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文学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31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张倩倩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木兰辛弃疾群文

■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 张倩倩

中国戏曲文学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小说相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和情感价值观的传递上都具有其独特价值。

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引导学生围绕多文本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戏曲文学走进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独特阅读经验,让其发现戏曲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怀美、思想美,提升语文素养,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一、戏曲文学创设艺术性的语言情境

在诗词文学衍生或相关的戏曲文学中,有许多作品在与原文本的大致结构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运用戏曲特有的唱词、独白、舞台说明等丰富文本内容,展示出独特的语言表现力,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比如《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一句在京剧《木兰从军》中有了更为生动传神的舞台艺术表现——

(花木兰跨腿趋步,绕枪,至下场门台里角,亮相。)

花木兰:(新水令) 朔气传金柝

(花木兰右转身背马鞭,枪上膀子,至上场门九龙口,亮相。)

花木兰:(新水令) 风吹铁衣寒

(花木兰复至台中,加鞭,大刀花亮相,走反圆场。)

原诗为了突出花木兰作为女性的家国情怀,表现劳动人民对战争的抵触和对和平的向往,对于艰苦的战争条件和花木兰的英勇表现的描述都是一言带过,凝练简洁。但在京剧的舞台艺术中,却用更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对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气概进行了细腻再现,极大地丰富了原诗的意境,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阅读体验。

又如在《伯牙善鼓琴》的群文阅读中,京剧《钟子期听琴》中俞伯牙念白的唱词:“波浪滚滚,秋风飒飒,好一派江景也!(西皮原板)旷野奇峰山外山,夕阳光映水连天。波浪滚滚秋波样,一阵风来波浪颠。”其用词典雅生动、画面开阔,语言情境更具艺术性。

二、戏曲文学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课本对于诗词的选择很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古代文人形象的刻板化认知。而在“走近古代文人”的群文阅读中,戏曲文学让学生对文人风骨的了解从课内诗词的片面单一走向历史长河中的立体丰满。

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苏轼给人的印象,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洒脱,也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豪放旷达、洒脱从容成为苏轼的“标签”。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大型黄梅戏《东坡》着重表现苏轼身陷困境时坚韧乐观的性格,再现了他由人生的高峰跌入低谷时的精神苦闷,并由苦闷、挣扎走向旷达超然的心路轨迹;京剧《狮吼记》剧目名字源于苏东坡诗句“忽闻河东狮子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杂剧《花间四友东坡梦》中的苏轼则是一个隐者的形象。

此外,如杂剧《李白醉酒》、京剧《文天祥》、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京剧新编戏《李清照》、京剧《屈原》、京剧《钗头凤》、京剧《曹雪芹》等,教师将这些戏曲文学作品引入群文阅读,有助于丰富人物形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等古代文人及其诗歌对于戏曲文学创作的影响。戏曲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剧作者对历史人物进行不同程度的阐释与重构,展示了独特的审美投射与艺术价值。

三、戏曲文学深化教材文本认知

把戏曲剧本加入群文阅读后,学生更深化了对文本的认知,更能感受文本的魅力。以辛弃疾的词为例——

辛弃疾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词人身份。“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经典词句都出自辛弃疾笔下,它们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常规的诗词教学方法是知人论世,疏通诗意,品析诗句,理解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文本的挖掘深度是不够的。倘若从戏曲剧本观照辛弃疾荡气回肠的一生,从京剧名家吟唱中品析豪杰胸襟,再读诗词,是否多了几分豪放雄沉呢?

京剧《大梦长歌》紧紧围绕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将领转变为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一些既符合历史真实又符合艺术真实的情节加工:在人物的处理上,注重内在情感变化的表现,特别是辛弃疾南归后与朝廷的政见不同所带来的种种羁绊;对奉旨将自己亲手捉拿来的茶商军头领——化名“雪满江”的姜艳斩首所带来的内心的纠结、挣扎和痛苦等进行了丰富,增强了可看性和感染力。

走进剧本,其唱词华丽婉转,有寓神情之真于声色之美的独特魅力。走出剧本,学生再读辛弃疾的词,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愁滋味便感同身受。

四、多角度对比阅读,提升逻辑思维

在群文阅读中,“1+X”的阅读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在比、对、读、议、整这五种行为中解决问题、达成任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戏曲文学作品在名著群文阅读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因为中国的古典小说作品有许多都是由传奇故事、杂剧演变而来的,它们与戏曲的关系十分密切。

例如,京剧《大闹天宫》改编自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与小说中的情节相比,剧本中对孙悟空的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表现更具有戏剧化和感染力,唱词倾向性也更明显,情感更为热烈。比如:“激得我眸开竖!恼!恼得俺气转呆!恁看那金星玉帝毒似蜂虿!原来是欺瞒哄骗浑无赖。俺本是顶天立地圣佛仙,喒怎能不尴不尬学那折腰态。”

此外,在《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岩》等名著阅读中,我们也拓展阅读了许多戏曲文学剧本。戏曲文学作品受创作者和时代背景的影响,都会偏好某一个人物或某个情节,所以在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戏曲小说与时代政治、人文观念等方面的关系,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增加名著阅读的厚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戏曲文学打破了以往群文阅读局限于小说、自传、散文、随笔等文学体裁的局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阅读视野,既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戏曲情怀。

猜你喜欢

花木兰辛弃疾群文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花木兰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群文活动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