吸道湿化和吸痰不充分,又未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极易导致痰痂形成和人工气道堵管窒息等并发症,而增加病死率。基于此,我们对54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治疗的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依照患者痰液的性状、黏稠度等情况,确定人工气道护理的重点环节、合适的吸痰压力,以及吸痰的时间和次数。然后依据针对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方案,做好管道维护和体位管理、加强吸痰和呼吸道湿化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患者痰液的性状、黏稠度等得到有效改善,及时清除了呼吸道的分泌物,有效保持了呼吸道通畅,预防和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防范了非计划意外拔管、误吸等不良事件,为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赢得抢救时间和提高成功救治率奠定了坚实基础[8-9]。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做好人工气道的综合护理干预,能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减少堵管窒息和降低呼吸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和提高救治成功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血氧颅脑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