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2-12-31田占伟胡景炫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抗疫价值观防控

姜 涛,田占伟,胡景炫

(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

抗疫精神与红船精神、抗洪精神等具有同源性、一致性和契合性,同样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和丰富的价值意蕴,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人民观。

(一)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容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久经磨难,但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勇往直前,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孕育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抗疫精神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现实向度。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英勇奋斗在抗疫一线。全国人民听党话、跟党走,齐心协力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抗疫斗争中的“应急之举”“创新之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落地生根,得到固化,形成制度,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线上教学模式既满足了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做法被固化为制度,逐步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制实现了“战时应急”和“平时服务”的完美结合,也壮大了社区治理力量,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抗疫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全国一盘棋、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加以阐释。首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强调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作出强有力的部署。其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疫情防控期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多措并举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为阻断疫情蔓延,我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次,坚持全国一盘棋,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优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短时间内安排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疫情防控;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向湖北运送医疗、防控和生活等物资……最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法治优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这一制度优势迅速转化为规范高效的防控效能,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精准科学、更加有力有序。

(三)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人民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4]。我们只有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够赢得抗疫战争的胜利。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人民至上的人民观的起点,也是终点,更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依据。疫情防控期间,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制定了最严格、最全面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党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宗旨。疫情期间,老百姓宅居在家,党员领导干部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群众的安危记于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揭示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期盼。党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贯穿疫情防控始终,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将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

二、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讲好抗疫故事,研究抗疫精神,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让大学生灵魂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受到洗礼,思想上得到升华,生活中积极践行。

(一)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首先,抗疫精神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抗疫精神的研究,全面解读抗疫精神,如抗疫精神的形成基础、基本内涵、理论价值[7]。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知识点,把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形成的特殊背景讲授给学生;讲清楚党是如何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讲清楚抗疫斗争中彰显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讲清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以情感教育、激励教育、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通识课和专业课也要融入抗疫精神。高校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通识课和专业课教师也要积极关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了解抗疫精神,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抗疫精神融入知识点的讲解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教师可以结合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同新冠病毒作斗争的感人事例,培养大学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取向;还可以结合疫情相关法律、法规、通知、公告等为大学生深入讲解全国各地依法依规严格疫情防控的案例,讲解全面依法治国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培育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二)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过程中,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开展关于抗疫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举办抗疫精神宣讲会、座谈会。高校可以邀请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尤其是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到学校开展抗疫精神宣讲会、座谈会,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抗疫英雄,体悟抗疫英雄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疫一线场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参观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或者其他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感受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决心;参观访问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单位,感受工人师傅争分夺秒、克服困难、加紧生产抗疫物资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受科研人员在认识新冠病毒、研发检测试剂盒和新冠疫苗过程中所体现的尊重科学规律、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参观访问社区村屯,感受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感悟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再次,访问新冠肺炎康复者。了解新冠肺炎患者增强信心、听从医嘱战胜病毒的故事,感受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了解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体悟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新冠患者所体现的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进一步认同和践行抗疫精神,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深刻体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激发爱国情,弘扬强国志,践行报国行,做一个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三)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可以从发挥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会的组织管理作用、社团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入手。首先,发挥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与青年大学生关系密切,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可以利用党课、团课、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形式组织党、团员学习、研讨抗疫精神。在校、院党委的指导下,团委组织学生骨干组建校院两级的“‘抗疫精神’宣讲团”,从大学生的视角、用大学生的话语向全校大学生开展抗疫精神宣讲,讲好抗疫故事。其次,发挥学生会的组织服务功能。学生会成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践行抗疫精神,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周围同学践行抗疫精神;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服务学生,不断满足大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向往;将抗疫精神融入学风、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组织举办关于抗疫精神的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最后,发挥社团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下形成的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才干的各类团体。艺术类社团可以用创作小品和话剧、编排舞蹈等形式重现抗疫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在校园中宣传抗疫精神;学术类社团可以对抗疫精神进行学术研究,形成学术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四)将抗疫精神融入网络阵地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网络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空间。高校在关注大学生线下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阵地。首先,锻造网络思政队伍。将抗疫精神融入网络阵地,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挥其主体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讲解、传播抗疫精神。二是建好大学工队伍,发挥其重要作用。大学工队伍可以将抗疫精神从课堂引至课外,从理论引入实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抗疫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融入。三是建好网络技术管理队伍,发挥其技术保障作用。网络技术管理队伍要担负起抗疫精神进网络的职责,加强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上抗疫精神内容的发布。其次,建立和完善抗疫精神宣传平台。高校及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官网、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优势,对大学生开展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官网上开辟抗疫精神专栏,通过专栏文章和视频等形式宣传抗疫精神;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抗疫精神相关栏目,推送与抗疫精神相关的文章;在官方微博上发起抗疫精神话题讨论,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互动;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上传关于抗疫精神宣传短视频,加深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最后,强化抗疫精神内容供给。宣传及团学部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抗疫精神有关的活动,包括主题征文、抗疫故事汇,以及创作展现抗疫精神的动漫、表情包、短视频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精细化宣传抗疫精神,引导大学生践行抗疫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抗疫精神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阐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抗疫精神的重要渠道。

猜你喜欢

抗疫价值观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