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补齐高职专业群建设“短板”

2022-12-31田茂莉

中国商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短板辽宁逻辑

◎文/田茂莉

专业群建设是助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双高计划”的首要任务。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辽宁高职专业群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从产业特点、岗位需求与专业基础三方面指明了专业群构建的基本逻辑。但从操作层面上来看,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依然在逻辑、要素与制度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厘清组群逻辑,不断强化课程、师资与制度建设,从而有力推动专业群的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辽宁高职专业群的建设布局与组群逻辑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辽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势必对辽宁高职专业结构与建设范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高职专业内外部要素的重组与调整成为复杂的现实问题。职业教育内部改革更加强调跨专业领域办学要素的协同性与系统性,从根本上引发了专业结构、知识体系、技能结构、课程模式以及教材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更加注重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我国高职院校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于人才流、技术流诉求的理念。

辽宁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植根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土壤,也以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基础为依托,从逻辑上遵循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的规律,兼顾课程、师资等相关要素。但当前的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却存在一定的逻辑及质量问题,难以有效契合辽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造成专业群功能无法彻底释放。

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辽宁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去杠杆、去过剩产能为代表的旧产业转型,加快布局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产业。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需同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通过人才供给与技术支持,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辽宁高职院校提出专业群建设的概念主要依据近年来的相关职教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之间协同性、黏合性与交叉性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国家示范校、国家骨干校、省级示范校到国家级、省级双高校、省级兴辽卓越院校等一系列项目,辽宁高职专业群得到了多轮政策与经费支持,已经形成了错位发展、契合实际、互补融合的专业结构布局。

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群建设逻辑的模糊与资源内耗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资源的配置同样也受到市场经济的深刻影响。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产业需求-专业供给-人才供给,应根据产业结构与样态确立专业群结构,根据岗位需求确立建设内容。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辽宁高职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依然不够清晰,从市场与产业发展导向转变成了对政策“解读”后的项目“硬套”,存在“为群而建群”、专业群组建“学科化”等诸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将若干类专业简单地叠加与组合,缺乏对岗位人才需求的深度调查,以及根据区域产业形态的结构化布局与调整,没有遵循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造成专业群人才供给与产业链需求脱节,总体表现为集而不团的群组状态。

通常而言,专业群由3 个及以上专业组成,有的群刚好由3 个专业组成,而有的群则由近10 个专业组成。

各专业群之间的同质化发展与无序化竞争也进一步导致了建设成效的不足与资源内耗。

专业课程内容的滞后与脱节课程是专业在知识、技术领域的具体呈现,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化与模块化表现形式,也是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支撑便是课程体系的搭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下的真实生产过程相脱离,没有真正建立起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一方面,专业课程构建方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逻辑,跨专业课程没有进行结构化嵌入,相关课程的关联度与共享度不高,专业群内的课程建构逻辑不畅,导致课程设置重复、资源配置低效;另一方面,高职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各岗位的实际需求,课程建设理念没有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偏重专业基础理论,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偏离了专业组群发展的既定目标。

完善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建议

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师资水平是影响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必须着力解决长期以来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打破自身的技术技能短板,培植大批专业群建设人才队伍。其一,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群的布局结构,重新构建专业教师知识、技能体系,打破固化的技术能力边界,通过培训、实践等多种方式,尤其是利用不断完善的产教融合体制,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养。其二,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功能,发挥政府统筹管理的作用,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引入企业兼职教师的力度,同时加强内部规范管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同时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优化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基于辽宁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情况,须完善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强化专业群建设保障机制,全方位提升其运行能力。其一,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专业群相关管理制度,既包括校企协商、共建等外部权责利关系规制,也包括内部运行管理与评价机制,从而提高专业群建设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其二,高职院校要围绕专业群建设的目标任务,创新组织、人事、教学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等,依据岗位群、专业群建设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供给能力。

辽宁高职院校想要更好地实现专业群建设目标,既要以辽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要求为依据,树立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不断完善深度产教融合机制,同时也要克服高职院校内部长期存在的理念、制度、结构、质量等问题,有力保障高职专业群的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短板辽宁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辽宁之光
逻辑
创新的逻辑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辽宁舰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